王润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李二庄中心小学 233100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在一定情境下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动情境,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56-01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人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向孩子们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在“统计”一课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们班准备开一个晚会,小朋友们高兴吗?”趁着学生正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提出:“咱们要为晚会进行些准备,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孩子们就想到了诸如需要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要调查每个小朋友最爱吃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可太难或太易,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则使学生丧失兴趣,失去足够的动机。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我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人景,才能生情。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我当司机,让学生做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我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人?(5个)新安庄到了,停车,又上来几个阿姨,汽车再开动,我问又上来几个人?(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人?(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我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人?(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操作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操作情景,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不要简单地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去告诉学生圆的特征,而是根据学生急于动手的心理,让学生把圆形纸片折一折,再把折痕画一画,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说一说。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揭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在这一新知的获取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五、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教学中不仅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乐不乐”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自然大方、语言精练、准确流畅、幽默、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采用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一上课就指导学生用学具,先摆3个△,再摆2个△,最后摆4个△。要求学生按着摆的过程列式计算: 3+2+4=9。接着又要求学生从9个△中,拿走4个△,再拿走2个△,并列式计算:9-4-2=3。动手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算理不讲自然明白,同时为新授课“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王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几个人论文; 思维论文; 妈妈论文; 汽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