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其功能性需求,通常会将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进行连接。在这种施工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主体结构与裙房间差异沉降问题,更好的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则需要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功能;设置要求;施工
1 后浇带的功能
1.1 解决沉降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能够有效的解决沉降差问题。由于当前建筑多与裙房相连,作为一个整体结构,二者自身沉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宜通过后浇带将两者暂时断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及沉降稳定后,再通过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将建筑结构与裙房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基土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完成基本的沉降,并通过对压力差、时间差和标高差进行调整,有效的解决沉降差问题。
1.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由于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容易出现收缩。但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是经常性的,其内部在温度应力作用下,构件则会出现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留后浇带,使混凝土完成自由收缩,有效的减少收缩应力的影响。通过提高混凝抗拉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机率。
2 后浇带设置要求
2.1 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根据图纸来进行后浇带设置,具体需要结合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来合理对后浇带位置进行布置。在具体确定后浇带位置时,通常会选择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具体以梁及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位置为宜,这个位置无论是结构弯矩还是剪力都相对较小,布置时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出现错开的情况。在建筑和裙房之间,为了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往往会设置后浇带,通常将后浇带设置在裙房一侧,具体设置宽度要与结构构造要求相结合,保证施工的便利性。
2.2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选择后浇带断面形式时,需要考虑混凝土浇筑后连接的牢固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厚度在30cm以下的墙板,可以将其做成直缝,当厚度在30cm以上的梁、板和墙时,宜选择阶梯形缝,对于超过60cm的则要选择企口缝。
2.3 后浇带的钢筋处理
后浇带中的钢筋不断随意切割或是断开,钢筋通过后浇带要保证其连续性。对于施工中必然要断开后浇带钢筋的情况,则在二次浇筑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采用钢筋的方式来断开的钢筋接口进行焊接,使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2.4 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
后浇带施工常常是在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材料。在选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要避免使用压力收缩性的混凝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后浇带施工工艺。此外,混凝土在配置建筑材料的时候,要严格控制配比来满足后浇带施工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模块的侧向压力符合相关的要求。并且,要包含混凝土模板的钢丝网结构,实时的监控混凝土振搅的整个过程,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外溢问题,为后续的后浇带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筑后浇带施工
3.1 模板支设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来完成模板支设工作,合理对两侧断面形式进行确定。当地下室具有防水要求时,则不宜将后浇带设计为直槎的形式,而且不宜在底板钢筋上进行后浇带钢筋骨加的焊接。由于后浇带具有相应的侧压力,这就需要在模板支设施工时需要做好加固处理,并保证模板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当后浇带留置位置位于墙板上时,在进行后浇带两侧面模板支设时,宜根据钢筋间距,并将松木板锯成小口作为侧模,锯口缝隙宜采用胶带纸进行粘贴,利用木方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梁板后浇带底模支设过程中,宜利用钢管架来进行加固处理。当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值情况下,不宜拆除后浇带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结构混凝土浇筑
在具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根据规范要求来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钢丝网模板变形及尺寸偏差问题。在实际浇筑施工时,需要合理控制分层厚度,控制好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在实际振捣施工时,针对于垂直施工缝,为了保证其混凝土的密实度,则应采用钢钎捣实处理。
3.3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当垂直施工缝采用钢丝网做为模板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利用压力水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冲洗,有效的将浮浆和碎片清除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则可以拆除钢丝网,同时采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再次冲洗。当垂直施工缝采用木模板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要求,拆模后城朵进行凿毛处理,针对于施工缝位置处存在蜂窝及孔洞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当混凝土表面已硬化时,可以采用凿毛机完成凿毛处理工作。
3.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收缩完成时间通常不少于2个月,这个时间段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这时才能进行后浇带浇筑。在具体浇筑施工时,需要提前清除钢筋表面存在的锈层,并对施工缝进行清理及凿毛处理,将施工缝处过于松散的混凝土和石子清除掉,利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进行清洗,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湿润度。将水泥砂浆铺设在后浇带下,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具体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用业时,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保证槎捣的密实度,避免出现跑浆现象,实现新旧混凝土的有效衔接。浇筑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工作,通常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3.5 后浇带防水施工
在后浇带防水施工作业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底板和墙板进行防水。在实际防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在底板垫层上进行一道防水施工作业,有效提高垫层的抗渗性能。同时在后浇带两侧装设挡水墙,这样在施工过程中雨水和雪水等不会流入到后浇带中,并利用防水砂浆涂抹在后浇带两侧,进一步增强底板的防水效果。在墙板防水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在外墙后浇带外侧砌筑挡土墙,并在墙表面设置一道防水层,及时对外墙进行土方回填,提高外墙的抗渗性能。另外,为了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性能,施工时宜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在后浇带断面留设止水带,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
3.6 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及配筋
建筑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同时要掌握好浇筑的时间和温度,这是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效方式。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时间来明确浇筑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施工中的收缩带、沉降带、温度带要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浇筑的时间,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避免问题的出现,后浇带施工的浇筑温度要控制在一百度左右。此外,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在切割钢筋的过程中要避免对结构的影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作业,避免配筋问题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结束语: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模板支撑安装的牢固性,做好钢筋清理和整形工作,混凝土施工要与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相符。通过严格对后浇带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有效的解决建筑差异沉降问题,同时也不需要设置永久变形缝。通过后浇带施工,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陈卫军. 马国标. 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2010(12).
[2]沈军民. 陶仁兴. 施工后浇带质量控制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0(4S).
[3]彭 苑. 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
[4]路志旭. 浅谈工程施工中后浇带处理的工艺技术 [J]. 建筑安全, 2015,2705 :34~37.
[5]武光辉. 浅谈工程施工中后浇带处理的工艺技术 [J]. 科技与企业, 2015,19 :240.
论文作者:王 舟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温度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