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对比及研究论文_胡文奎1,韩艳强2

胡文奎1 韩艳强2

1.身份证号:4111231982****8012

2.身份证号:4102111988****5018

摘要:智慧城市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快,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提高了建筑的智能性、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助于实现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促进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进一步融合。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对比;研究

1 概述

1.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1.2 智慧城市

关于智慧城市,目前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权威定义,不同行业、机构和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和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 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对比分析

2.1 设计相同点分析

无论是智能建筑设计,还是智慧城市设计,都会把标准、需求、基础、经验和创新作为设计核心把控点。

2.1.1 基于标准进行设计

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设计要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1.2 基于需求进行设计

设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客户的需要。优秀的设计师,要和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实际需求或痛点,并结合标准和经验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替客户考虑一些细节,做出最佳设计方案,让客户对设计成果满意。

2.1.3 基于基础进行设计

基础,特指现有基础,包括当前项目的经济基础和信息化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也决定了设计。

2.1.4 基于创新进行设计

创新意味着设计有亮点、创新点。创新使设计成果具有优势,助力企业中标或设计成果获得客户认可,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2.2 设计不同点分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设计不同点对比分析,如图 1 所示。

图1 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不同点对比

3 智能建筑设计

3.1 依据建筑类型进行设计

建筑类型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智能建筑适用于民用建筑和通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旅馆建筑、文化建筑、博物馆建筑、观演建筑、会展建筑、教育建筑、金融建筑、交通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建筑、商店建筑等。

智能建筑设计,首先要分清建筑类型,然后根据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各种建筑类型的“智能化系统配置表”,对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机房工程进行详细配置和设计。

3.2 依据客户需求、资金状况、企业经营调整重点应用和控制系统规模

“智能化系统配置表”有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之分。应根据客户需求、资金状况和企业经验等因素合理设置系统或子系统,调整重点应用,控制系统规模(点数)。

3.3 依据创新设计提升竞争力

智能建筑项目设计,围绕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创新设计,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品也不断更新迭代,系统解决方案也不断优化创新,创新设计层出不穷。

4 智慧城市设计

与智能建筑设计不同,智慧城市的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更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主要对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而详细设计则是对顶层设计中建设内容的展开,除了图纸,还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量清单或财评资料。以下主要对设计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4.1 用户需求变动影响设计

用户若是“明白的业主”,则会提供较为详细的纸质需求。但智慧城市项目中,往往碰到的是“非明白的业主”。用户需求调研,过程漫长,如研发的迭代模型,需要多次沟通交流,经过多次共同考察后慢慢梳理出需求。

4.2 运营和商业模式影响设计

智慧城市项目主要依托 PPP 模式落实。PPP 相当于“项目融资 +EPC+ 运营管理”,与智能建筑项目相比,多了“项目融资”和“运营管理”。目前,智慧城市项目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必须考虑未来运营、商业 / 盈利模式,以便提升使用者付费比例成功入库或避免从库里被

清理。另外,有了较高的使用者付费比例才能解决融资问题。银根收紧时,解决不了融资,项目基本等于失败。此时对设计师是极大的考验。

4.3 评价体系影响设计

智慧城市项目在多年的运营期中,有绩效考核。因其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项目的回报率一般较低,大约 6.5%,故绩效考核必须争取满分,否则社会资本方的利益将受损。智慧建筑项目,验收或维保评价,仅限于业主方、监理方或物业管理方,不会有市民参与。而智慧城市项目不同,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内主观指标有一级指标“市民体验”,一级指标权重为 20%,二级指标“市民体验调查”,一级指标权重为 20%。故评价体系会影响设计,设计时应先考虑市民体验。

5 结语

从智能建筑设计走向智慧城市设计,意味着从“智能”走向“智慧”,从“建筑”走向“城市”,涉及的业务、技术面变广,需要的调研工作量、驻场设计时间、知识需求量等急剧上升,对原有智能建筑设计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并伴随提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公忠. 关注智慧城市建设 统一智能建筑体系架构[J]. 现代建筑电气,2014,01:5.

论文作者:胡文奎1,韩艳强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对比及研究论文_胡文奎1,韩艳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