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建亭

李建亭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符山中心卫生院 山东 潍坊 261055

[摘要]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搜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治疗组(观察组)及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根治术

大隐静脉曲张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为血管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伴有外观改变,久站后小腿酸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小腿水肿、脂质硬皮病等[1]。搜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点式剥脱术和根治术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1±1.56)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9年。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静脉明显突出、迂曲、扩张,尤其是站立时表现更加明显。患者下肢有酸胀感、易疲劳或皮肤瘙痒、溃疡、出血、血栓性静脉炎及丹毒等多种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大隐静脉曲张根治组(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深静脉通畅检查试验后均为阴性,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及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均为阳性。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或静脉造影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者大隐静脉迂曲扩张,部分瓣膜功能不全。因此,分别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剥脱术与根治术治疗。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将患者的皮肤消毒后,让患者站立以显现大隐静脉曲张的状态,并用笔标记出来,使用镇酊固定。在距离股静脉的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主干的近端进行双重结扎,远端切除一段长约3mm的主干,再缝合切口,做好标记的部位切开若干3mm小口,使用蚊式血管钳分离出曲张的静脉,同时剥脱皮肤,直到无法抽出为止。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为止为手术口,找到大隐静脉的主干血管,逐一分离近端分支,结扎后切断,在贴近股静脉处结扎隐静脉,并贯穿缝合结扎。在腹股沟手术后抽除大隐静脉后曲张的静脉另行做切口,进行钝性与锐性结合的剥离。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大多是由于静脉瓣功能受遗传因素、长时间站立、静脉炎等影响造成的,使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血液反流。现阶段我国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主要采取手术方式,但是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的切口较大,手术中的出血量也较大,一方面会引起手术并发症,另一方面会留下大面积瘢痕,影响腿部美观。尤其是当患者小腿静脉曲张程度较严重时,必须要切开较长的切口治疗静脉,且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不仅能够消除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症,而且不会引起因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造成的血液倒流,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推荐采用点式剥脱术治疗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症。

参考文献:

[1]叶红飞,汤水在,杨连祥.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联合电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05).

[2]孙志利.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01).

[3]罗继武,张学军.静脉刨吸术和点式抽剥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17).

论文作者:李建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建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