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541002
摘要:目的 探讨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在面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20 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可有效提高面部痤疮治疗效果,且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痤疮;红蓝光治疗;痤疮面部清除术;优质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ne facial clearance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ray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January 2018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ne,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 60)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drug therapy for acne facial removal of red blue light therapeutic instrument for treatment,and accept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3.33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6.67 %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removal of facial acne joint red blue light therapy apparatu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facial acne treatment,and with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patient treatment adherence,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ne;Red and blue ray treatment;Acne facial cleansing;High quality care
痤疮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毛囊堵塞等是造成痤疮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由于激素分泌较多,睾酮水平显著升高[1],造成皮质腺分泌大量皮脂,易造成脉细血管堵塞,影响皮质的排出,且毛囊肿存在的细菌可能诱发感染,加重炎症反应。痤疮多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思想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使用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进行面部痤疮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20 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龄15~27 岁,平均年龄20.45±6.42 岁,病程1 个月~3 年,平局病程1.02±0.58 年,对照组中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15~27 岁,平均年龄20.45±6.42 岁,病程1 个月~3 年,平局病程1.02±0.58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即患者口服丹参酮胶囊,1 g/次,tid,同时痤疮部位涂抹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即① 痤疮面部清除术 首先将患者的面部清理干净,对痤疮部位的皮肤进行杀菌[2],面部清理完成后,对面部的黑头、粉刺进行清理,再使用生理盐水对清理部位进行消毒,避免面部出现红肿感染,每周一次,共三周;② 红蓝光治疗 医务人员嘱咐患者带上护目镜,避免对患者的眼部造成损伤,前三周用蓝光照射,剂量控制在76J/ cm2,照射时间控制在15 min,每周进行2次照射,三周后改用红光照射,剂量控制在76 J/cm2,照射时间控制在15min,每周进行2次照射,治疗两周,红蓝光治疗共连续治疗5周。
1.2.2 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即①治疗前心理干预 痤疮患者多为青少年,且病灶部位多为头面部,会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的美观,造成患者出现焦虑、不自信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痤疮并不是严重疾病,绝大多数青少年均会出现痤疮,并详细告知患者痤疮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②促进健康行为的干预 提前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灼热感和刺痛,强调这是正常情况,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针对术后出现的红斑和水肿,应及时给予治疗干预,进行科学有效的护肤处理,减少疤痕的出现概率,指导患者每天早晚使用温水清洁面部皮肤,不能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不可用手挤压痤疮;③治疗过程的风险控制 患者在接受光照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遮蔽双眼④饮食及生活习惯干预 合理的饮食对于痤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患者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使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喝清水,嘱咐患者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保持平和的心态,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瘙痒、皮疹、红肿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痤疮皮损部位较治疗前消退>90 %;有效:治疗后痤疮皮损部位较治疗前消退60~90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见表1。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痤疮已成为青少年最为常见的皮肤疾病,调查发现,约80 %的青少年患过颜面部痤疮[3],如何提高面部痤疮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中通过使用痤疮面部清除术,对患者面部痤疮皮损部位给予深层次的清理,保持面部皮肤的干净、清洁,而后配合红蓝光照射治疗,通过高纯度、高功率的红光和蓝光对皮损部位皮肤进行照射,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可改变患者的皮肤结构,促进新生细胞的快速生长,并可对痤疮老化和日晒灼伤的皮肤进行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和治疗期间护理,改善患者因痤疮所致的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不当饮食造成痤疮加重、复发,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满足患者治疗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可有效提高面部痤疮治疗效果,且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康丽阳,刘娇艳,安如俊,等.颜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抑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0):1115-1120.
[2] 李艳锦.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颜面部痤疮的疗效及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7,7(10):40-42.
[3] 刘尚全.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33-34.
论文作者:李艳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痤疮论文; 患者论文; 面部论文; 蓝光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部位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