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中取胜”成功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功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9岁的板仓,公司于1997年12月倒闭,负债37亿日元,他个人也因此破产。板仓在1998年以《社长失格》一书,直面自己的失败;事隔4年,他再透过《从失败中学习》,公开自己从公司倒闭的失败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在这本新书里他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是:“从现在起,向失败学习!”板仓雄一郎指出,“即便是现在,许多日本人依然认为失败是件可耻的事。”相对地,他观察到,美国企业失败的经验正是成功企业的基石。
企业家要学习曾国藩“屡败屡战”精神
许多人可能没想到,失败经验也可能成为一种个人重要资产。近年来,中国内地有许多企业家争先阅读清朝儒将曾国藩的传记,包括中国内地最大电脑厂商联想集团创办人柳传志、冠捷科技(全球第二大监视器厂)总裁宣建生等人。企业家为何要阅读“曾国藩”?他的年代距离今天超过一百多年,他的沙场经验在21世纪有何参考价值?原因在于,企业家们研究曾国藩如何“屡败屡战”。
宣建生在师大附中就读时就念了一系列关于曾国藩的书,但是他说:“那时候太年轻,没有太多体会。”一直到中年,接掌连年亏损的冠捷科技后,重读“曾国藩”的体悟才大有不同。尤其,如何从屡战屡败中吸取教训,让下一次出击更精准有效。因为他自己受到很多启发,他要求经理级以上的工作人员要研读,要他们一年写两三次读书心得报告。他说:“一年写读两三本书的心得报告,看起来不多,但若能真正体会,一生也就受用无穷了。”
曾国藩曾经三度自杀,说穿了,只是一个失败者。1854年2月(咸丰4年)在他44岁时受命讨伐太平天国的乱军,结果三个月后,就战败于靖港,他羞愤地投水自杀,后来被部属救起。第二年,他又战败了。他的湘军水营被敌军攻下,一百多艘船被烧毁,连他的座船都被俘。他气愤得想要策马赴敌以死,但被旁人拦下。屡次寻死不成的曾国藩,最后竟然在屡败中悟出胜利之道,终于打败人数十几倍于湘军的太平军。曾国藩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这句话点出他人生的失败智慧。
“败中取胜”三步曲
失败过的人,都强调从失败中可以学习,不过有些人能够再创高峰,有些人却一败难起。究竟该怎么“懂得失败”?曾经失败的创业者及专家学者,归结出以下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法则:
设定底限,打一场输得起的仗。既然经营事业难以避免失败,施振荣提醒,一定要打“输得起的仗”,不管公司规模大小,必须在输得起的范围内往前冲,如此一来,即使失败,还能站起来。尤其当失败超乎预期,也要在第一时间内面对和解决。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誉是反败为胜的重要支撑力。企业经营失败,投资者也蒙受损失,此时,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失败,不搞坏人际关系,留住日后东山再起的人脉本钱。
把失败经验当成成功的踏脚石。美国最受欢迎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欧普拉,创造了《财富》杂志形容的“超越演艺事业的欧普拉企业王国”,年营业额达到9亿8千8百万美元。欧普拉成功之前,吃过许多闭门羹,非洲裔的背景,更让她只能以低级搞笑起来。可是她却从别人的批评与冷嘲热讽中,不断地修正路线,在深度感人的人物访谈节目中,找到一条力争上游的路。她说:“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常因为挫折而偷偷哭泣,不过我现在没那么惊慌了,因为我发现,失败与拒绝,是成功的一面镜子,只不过它照出来的是相反的方向。你只要愿意仔仔细细正视这面镜子,你一定可以看到成功的自己在里面。”
刘柏园研发的游戏产品到美国销售失败之后,看到自己完全不懂市场,不懂行销的弱点,他了解到,游戏是文化产品,要跨越文化的鸿沟,一定要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管理、优秀的行销能力,这不是一个小公司可以做的。认清这一点,他开始亲自跑光华商场做消费行为调查,刘柏园失败后的第一年,游戏橘子开发出来的“便利商店”大卖100万套,这是他低头学习之后的初步成果。
咬紧牙关,从零开始
日本八佰伴百货在1997年破产后,负债2千亿日元的八佰伴总裁和田一夫,也从一个在全世界拥有400家分店、年营业收入5000亿日元的国际公司大老板,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房子被法院拍卖后,和田和太太只好租房子住,靠过去缴的退休基金维生。
和田沉寂一年后,1998年就试图“忘记过去,重新开始”,他成立和田经营公司,担任经营管理顾问。2001年4月,他出版《从零开始的奋斗》,把自己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公诸于世。和田一夫说,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一生中经历三次重大挫折与失败,最后一次失败是74岁时,但邓小平还是重新站了起来。和田以此自勉,因此八佰伴破产时,他68岁,比邓小平还年轻。他告诉人们自己还有明天,依然可以奋斗下去。
刘柏园在最失意时,仍向朋友借钱到法国参展,那一年他的游戏光碟一套也卖不出去,但在展览中同样没有做到生意的朋友用一句话鼓舞了他:“我明年还要再来,因为生意从不无希望!”因为这句话,刘柏园决定从一无所有再重新做起。
面对残酷事实,迈向卓越
美国畅销书作家柯林斯(Jim Collins)在最新作品《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要迈向卓越之路,必须勇于面对残酷事实。他以越战期间成为越共战俘、被囚禁八年的美国海军上将史托克戴尔为例。史托克戴尔后来成为美国的英雄,当他被问到靠什么度过处境凄惨的漫长岁月时,他的回答是:”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获得最后胜利,绝对不可丧失信心,不管眼前的现实多么残酷,都必须勇敢面对。“柯林斯将这种”一方面相信自己能获得最后胜利、一方面勇敢面对残酷事实“的信念,应用在公司经营管理上。柯林斯说:“不管目前的形势是多么绝望,……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不但能存活下来,而且会变成一家卓越公司。但同时,他们也很理性地面对眼前最残酷的现实,永不懈怠。”
柯林斯以美国核子公司从失败中站起来的过程为例:1965年,美国核子公司什么都做,但什么都亏,濒临破产边缘。当时,核子公司出现一位执行官艾佛森,他召开了一系列总经理会议,每日都让同事面对问题,深刻地把问题翻来覆去地讨论。
那些年间,艾佛森的办公室永远有同事在里面相互叫阵、吵吵嚷嚷。他们在争吵、辩论是否卖掉核子能源事业;在争吵、辩论是否把重心移到钢制托梁上,开始自行制造钢铁、盖第二座迷你钢厂……于是,公司的策略在许多痛苦的争辩中逐渐形成,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坚持要找出成功之路。30年后,美国核子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公司。到1999年,这家公司的获利已超越美国其他的钢铁公司。
失败是残酷的,但从许多人身上我们也看到,失败和成功往往互为因果,如果我们相信:当失败来临,成功就在眼前。那么面临失败时,会有更多勇气和毅力继续奋战下去,相信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