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西城区 100044
摘要:为解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因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发展模式而产生的中心城区密度过高、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住房短缺、房价飞涨等一系列问题,规划界提出了新市镇建设的思想,以从城市区域角度分散大城市压力。本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基本结论,进而提出有利于我国新市镇健康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人性化;新市镇;环境提升
1、新市镇与“人性化”概念综述
1.1 新市镇
新市镇思想,源于1902年英国乌托邦主义者霍华德提出的“明日花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理论,它主张通过发展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居民区,解决由于城市无限制地迅速发展,造成市区过度拥挤,并向农村无秩序蔓延,从而产生的大量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新市镇通常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规划和建设。他们通常建立在大城市附近的农村腹地,通过自身的发展,容纳、分散市区过分拥挤的人口,同时配备工商业、文化教育和娱乐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并与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以吸引新增人口的定居和旧城人口的疏散,从而缓解中心市区在住宅、交通和就业等方面的日益增加的压力。
1.2 人性化
所谓人性,是指人的基本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质。人性化的环境就是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质为出发点的环境,它融汇了现实世界的各种因素,是生活的外化,因而它能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条件,寓含人类活动的各种意义。
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为人所设计、营造、和使用,因此无论社会、人工还是自然环境都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重视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讲究“居移气”“二家不可门相对,必主一家退;开门不得两相冲,必主一家凶”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却包含有“私密性”这一重要的环境心理概念。而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采用的步移景易、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正是利用人的心理变化在主观上将小的景园扩大。可以说对人性化的思考是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进而为人类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2、基于“人性化”的环境提升案例研究
2.1 新加坡-以“邻里”为单位的人性空间
随着对居住环境户外活动空间的围合感和空间限定的重视,以及其可重复性,邻里组团成为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基本单位。新加坡组屋采用的“邻里中心”规划思想实际上是一个分层次配套的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概念,主要服务于本国居民日常活动,广泛的设置使得新加坡在城市扩展的同时,避免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市区拥挤现象。邻里中心提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社区凝聚力,有利于邻里和谐;户内生活向室外延伸,保证在不降低居民生活品质的条件下,使户均建筑面积得到有效的控制。邻里中心把所有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其中,既缩短了这些设施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又能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既做到便民利民,又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质量。
2.2 爱迪森-以”TOD”为指导的人性设计
爱迪森(Addison)属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在达拉斯以北一英里处,周边被高速公路和收费公路包围,是典型的美国边界城市。1975通过的允许酒类消费的决定,使爱迪森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商业和娱乐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90年代初,爱迪森镇政府为缺乏房屋但有大量就业机会的小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平衡商业开发与高质量的城市开发之间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确保开发质量,建筑密度、景观、建筑材料和容积率等都制定了开发标准。依据最终规划,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将形成一个方便行人的街道网络,并将百万美金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改造。爱迪森镇精心设计的街道和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舒适的城市感。人行道很宽敞,住宅区的人行道宽12英尺,而林荫区的人行道宽度达到14英尺。街道较窄,每隔25英尺有林荫树。大楼之间的人行通道满足了消防要求、轻型车辆进出和行人的活动。大楼出入口对着人行通道,给人以安全感(可感觉到街上的眼睛)。设有停车场和路边停车位。
爱迪森通过TOD综合发展规划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被称为“居住、工作、玩乐和逗留”的场所,由一片无规划的用地逐渐改造成具有丰富娱乐生活的综合性市镇。
2.3 良渚文化村-循序渐进的微尺度人性空间营造
良诸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余杭区良渚街道西南。南临杭州市西湖区,距离杭州中心区20公里,东为良渚镇区,北侧2公里为良诸文化遗址。区域内山水环境原始、自然田园风貌保存良好。良渚遗址营造了浓厚的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使得该区域具备市镇开发的优质条件,使之成为杭州发展最具有潜力的区域之一。
良渚文化村的建设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建设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小镇环境”,并为此采取以下“人性化”规划思想:
提倡“小尺度”的市镇空间。良渚文化村的规划使人们转向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相结合的绿色出行方式,通过缩小汽车道路来满足人性步行空间的需求,营造安全、方便的出行环境。除了交通,还以人的尺度重新定义城市基础设施的尺度,以使小镇居民可以便利舒适地使用各类设施。“小尺度”思想的贯彻减少了小镇拥堵、环境污染,更促进了邻里交往,实现了人与城市的高度和谐。
营造混合、活力的社区空间。小镇活力与多元混合的人群有密切的关联,多元混合人群对人际交往具有重大作用。大规模同质住区难以组织多样性的住区生活,因此在良堵文化村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鼓励多元化人群混合的小镇建设。
对城市空间的“针灸式”塑造。把握城市整体脉络,通过对城市生命体“穴位”——特定地点的小尺度干涉,激活其潜能,促其更新发展。小镇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开敞空间都属于小镇的重要“穴位”,通过一批高质量的“穴位”性工程建设,能够对小镇总体风貌的营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小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
3 启示与借鉴
我国新市镇建设多尽如人意,许多工程建设时大张旗鼓,追求大规模、大手笔,为求特色而生搬硬套,城镇空间生硬而粗糙,并没有从市民的真正需求出发,虽占地规模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在实际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却极差。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我国当前城市空间的快速变化和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在大胆向国内外优秀新市镇学习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运用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范例推动我国新市镇的环境发展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艾华,冯枫,董锁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03.
[2]栾亮,刘光辉,王凯.小城镇文化环境的保护与质量提升研究[J].现代园林论坛,2009.12.
[3]纪立虎.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的经验及启示[J].亚洲城市,2014.
[4]王纪武,张丽璐.香港新市镇建设的启示[J].规划师,2002.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北京建筑大学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资助”
论文作者:叶恺妮, 冯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新市镇论文; 小镇论文; 邻里论文; 文化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