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壁垒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壁垒论文,绩效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政府干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2010)10-0046-07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在很多产业和领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仍然不够深入和到位,政府的干预甚至行政指令的色彩仍然较浓,而考虑到一些具体产业的属性、特点及所承担的目标和责任,在现阶段对部分产业保留一定的市场壁垒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不同产业市场壁垒的特征分析及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则需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转轨阶段政府干预的特点进行具体考察。
本文在对37个产业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阶段政府干预、市场壁垒与产业绩效的关系作出判断。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部分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根据国有及国有控股产业的产值比重,对我国工业产业的不同市场结构进行分组。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和指标体系,整理归纳出制度性壁垒作用下的市场结构与利润率的关系。
其次,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对各组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计量分析,从而考察制度性壁垒作用下的市场结构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之所以采用这一方法对生产效率进行衡量,是基于对产业绩效内涵的考虑,产业绩效不仅包括资源配置效率,也包括技术效率等。利润率指标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静态配置效率,生产率指标则反映了资源利用的动态技术效率。因此,在分析产业绩效时,笔者将利润率指标和生产率指标结合起来,以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的产业绩效。
对于各组产业市场壁垒高度的衡量,由于指标量化上的困难和数据资料的有限,本文主要从制度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考察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的高度,并只对市场进入壁垒作出总体判断。
(二)指标设计
1.利润率指标。利润率主要采用资金利税率、销售利税率、成本利税率3个指标来衡量。3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相应年份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方程的回归分析,可以求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应数值。
3.集中度指标。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4.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1)产出。衡量产出的指标有增加值、总产值和销售收入,本文用“增加值”来表示。(2)资本投入。它包括直接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及福利设施资产等,本文采用“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与“年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表示。(3)劳动投入。劳动投入为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由标准劳动投入来衡量。本文以“年末从业人员”来表示。
二、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研究时段为1994-2005年。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搜集了37个产业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进行了整理。
(一)市场结构的划分
本文根据贝恩和植草益对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1][2],并结合我国各产业的所有制特点和政府干预特点,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产业的产值比重为标准,将中国工业产业划分为四组:A组为国有产权比重在65%以上的产业,该组为国家垄断型市场结构;B组为国有产权比重在45%~65%的产业,为国有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C组为国有产权比重在30%~45%的国有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D组为国有产权比重在30%以下的非集中型市场结构。本文将CD组作为竞争型市场结构。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竞争一般不是来自国有经济内部,而是主要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和发展,国有产权比重极高的产业一般也是涉及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垄断性行业或高寡头垄断行业,具有相似的政府行政性管制;而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是与市场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非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行业,其市场化和竞争程度也较高。
(二)制度性壁垒作用下的市场结构与利润率
表1给出了根据统计数据整理的2005年的四种市场结构划分及相应的利润率指标。
根据表1中的利润率指标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到表2。
一般来说,当市场壁垒较低时,一个产业的较高超额利润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从而逐渐使垄断利润消失,直至达到企业赚取市场平均利润的均衡状态。因此,A组(国有垄断市场结构)的利润是高市场壁垒所导致的垄断的结果,CD组(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利润是竞争的结果。B组较为特殊,从表1中数据来看,该组产业的利润率较低,但结合CR[,8]数据,其集中度较高,因此总体来说进入壁垒较高。
(三)制度性壁垒作用下的市场结构与生产效率
将不同市场结构1994-2005年的工业总产值Y,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代入方程lnY=lnA+λt+α1nK+βlnL+μ,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α=0.65,β=0.35,由此建立残差方程:
TFP=exp(lnY-αlnK-βlnL)
可得1994-2005年的五组市场结构的全要素生产率(见表3)。其中,KP是资本生产率;LP是劳动生产率;TFP是全要素生产率。KP和LP的计算公式为:
对1994-2005年A,B,C,D四组产业的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比较见图1、图2、图3。
三、市场壁垒与产业绩效的总体判断
(一)对不同产业市场壁垒的判断
1.根据进入壁垒概念和衡量指标,进入壁垒的存在不仅使在位企业能够长期获得超额利润,也使得产业的市场结构高度集中。因此,进入壁垒可以用利润率和市场集中度来衡量。由表1、表2可知,A组产业的市场结构显然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因此进入壁垒很高。B组较为特殊,该组产业的利润率虽然较低,但集中度较高,因此综合来看进入壁垒仍然较高。同理可判断C组、D组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依次降低。
2.根据进入壁垒的分类,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程度、绝对成本和必要资本量。在资本市场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必要资本量并不是影响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应有相同的机会获得所需要的必要资金。但是在体制转轨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必要资本量的要求可能是影响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政府对国有垄断性产业的进入限制和干预,以及对竞争性产业的一些进入管制,制度性壁垒是进入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指标选取和数据获得上的困难,笔者仅根据一般的对结构性进入壁垒的经验判断和制度性壁垒差异,对不同市场结构分组的进入壁垒高度进行总体判断(见表4)。
根据不同市场结构分组的产业特征,目前国有垄断性产业的进入壁垒极高,这种极高的进入壁垒并不仅是由于其规模经济性极高,还由于其极高的必要资本量要求和制度性壁垒。
(二)不同产业市场壁垒与产业绩效关系的判断
1.国有垄断产业和国有寡头垄断产业。由表4可知,A组即国有垄断产业具有极高的市场壁垒。在表2中,A组的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于其他几组,属于高利润率的产业。由图1可知,A组的资本生产率低于其他三组。由图2可知,A组的劳动生产率1994-2000年一直处在较低水平,相当于或略低于其他三组的水平;近年来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由图3可知,A组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低于或接近其他三组的水平。
由表4可知,B组即国有寡头垄断产业具有高的市场壁垒。在表2中,B组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低于其他几组。由图1,B组的资本生产率高于A组,但低于或相当于C组和D组。由图2可知,B组的劳动生产率与C组和D组相差不大。由图3可知,B组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其水平高于A组,近年来也在逐渐上升。
因此,总体来说,A组和B两组极高和高的市场壁垒对应的是比其他两组产业低的生产效率。但在利润率水平上,A组属于高利润产业,而B组利润率水平较低。
2.垄断竞争型产业、非集中型产业。由表4可知,C组即垄断竞争型产业具有高的市场壁垒。表2中,C组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总体低于A组,但高于D组。由图3可知,C组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总体上高于A组和B组。
由表4可知,D组即非集中型产业具有中或低的市场壁垒。在表2中,D组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总体低于A组和C组。由图3可知,D组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较高的,并且也处于上升趋势。
由此,C组、D组相对较低的市场壁垒对应的是较低的利润率和较高的生产率。
(三)政府干预、市场壁垒与产业绩效关系的判断
1.政府干预对市场壁垒的影响使国有垄断行业得以维持其超额利润。由表1可知,A组利润率和集中度总体高于C组和CD组,这说明国有垄断性产业由于规模经济性、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并且长期受到政府的保护和优待,而长期保持着高垄断利润。
2.政府制度性干预下的市场壁垒也带来了国有垄断产业的低效率。从表1中国有垄断型产业的高市场集中度来看,政府的限制性进入管制有效并稳固地控制了新进入者的进入,而这是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超越的。但是,高的市场集中度和高的进入壁垒的结合却带来了产业的低效率。由表3可知,A组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C组、D组、CD组,说明国有垄断性产业的生产效率并不高。由于国有产权的垄断和政府严格的行政性进入管制,导致了市场竞争程度不足,这是造成低生产率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说,如果进入和退出市场是自由的,只要价格超过某一平均成本,新企业就会有进入的动机,潜在进入和实际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会使行业长期利润趋同。[3]因此,如果不同规模或不同所有制类别的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某一产业,则从长期来看,不会有任何一个产业能获得长期的高利润或维持长期的亏损状态。但是,从表1和表3可知,尤其是从B组产业的低利润率和相对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看到,一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不退出,而具有较高效率的外部企业又不能有效进入高回报的产业,这就反映了体制性干预对市场进退壁垒的影响,也导致了整个产业的效率下降。
3.政府的制度性干预降低了竞争性产业的进入壁垒,带来这些产业的过度进入和低利润率。
由表1可知,C组的国有垄断竞争产业和D组的非集中型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除个别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而这两组产业与CD参照组的平均利润率也较低,与A组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平均利润率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相对于A组、B组,C组、D组具有较低的市场壁垒。
进入壁垒的降低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从而使竞争程度增强。竞争带来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市场的整体利润下降。通常认为,过度进入可以用产业的利润率(即长期内该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是否获得了平均利润率)来衡量。如果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状态,则可以认为该行业存在着过度进入问题。应当说,在表2中非集中型产业和竞争性产业较低的平均利润率就是过度进入的一种反映。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转轨阶段,政府应对市场壁垒干预有度。行政性的干预在一些行业是必要的,在一些行业则可能事与愿违。政府应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对不同类型和属性的行业采取有针对性的产业组织政策,并且要摆正其位置,以促进产业更好地成长。
四、结束语
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从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和企业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合理设置市场进入壁垒,降低市场退出壁垒出发,可以尝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市场机制和规则。(2)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进入壁垒的合理化。(3)完善制度保障体系,降低市场退出壁垒。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金乐琴副教授对本文的大力指导,同时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意见,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标签:政府干预论文; 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进入壁垒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平均利润率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长期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