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信贷约束与融资制度需求导向——基于四个县农村中小企业的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融资论文,中小企业论文,需求论文,农村论文,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帕特里克(Patrick,1966)的“需求引导型”金融发展模式为理论逻辑起点,本文基于四个县农村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和层次结构转型、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所受信贷约束,以及融资需求所折射出来的企业对未来融资制度的需求指向,以期为有效解决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决策参考。调查问卷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政策转型和服务体系建设机理、模式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对全国四县(区)的实地调研,其中,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调查问卷70份,山东省滕州市调查问卷48份,安徽省凤阳县调查问卷40份,四川省南部县调查问卷41份。
一、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分析
(一)企业对信贷资金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有较大需求,融资需求强度大仍然是农村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
农村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普遍存在需求,并且具有较大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60.54%的企业近期需要借款,有61.61%的企业需要一年到三年期的借款,有36.61%的企业需要超过三年期的借款。有60.11%的企业计划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有68.22%的企业需要超过一年期的银行信贷。可见,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中长期借款,尤其是中长期的银行信贷。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更为突出。近期有63.64%的小型企业需要借款,这比中型企业所占比重(54.69%)高8.9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对各种期限类型的借款均有较大需求,尤其是三年期以下的借款。有61.02%的小型企业计划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这比中型企业所占比重(58.33%)高2.69个百分点;同时,小型企业特别希望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一年期以上的银行信贷。
(二)企业融资需求呈现一种层次性的结构变化:由营运性资金需求向发展性资金需求转变。
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已由营运性资金需求向发展性资金需求转变,对发展性资金有较大需求的企业越来越多。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和还清企业债务的企业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过去三年分别有87.84%和13.18%的企业把获得的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和还清企业债务,而在当前,这一比重分别下降到84.81%和7.23%;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购买企业股份和经营权的企业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用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过去三年只有不到一半(41.66%)的企业会把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这表明,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已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并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和引进新产品和新工艺。据198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有79.29%的企业在今后两年内有研究开发、引进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打算。农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会面临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缺乏资金。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63.22%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还需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当前农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是自筹资金。157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80.25%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于自筹途径,银行商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风险投资基金、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奖励等给予农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农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途径过于狭窄。
(三)处于成长阶段、产品结构调整或产业升级阶段的企业融资需求更为突出。
融资需求贯穿在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其融资需求特点和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但相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其他发展阶段来看,处于成长阶段、产品结构调整或者产业升级阶段的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为突出,尤其是从外源筹集发展性信贷资金的需求较大,需求程度较高(见表1)。
(四)企业对政府金融支持有较大需求,抱有较高期望。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途径,农村中小企业对政府的金融支持有较大需求,尤其是在市场融资服务满足不了其需求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农村中小企业对政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抱有较高期待。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强烈”和“很强烈”需要政府提供的金融服务需求,有59.09%的企业“强烈”和“很强烈”需要市场提供的融资服务需求,前者所占比重稍高于后者所占比重;只有10.25%的企业对政府金融支持的需求迫切程度表现为“较弱或者没有需求”和“较不强烈”,有13.13%的企业对市场提供融资服务需求的迫切性表现为“较弱或者没有需求”和“较不强烈”。显然,前者所占比重低于后者所占比重。可见,总体上农村中小企业对政府金融支持的需求迫切程度要稍强于对市场融资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同时,在与一些农村中小企业的座谈中,绝大多数企业都表达了“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的迫切要求,期待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以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分析
(一)企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明显提高,满足层次逐步提高,但大部分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仍无法得到较高比例的满足。
总体来看,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度明显增加,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满足层次也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与一年前相比,当前需要银行信贷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低于30%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高于30%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在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50%以上的层次上,随着层次的提高,能够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农村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满足程度明显得到提高,但大部分企业仍不能得到较高比例的满足。
(二)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具有显著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
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见表2)。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与一年前相比,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当前的银行信贷需求度明显增加,但小型企业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增加了5.89个百分点。这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上述分析中得出的“小型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更为突出”结论。与一年前相比,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当前银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的变化趋势与样本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两者变动幅度差异较大,中型企业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低于30%的企业所占比重减少幅度和高于30%的企业所占比重增加幅度均较大,而小型企业的减少幅度和增加幅度均较小。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银行信贷需求当前满足程度的比较来看,在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30%以下的层次上,能够得到满足的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要高于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而在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30%以上的层次上(除了70-90%的层次),能够得到满足的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要高于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这表明,中型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高于小型企业,满足层次也高于小型企业。
另外,不同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性(见表2)。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与一年前相比,地处中部地区安徽省凤阳县和西部地区四川省南部县的农村中小企业当前的银行信贷需求度明显增加,尤以四川省南部县的增加幅度更为显著,增加了20.09个百分点;而地处东部地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和山东省滕州市的农村中小企业当前的银行信贷需求度则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上述分析中得出的“地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更为突出”结论。从四个县(区)银行信贷需求在不同满足比例层次上能够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变动趋势来看,与一年前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具体表现在: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所占比重呈波动变化趋势,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在山东省滕州市,则呈现出了与样本总体相同的变动趋势;而在安徽省凤阳县和四川省南部县,银行信贷需求满足比例低于70%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满足比例高于70%的企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且变动幅度均较大。从四个县(区)银行信贷需求当前满足程度的比较来看,相对于地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企业来说,地处东部地区的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高,满足层次也较高。
(三)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及满足层次均要高于民间信贷需求。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应从银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与民间信贷需求满足程度的比较和综合来考察。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或者不能得到全部满足,而只能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已成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调查期,农村中小企业对民间信贷的融资需求度高达51.88%,但其满足程度和满足层次均低于银行信贷需求。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满足比例层次的提高,信贷需求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13.43%上升到24.63%;而信贷需求能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6.51%下降到14.46%。两者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农村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在提高,而民间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在下降。在信贷需求满足比例低于30%的层次上,银行信贷需求能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23.83%)要低于民间信贷能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50.61%),显著低出26.68个百分点;而在信贷需求满足比例高于70%的层次上,银行信贷需求能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44.03%)要高于民间信贷能得到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21.69%),显著高出22.34个百分点。这表明,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层次也要高于民间信贷需求。
图1 信贷需求能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企业所占比重
三、供给型与需求型约束的交织作用抑制了企业信贷需求的正规诉求
由上述分析可知,正规金融对农村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满足状况仍不容乐观,仍有大部分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无法得到较高比例的满足和足额满足,即获得的信贷规模小于其信贷需求规模。同时,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也显示,在企业回答调查问题“当前最难满足的银行信贷期限”的选择中,有48.70%的企业认为最难获得一年至三年的银行信贷,有33.04%的企业认为最难获得三年以上的银行信贷,只有18.26%的企业认为最难获得不足一年期的银行信贷。这表明,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大部分是短期性的流动资金,而中长期银行信贷的满足程度较低,满足难度较高;企业银行信贷的期限结构不合理,长期资金需求受到严重压抑。农村中小企业遭受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约束和信贷期限约束,即供给型信贷约束。
根据调查问题“企业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最主要原因”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农村中小企业还遭受到了严重的需求型信贷约束。需求型信贷约束是一种间接性的信贷约束,是直接信贷约束经过需求主体的认知偏差和风险规避偏好过滤及传递所形成的信贷压抑或者信贷替代。Kon and Storey、Boucher等认为,需求型信贷约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合约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过高,产生了交易成本约束和风险约束;二是正规金融机构对有效借贷人的甄别错误,信息不对称使得借贷需求者对金融机构的甄别机制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了借贷需求者的“无信心申请贷款”(见表3)。可见,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约束不仅来自国家的信贷政策限制、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和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统称为外部性约束),还来自企业自身的高融资成本规避偏好、风险规避偏好、认知偏差和信心压抑等因素。这实质上也是银行信贷约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即需求型信贷约束。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型银行信贷约束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银行信贷的交易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的资金成本较高,心理成本、时间成本(贷款程序太复杂、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等)等隐性成本高。二是银行信贷的风险成本过高。银行信贷一般有抵押和担保要求,在调查样本企业中,由71.81%的企业是通过抵押和担保方式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而抵押和担保在贷款人一旦面临贷款偿还困难时,会直接导致正规金融机构对抵押财产的剥夺和担保人的追溯,从而增加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再者,由于银行信贷期限结构的不合理,且又存在强制偿还约束,从而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增加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三是对银行信贷的获得缺乏信心,对银行信贷不抱乐观预期。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申请贷款存在获准难、获准率低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需求型信贷约束实际上也是农村中小企业对当前信贷配给状况以及正式金融制度安排的理性反应,在表象上了反映了农村中小企业有着大量的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是指受到了利率以外的其他交易成本限制的信贷需求,隐蔽信贷需求是指受到了抵押、风险、信心压抑等非价格因素限制的信贷需求),但本质上反映的是银行信贷的供求矛盾,供给型约束与需求型约束的交织作用抑制了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正规诉求。而且当这一抑制影响固化到企业未来的信贷选择中,就会导致外部性约束下信贷需求压抑的行为惯性,形成收敛信贷需求的机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需求型信贷约束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抑制程度并不低于供给型信贷约束。因为,需求型信贷约束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申请意愿和可得性,但更重要的是会削弱其改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需求型信贷约束会强化农村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需求的高融资成本规避偏好、风险规避偏好和认知偏差,并传导到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抑制其改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的动机和选择。
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制度
(一)构建多层次、和谐发展的融资制度结构。
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应以“需求引导型”金融为主导地位,以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为逻辑起点,构建多层次、和谐运行和发展的融资制度结构。与农村中小企业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及其特性相适应的多层次、和谐运行和发展的融资制度结构才是最优的,才能有效地实现融资制度的基本功能,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金融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政府强力支持+市场诱致深化”双轮驱动的融资制度。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中小企业既需要市场提供的融资服务,又需要政府给予的金融支持,而且对政府金融的强有力支持抱有较高期待。同时,在当前国家力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出现了结构性的转换矛盾:一方面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现象仍大量存在,旧的融资制度仍为完全退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形势、新情况的新融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新制度显得短缺,这在很大程度无法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可见,农村中小企业面临着旧融资制度过剩和新融资制度短缺并存的双重“制度性壁垒”,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尽快破除旧的融资制度,出台新的融资制度,并寻求新旧融资制度顺利过渡的衔接点。因此,为更好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尽早解决融资难问题,就需要基于需求主导的逻辑视角构建“政府强力支持+市场诱致深化”双轮驱动的融资制度。
(三)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和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少、短、急、频”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生命周期短、经营变数大、抗风险能力低弱、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信息尤其是“硬”信息缺失和不透明等不良特质,以致大型银行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出现“慎贷、惜贷、恐贷、拒贷”现象。因此,单纯依靠大型银行的融资服务难以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就需要银行机构组织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按照“金融产品分大小、金融服务分对象、金融机构分层次”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
(四)消除各种信贷约束,营造良好的融资制度生态环境。
从农村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方式路径依赖、对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迫切需求,以及融资途径意愿选择偏好来看,正规融资制度是其融资需求的最重要、效率较高的制度安排。从表面上来看,有些农村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非正规融资制度,从民间信贷的融资渠道来融通资金(在18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2.25%的企业向其他个人、民间信贷金融组织借过款),但这是农村中小企业在既有的融资制度安排下被迫做出的次优选择。同时,正规融资制度具有资金优势,以及在更大交易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信息成本优势。因此,从长远来看,正规融资制度仍会是满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最重要制度安排。
要切实消除农村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约束,不仅要消除供给型信贷约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正规融资制度的创新来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以及信心不足的问题,铲除银行信贷需求压抑的制度性根源,营造良好的融资制度生态环境。
(五)加大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强化商业银行信贷瞄准机制,促进信贷瞄准机制的技术调整和改进。
要挖掘和显性化农村中小企业的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需求、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迫切需要强化对农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地处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以及产品结构调整或者产业升级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信贷瞄准机制,并积极促进信贷瞄准机制的技术调整和改进,以扩大瞄准半径,增强瞄准精度和力度,提升瞄准效率。这也是扩大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空间和促进农村地区正规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金融论文; 融资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调查问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