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学校这方净土,向校园欺凌说“不”论文_杨璐

守住学校这方净土,向校园欺凌说“不”论文_杨璐

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 杨璐

摘要:高中是学生最青春年华的阶段,高中的校园生活也非富多彩,但每隔一段时间,“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这些刺眼的词语就会进入我们的视野,那些不堪的画面揪痛着我们的心。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备受社会关注。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就要求班主任也要适时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要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艺术,学会妥善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学会如何预防欺凌和暴力,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守住校园的这片净土,守护好青春的花朵。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欺凌预防工作,才能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与学习氛围,让校园更加文明和谐。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浅谈一下作为班主任如何在高中学生中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

关键词:高中;校园欺凌和暴力;预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有一些明显趋势。很多00后的高中学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自信,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只要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会正视问题。家庭的宠爱导致这些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自私,很少考虑其他人,也很少会面对来自生活、学习方面的压力。所以在学校大集体中生活,在遇到难免的碰撞和摩擦时,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目前的学生心理趋势,合理灵活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结果,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当下的教育帮助学生成才已经不能成为衡量教育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也不应当是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只有先成人,成为一个全面素质发展,心理健康的人,继而才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保护自己,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去成长、成才。我们要和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说“不”。

一、校园欺凌的概述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欺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欺凌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欺凌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欺凌,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

校园欺凌包括行为欺凌、语言欺凌和心理欺凌。行为欺凌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欺凌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校园欺凌案例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识到,近年来,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逐渐呈现女性化趋势,且往往因早恋而起,下面想列举几个我遇到过的真实案例,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一:

小珊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生,平日里也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学习上也不积极,和同学相处时也是直性子,有啥说啥,要是自己看不惯想说时也不会顾及同学和老师的面子,直接就是爆粗口。周围了解她性格的同学也会保持好亲疏关系,以少得罪为上计。她有一个相处快三年的男朋友,分分合合好几次。在一次偶然中,通过QQ聊天了解到,男友在和高二女生小王交流,在和小王的交谈中的言语也比较暧昧,也涉及到有关自己的一些言论.看到聊天记录的小珊很生气,晚自修的时候约出小王开始谈,见小王丝毫没有错误意识,做为正牌女友的小珊出手扇了小王两耳光。

事件后续:当晚受到委屈的小王哭着向父母诉苦,第二天双方家长和老师出面协调,最后以小王提出的5000元人名币做为惩罚并道歉。

案例二:

小陈是个比较容易冲动的女生,自律性也不强,老是会在自修课讲话。班级有个公约,若多次在晚自修违纪就取消上晚自修的资格。小陈中意的男生坐在班里的最后排,自修课老是把头转向后方,与他眼神交流,传递小纸条,时不时还会嬉笑,严重影响到周围同学的自修氛围。此时负责管理晚自修纪律的班干部小王多次对小陈提醒,但小陈仍不以为意。小王就将小陈的多次讲话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为了不让班主任知晓此事而受到批评,小陈情急之下,顺手拿起自己桌上的书扔向小王,让他把记录的情况抹去,并出言辱骂小王。在班级同学的阻止下才避免了直接的肢体冲突。

事件后续:班干部小王并没有将此事及时报给班主任,而是由其他同学转告给班主任,事后进行调解,小陈也对自己的冲动行为表示后悔,并当众向小王道歉,并承诺遵守纪律,服从班级管理,控制自己情绪,会合理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不顶撞班级管理者。

三、校园欺凌和暴力背后的原因

面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除了学校政教处的教育、批评和惩罚外,班主任更应该仔细研究他们为何会产生欺凌行为。识别暴力的产生因素,例如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然后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改善有暴力倾向的青年的错误认知。

(一)学生自身方面。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内因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往往不把校级校规放心上,法制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遇事不冷静,常会有些过激的行为。

(二)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每个人的性格、行为的养成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于严厉,当出现问题时,家长也没控制好自己情绪,不想办法批评教育,只会对孩子拳打脚踢,长期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有些父母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也不会学着去关爱他人,不懂的感恩;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溺爱甚至约束,也会使孩子走向叛逆、暴力的歧路。

(三)社会环境方面。一些社会的歪风邪气充斥了校园,催生了校园欺凌。特别是一些暴力游戏、影视作品、音像制品,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也会学着在同学去挑衅滋事。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既是法治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论文作者:杨璐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守住学校这方净土,向校园欺凌说“不”论文_杨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