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血尿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32例予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 38%;对照组3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 50%。两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应用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血尿能减轻血尿和提高临床治愈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脏选择性滤过屏障受损,异常数量红细胞由肾灌注血液流失到尿液中形成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段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高倍视野下,红细胞达到或大于 3 个可诊断为血尿。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与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损害相关,其治疗现仍为医学界一大难题。中医近年对其颇有研究,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到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都有大量的文献报导,现综述如下。西医学研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已有研究表明,它不是单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肾小球病理炎症活动的外在表现,其发生与免疫介导性炎症有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4 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红血球流失,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1~71岁;病理诊断为LGA肾病18例,非LGA系膜增生性肾炎4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1例,膜增殖性肾炎1例,未行肾脏穿刺者8例。治疗组32 例,男性16例,女性16 例,年龄33~73岁。病理诊断为LGA肾病19例,非LGA系膜增生性肾炎3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1例,未行肾脏穿刺者9例。尿常规镜下血尿+~+ + +,两组年龄、性别和化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 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并结合临床拟定:所有患者持续镜下血尿和(或)反复肉眼血尿。镜检红细胞≥ +;新鲜尿沉渣光镜下红细胞>3个/HP或尿沉渣计数>8000个/ml。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形态相差显微镜镜检;尿畸形红细胞≥0. 75。以镜下血尿为主,伴有轻度蛋白尿:蛋白定量<2. 0g/24h。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等。中医辨证分型参照 1996 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一般治疗:勿过劳: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长且顽固难愈的特点,常规剂量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加用止血剂治疗。有急性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组:基本方为知母10g,黄柏10g,生地30g,黄芪 30g,白花蛇舌草 30g,杜仲 10g,茜草10g,白茅根 15g,三七 15g,益母草 15g。脾肾两虚型(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少华,下肢浮肿,夜尿增多,大便或溏,舌质淡胖,脉细弱)以基本方加茯苓、白术、仙灵脾、苍术各 15g。肝肾阴虚型(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头胀,耳鸣目涩,血压偏高,盗汗梦多,舌质红,脉细弱)基本方加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麦冬、桑椹子各15g。阴阳两虚型(症见精神萎弱,乏力明显,头晕耳鸣,腰酸肢冷,面色少华,夜尿增多,下肢浮肿,盗汗,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无力)以基本方加太子参、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黄精、仙灵脾、鹿含草各15g。温热内蕴型(面红体胖,肢体浮肿,口不咽苦,苔腻质偏红,脉滑数或弦滑)以基本方加炒蒲黄、紫花地丁各 15g,蒲公英 30g。两组均以3 个月为1 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1.4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离心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数减少≥40%;有效:离心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 ”,或尿沉渣红细胞数减少<40%;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尿光镜检查红细胞无变化或增多。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
2结果
治疗组32例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 38%;对照组3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 50%。两者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师也不断吸取现代医学的科技方法,将尿血的认识和治疗深入到血尿的阶段。董志刚将肾小球肾炎血尿病因分外感、内伤两部分:外感风热时毒之邪,循经伤及肾、膀胱血络,迫血妄行;若病情迁延,邪热郁积日久,损伤人体正气可致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脾肾气虚等,然气虚不能摄血,阴虚生内热则破血妄行。翁平平认为其病机不外热邪内盛,破血妄行或脾肾气虚,固摄无权。张琪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形成之本在于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其标为邪热瘀毒。黄志美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因不外两种,一种是热蓄肾与膀胱,破血妄行,但有实热﹙多为外邪﹚与虚热﹙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耗伤肾阴﹚之分;另一种是由于脾肾亏损,脾不统血,肾虚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不能循常道以下泄。亦有慢性肾小球肾炎久病入络,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损伤脉络形成血尿之说。周仲瑛认为血尿乃热邪伤及肾络所致,镜下血尿病情冗长,缠绵难愈其关键在于热邪郁久化热与内瘀胶结,难以速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相关,主要病因责之“热、虚、瘀”,热有实热、虚热之分,虚有脏腑气阴之虚,瘀有瘀热和血瘀。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特效西药,仅局限于预防和治疗感染,亦有临床医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等,效果均不满意。医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多停留在门诊随诊,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定量的状态。而国内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慢性肾小球炎的血尿西医诊断明确,但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故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显示了有一定的疗效,尚缺乏大样本、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进一步采用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中医药治疗血尿的宝贵经验加以提炼,替补临床治疗空白,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映国.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11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4-34.
[2]黄怡,刘烨,楼映.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血尿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19:62-63.
[3]刘平夫.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89-689.
论文作者:刘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血尿论文; 肾小球肾炎论文; 红细胞论文; 疗效论文; 肾小球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肾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