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以江苏省L市为例论文

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以江苏省L市为例论文

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L市为例*

刘 勇a,张 元b

(江苏海洋大学 a.工会; b.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 要: 新时期开发园区的统战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战线。对新时期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的现状作了调研,主要存在统战工作认可度不高、工作针对性不强、工作基数底数不清、工作不平衡、工作作用发挥不明显、统战工作活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领导,落实统战工作领导责任;摸清底数,掌握园区统战工作的基数底数;加强宣传,提升统战工作影响力;优化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战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机制;创新方式载体,提升园区统战工作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

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聚集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前沿,项目建设的载体,始终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增长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发园区又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统一战线是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与开发园区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开发区既是经济建设主战场,也是统战工作主阵地;既是吸引人才政策洼地,也是统战工作高地;既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高度密集区,也是统战工作重点关注区。在开发园区30多年的发展实践中,统战工作一直强有力地推动着开发园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发园区面临着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艰巨任务,园区的统战工作如何在新的历史坐标中,针对开发园区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机制新方法、找到新的着力点、发展点,为开发园区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体现于信任机制的建立。因为在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中,企业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在外部系统中的权重,也就是企业在整个外部系统中的地位问题。在整个外部系统的产业链中,企业与长期合作者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并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同时减小系统中强势成员对弱势成员利益的侵害,从而达到系统的共同繁荣。

一、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统战工作认可度不高

由于统战工作长期以来的 “相对神秘性”和“执行局限性”,加之统战工作在基层部门职能划分中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重视,致使统战工作在园区的认可度并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统战工作人员自身认可度不高。统战工作人员不稳定,兼职或一兼多职的现象比较突出,统战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二是统战对象认可度不高。园区统战对象普遍对统战工作及其政策不熟悉、不了解,认为统战工作务虚的多,实质性工作很少,统战工作更多的是政府任务安排和政策传达,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参与、了解统战工作。一些人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统战工作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对统战工作缺乏认同感,对统战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二) 统战工作针对性不强

(1) 面对园区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外资企业中管理技术人员等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缺乏对他们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更缺乏相应的工作举措;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群体政治诉求、生活诉求不一样,工作大而统之,没能做到分类施策,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效果。(2) 互联网背景下,统战工作没有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征,缺乏与当下沟通交流模式相适应的统战工作平台,多数仍然停留在电话通知、信函发送的传统模式。

(三) 统战工作基数底数不清

统战决策更多依据事实和数据,而非印象和经验。由于园区企业数量多,统战对象人员类型复杂、驻地分散、人数众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条块交错,上下交叉,任务繁杂。由于园区统战工作力量有限,面对如此重的任务难以应付,更别提科学管理和及时服务,也就出现了对统战工作的数据不熟悉不掌握的情况,比如园区企业详细数量、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数量与分布、不同统战对象的类型区分及数量、辖区内企业各党派人员数量、各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统战对象的政治与生活诉求等都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甚至大概情况都不能掌握。

(四) 统战工作不平衡

开发园区的统战工作组织对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没有围绕园区经济发展、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没有把统战工作与园区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对统战工作如何服务园区经济发展,如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缺少深入的思考,缺乏灵活有效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不清、动力不强、活力不足。

(五) 统战工作作用发挥不明显

为研究表活剂吸附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保证模型中其他参数设置不变,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使其吸附浓度分别为 0.05wt%、0.1wt%、0.15wt%、0.2wt%、0.25wt%,对比不同表活剂吸附浓度的开发效果,模拟结果见表4。

(六) 统战工作活力不足

从调研的情况看,对非公经济、港澳台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相对到位,但对民营外资企业中的管理技术人员等新阶层的工作相对薄弱,对他们既没有明确的统战工作方针和政策、也没有具体的统战工作职能任务和目标要求;既没有针对他们的工作手段和平台,也没有专属于他们的组织网络和沟通渠道。忽视其代表人物的教育培养,实际工作中缺乏代表带动,致使工作实际出于“真空”和“盲点”。

二、致因分析

(一) 统战工作认识不到位

1 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干部统战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模糊,认为统战工作虚多实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可有可无,没有把统战工作提到应有的位置,对统战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缺乏真抓实干的行动举措,缺乏一以贯之的督促落实。

化合物 3B06:质谱 ESI/MS(negative mode),m/z 246,[M-H]-。 1H NMR(500 MHz,CDCl3,TMS),δ为7.49~7.54(m,2H),7.37~7.40(m,1H),7.29~7.32(m,2H),7.17~7.20 (m,1H),7.03 (t,J=8.5 Hz,2H),6.57(br.s,1H,NH),4.58(d,J=6.0 Hz,2H)。

3 统战工作对象认识不到位 客观上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统战自身工作不到位,致使相当一部分统战工作对象,对统战工作及其目的任务,对统战工作的政策法规缺乏了解,认为统战工作跟自身关系不大,缺乏主动参与统战工作的意愿和热情。

4 社会认识不到位 社会上整体缺乏对统战工作的了解,统战工作在社会上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没有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缺乏对统战工作的社会支持和理解。

(二) 统战工作机制不完善

1 缺乏畅通有效的统战领导体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战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的“大统战”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一方面,领导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层层衰减的现象,越往基层,统战工作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园区工委没有把统战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往往是留于口头止于行动、留于会议部署止于督查落实;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及职位所限,统战工作部门在履行“牵头抓总”上因限于自身条件和缺乏硬的手段,致使工作力度有限,缺乏应有的号召力,难有大的作为,更何况在开发园区普遍缺乏专门的统战部门、职位和人员。

2 缺乏协同配合的统战工作机制 开发园区虽然统战对象相对集中,但统战工作本身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人员多、来源广,牵扯部门多、关系广,承担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一个运转有效、各方协同的工作运行机制来推动工作的开展。从调研的情况看,有效的统战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一是统战工作主体自身存在岗位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工作谁来推动,具体谁来落实、如何落实尚不明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下称《条例》)虽然规定了统战部门9条工作职责,但《条例》并没有明确赋予统战部门相应的工作权限,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有责无权导致统战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另外,开发园区专职统战工作的部门、人员不明确,兼职或代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工作开展没有系统、综合的手段和平台,导致园区的统战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无序状态,出现常态化的规定动作少、紧扣园区实际的自选动作也少的“双少”现象。三是工作推进的协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与统战工作有关的单位、部门既缺乏主动参与统战的积极性,又缺乏相应的职责要求和刚性的规章约束,难以发挥出同频共振的协调效果。

如图3所示,网络中一个出现节点1720个、连线879条。其中,最大作者合作团队是季浏、汪晓赞、尹志华等老师组成的多人团队,其次是姚蕾、刘建等老师组成的合作团队,再次是毛振明、杨敏等老师的合作团队,还有闻兰、张瑞林等老师的团队。从这些团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团队正在形成之中,但是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多是校友、师生、同事之间的合作,研究的领域基本一致,缺乏跨领域、跨专业、跨高校之间的团队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发展,只有加强不同领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和不同学校之间交流合作,才能在原有基础之上突破创新,推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不断发展。

3 缺乏有效的统战考核激励机制 一些人认为园区的统战工作跟发展经济相比是软任务,干与不干、干多干少无关紧要,统战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手段。从上级层面看,对开发园区统战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缺乏督查、落实、考核的实际措施;从统战工作人员层面看,对工作开展的数量、质量、有效性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硬性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从统战相关部门层面,对各相关单位部门及人员的统战工作考核更是无法落实。

一是统战工作职能发挥不明显。很多园区基层统战干部对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缺乏深入了解,对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统战优势服务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深入的研究,主动投入统战工作的热情不高,致使统战工作实效性不高。二是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明显。很多统战干部多缺乏丰富的统战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不善于与党外人士打交道,不善于深入园区基层排解民忧争取人心,导致党组织与企业等基层统战对象沟通少、交流少,沟通交流机制不完善,统战阵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影响感染作用不明显。由于园区统战工作的力度不够,品牌活动不多等原因,园区统战工作感染力、影响力明显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很大一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民营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一线职工等对统战工作缺乏了解和认同。四是举荐党外干部(或后备人员)的话语权不强。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举荐、安排过程中,统战部门的意见不被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

(三) 开发园区统战工作制度不健全

工作的推动落实需要制度作保障,统战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也需要健全的制度作保障。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开发园区普遍缺乏一整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统战工作制度,同时一些现有的工作制度也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从上至下各个层面,从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统战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统战工作的协同配合、统战对象的沟通联谊、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及政治安排、园区社团的联系管理、统战工作考核管理等,都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障。

(四) 开发园区统战工作队伍薄弱

2 工作积极性不高 受岗位设置和编制所限,开发园区普遍缺乏专职统战工作部门和人员,统战工作大多是党群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代管,实际工作中,一人往往身兼数职,致使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统战工作,加上统战工作较之于其它工作,见效周期长,作用发挥和工作成绩不易显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 政治站位不高 统战工作人员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很多同志把统战工作纯粹地当成一种职业,不能把统战职业上升到统战事业,不能从全局和政治高度看待统战工作、谋划统战工作、做好统战工作;一些同志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为统战而统战的工作状态还比较普遍。

3 业务素质需要加强 调研中发现,一些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对统战工作的内容、意义、中央的统战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的基本数据、基数低数掌握地不够细致全面。根据开发园区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意愿和能力不够,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研究、深入研究的少,创新性品牌、创新性载体少;统战工作针对性不强,服务发展上缺乏真招实招,在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园区经济发展、如何更有针对性服务园区非公经济发展、如何牵头抓总协调各方,营造园区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还缺乏好的招数。整体上看,懂经济工作、精统战理论、善协调斡旋、勇改革创新的统战干部还比较少。

西方汉学中沃尔夫林中国艺术研究的影响——兼论高居翰的视觉研究方法 ………………………………………………… 吴佩烔 4·112

变电站监盘作为集控中心的主营业务之一,但是过分依赖设备使其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无人值班站,数据堵塞、装置死机等现象屡见不鲜,但自动化通信装置却无定检计划,只能依靠值班人员在日常巡视过程中,认真、仔细的核对信号与光字,有时遇到缺乏经验的值班员,这方面的工作就难以周全。这次进埔站的接地变、站用变问题就是个例子,假如不是巡视时发现,真要等其发生故障跳闸,有开关开入量上送至集控后台,值班员将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跳闸信息,延误事故处理,特别是接地变的事故处理,在此建议各集控中心将后台机信息与集控后台信息核对增加进日常巡视工作项目中,并能举一反三,切实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不足 从调研的情况看,市及县区开发园区的统战工作人员(包括兼职)多是1-2人,统战工作多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统战人员想开展工作、有所作为,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 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园区发展迅猛,不管是规模总量,还是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公经济人士、民营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逐渐成为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的主体。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具有“三高”(知识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经济地位高)、“三外”(党外、海外、体制外)的鲜明特征,他们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强,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大、影响力大,在现代信息社会,如何与他们交心交友,如何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显然,传统的招数和套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调研中发现,统战工作中,工会、社团依然是工作的主要渠道,联谊座谈依然是工作的主要手段,工作方法手段、平台载体鲜有创新,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广,作用发挥不明显。

(六) 园区党的建设有待加强

开发园区相较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更重,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更相对集中。鉴于园区的实际情况,园区企业特别是民营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立情况很不理想,统战工作很难通过企业中的党组织把触角延伸到企业基层,也很难依托基层党的组织开展工作。

2 统战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 除了客观上一些地方存在着统战工作岗位设置不清、职责不明等因素外,主观上,部分统战工作人员对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统战工作的政策法规缺乏熟练的掌握,角色定位不清,职责意识不强,认为统战工作是软任务,缺乏主动作为的热情和创新实干的投入。

三、治理对策研究

(一) 加强领导,落实统战工作领导责任

1 贯彻落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把统战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在实处。由工委书记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一定要运转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工委书记要亲自抓统战工作,分管领导要用心抓统战工作;工委书记每年要亲自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 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统战工作任务变成硬指标 把统战工作内容细化量化为责任目标,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把统战工作列入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强对统战工作的督查、检查和考核;把统战考核(统战观念、统战政策、统战工作)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把统战工作责任压牢压实,才能把统战工作抓实抓好抓出实效。

饱和量吸附测定:分别准确称取0.10 g分子筛原粉,加入原液体积为17、34、51、68、134、153 mL的烧杯中,调节溶液的pH值为4.66,磁力搅拌30 min,静置30 min测定上层清液中Pb2+的浓度,计算Pb2+离子的去除率与饱和吸附量。

3 加强园区党的建设,促进统战工作与党的建设融合发展 在统战力量有限、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结合党建,实现统战党建统筹共建、协调联动,是统战工作是一个好的选择。首先,重点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鉴于园区人员来源广、流动快的特点,可以按区域建立职工社区党支部(或党建工作点),实现党建区域全覆盖。也可探索建立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党群活动中心,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其次,发挥好企业党组织的支点作用和党员的触点作用,通过他们及时掌握统战信息、调查了解人员特征、加强人员沟通交流,落实推进统战工作,不断完善党支部与党员、党员与非公经济人士、非公经济各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点面结合、逐级深入、融合发展的统战格局。开展好新时代开发园区的统战工作,要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根据园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园区重点工作对象的实际状况,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不断开创开发园区统战工作新局面。

(二) 摸清底数,掌握园区统战工作的基数底数

做好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全面掌握园区各个阶层特别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特点、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做到胸中有数。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园区的企业、人员、党派、宗教等统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建立分类信息库,定期更新,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子清楚、情况明了,为切实做好统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促进统战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统战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为此,需要及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运用好各方面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家庭保障、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他们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可在统战工作网站开设“心声与心愿”栏目、在统战工作室部署“心灵音箱”等,收集意见建议、愿望诉求。

(三) 加强宣传,提升统战工作影响力

统战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宣传内容上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推介统战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宣传统战工作,让各界了解统战工作的职责职能、目的性质、地位意义等,让社会各界知道统战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实际效应,争取社会各界对统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全社会支持配合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方针政策,运用各种手段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把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好,特别是要让广大统战对象对党的统战政策及相关法规做到入脑入心,正确领会,积极参与。三是要宣传统战典型,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工作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开发园区的各方面典型,深度报道园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管理技术人员代表、党外干部、留学回国人员等在各个领域的成长发展历程、突出贡献等,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统战对象,增强统战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用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示范带动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要宣传品牌特色统战活动,增强统战工作的辨识度、认可度,提高统战工作的美誉度。

学期结束后,观察组学员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专业认同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教师态度、教师水平、学术期望项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宣传的方法手段要多措并举,一是建设运营好统战工作网站,开设符合园区特点的板块栏目,如“统战政策法规”“营商指南”“白领之家”“一线声音”等。二是在地方主流媒体开设统战工作专栏或编辑统战专刊,宣传介绍统战工作。三是开通开发园区统战工作官微,利用新媒体等便捷有效的宣传联系络方式,将统战工作深入到“零散”的细节处,发挥新媒体吸引力,使工作更具有人性化,同时,提高统战工作的影响力,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

(四) 优化统战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从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上,要选好配足统战干部,每个县区园区至少配备2名、市级园区至少配备3~5名专职统战委员,同时设立专兼职统战助理,组织上要发文任命,明确工作职责,同时要保持统战干部的相对稳定性,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连续性。另外,要在企业等基层单位设立统战联络员,做好沟通衔接,推进工作开展,形成组织机构纵向延伸、人员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做好统战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统战人员集中培训,通过统战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工作研讨交流,提高专兼职统战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水平,掌握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再次,要激发统战工作队伍的活力,打通统战人员上升进步的通道。

(五) 建立健全统战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机制

开发园区非公经济体大量多,做好园区的统战工作,必须培养一支政治可靠、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代表人士。首先,要将非公经济人士和管理技术人员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以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大的社会贡献和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以及所在阶层的较高认可度作为标准,探索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有重点进行选拔培养。其次,完善培训机制,建立起统战部门指导、工商联或行业协会组织,依托党校、行政学院(或干部培训学院)、相关高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机制,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优化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再次,创新培训举措,广泛调研,通过筛选与比较,为典型代表人士建档立库,动态管理。根据行业特点与业务交往,积极落实联系交友的范围与分工,实行重点关注,跟踪培养。最后,积极做好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考察选拔、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代表人士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协中的数量。还可推荐他们担任相关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设台阶。

(六) 创新方式载体,提升园区统战工作水平

1 创新教育团结引导的方式 针对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特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科技沙龙”“管理论坛”“经理大讲堂”等平台开展各种活动,联络相关人士,建立联系渠道,加强交友联谊,提升能力形象,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了解和认同。

2 精心打造品牌活动 结合园区特点和统战对象的特征,精心打造系列品牌活动,通过特色活动把园区的统战工作牌子亮出来。例如,结合党的十九大宣传,开展“百企万众学习十九大”“十九大精神‘三进’(进厂区进厂房进头脑)”等活动,把十九大精神及时传达到企业;结合企业的优势特长,开展“同心-共赴小康”“同心-感恩社会”“同心-与学子同行”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回馈社会、感恩社会、服务社会,提供展示舞台,树立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2] 肖存良,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统一战线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4] 姚俭建.统一战线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代中国的时代命题[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2-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ted Front Work of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New Era :Taking L City as an Example

LIU Yonga, ZHANG Yuanb

(a. Labour Union; b.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Abstract :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development park in the new era is the main front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urban grassroots in the new er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new era is investiga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low recogni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the weak pertinence, the unclear base number, the imbalance, the unclear role, and the lack of vitality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leadership and implement the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find out the base number and master the base number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zone;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tea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united front representatives; innovate the way carrier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zone.

Key words : new era; development zone; united front work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33X( 2019) 11- 0016- 05

DOI: 10.3969/ j.issn.2095-333X.2019.11.004

*收稿日期: 2019- 08- 21;修订日期: 2019- 09- 24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DJA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10100)

作者简介: 刘勇(1983-),男,山东泰安人,江苏海洋大学工会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党建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李义良 实习编辑:刘 瑜)

标签:;  ;  ;  ;  ;  

新时代开发园区统战工作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以江苏省L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