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洪盛

天津速珀瑞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直接深入各行各业。BIM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施工项目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建筑设计与施工环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仅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满足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文章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今后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逐渐被重视,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推动了建筑工业化装配式的发展。但从更高的层面来讲,由于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部分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在工程质量中暴露出一些缺点,建筑行业痛点与质疑声也从未间断。BIM技术的出现,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把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中可实现各专业的协同发展,装配式建筑更趋于完善合理,保障了建筑业与信息业的相对融合。

1、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价值

在设计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整体需求。在这一项工作开展前,设计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及沟通,合理使用BIM技术,实现对设计综合平台的创建。通过设计人员的相互沟通,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信息的合理衔接,针对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通过技术的有效结合,确保BIM模型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BIM综合设计平台,通过BIM技术的自动纠错和内部碰撞,可以避免不同专业之间的设计矛盾,从而找到设计的不足之处。装配式建筑内部的预制构件非常多,出图量较大,通过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可以实现设计人员根据相关信息参数进行同步处理,这样有利于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及时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帮助设计人员节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BIM技术的应用特点

2.1、可视化特点

BIM技术形式属于三维立体模型的形式,在装配式施工的阶段,合理化应用后可达到的是组合设计效果,结合建筑设计方案和实践的演练要求等,在平面图纸设计中确保立体构图方案的合理性,兼顾到设计质量和设计流程要求等,本身具备可视化的特点,能确保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等进行互动和交流,确保设计方案及时更新。具体的技术形式如图1所示。

2.2、模拟性

BIM技术可以模拟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并且还可以进行动态模拟。

2.3、模拟性

BIM技术形式应用中,仿真技术设计模式展示了建筑设计效果,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等而言,落实合理拨正方案后,能确保整体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模拟预设阶段,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更新和调整。结合建筑设计成本,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后,可提供的是多元化的选择,结合现有的项目施工流程和要求等,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明确施工难点,做好细节的处理,进而提升整体质量。

3、BIM技术形式在装配式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施工模拟

在装配式建筑物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应用BIM技术开展施工模拟工作,切实依据模拟过程当中发生的问题,根据现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直观地将施工设计图纸呈现在施工人员的眼前,促使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的重难点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在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优化的过程当中,象构件吊装部分,切实依据初始施工方案,构建模型,将各个零部件的吊装位置以及连接位置精准地输入模型当中,以此为基础对吊装流程进行模拟,针对构件吊装过程中各个步骤进行局部细化模拟仿真,预测各个零部件实际吊装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切实依据各个零部件吊装环节当中出现的问题,对起重设备的运行路线以及塔吊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此为基础就可以使各个零部件的吊装工作变得更为科学合理,促使零部件吊装效率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2、项目设计与施工设计协调

BIM技术的使用有利于传统工作流程的简化,但是对于必要的施工项目,依旧需要在装配拼装的阶段来完成,这就需要在施工设计中合理协调各个部分的施工内容,避免出现施工秩序混乱、施工流程混乱等问题。BIM技术并非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平台,可以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可以通过BIM技术实现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应用的合理规划,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各个施工环节落实,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省,同时缩短施工时间,最终解决施工矛盾。

3.3、仿真设计

在当前BIM技术应用中,以装配式设计作为基础,借助现有的软件可以实现更新设计。以NAVISWORK2015软件为基础,进行的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和施工项目计划等设计,在生成时间和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设计中,让施工人员提前了解施工细节,可以对施工细节有更好的了解。在预先施工模拟的过程中,对标准层预制件进行计划分析。在施工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仿真设计形式能避免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以防渗系统作为基础,自动生成的信息系统可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追求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施工要求,实现整体有效预设。

3.4、建筑设计

由于该住宅是公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考虑到二层及以下区域承受剪力之大,所以要采用现浇结构作为补偿加强,但是二层及以上区域要采用装配式。因为预制构件数量巨大,所以可以在Revit中建立预制构件族,防止出现大量的返工动作。建立构件族的作用是便于管理,可以随时改变族库中的某一个构件,并且这些构件的信息清楚明了,为后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结构设计: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非常多,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属于难点,每一个节点的设计都极其复杂。如果利用CAD等软件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但是三维模型既可以把节点的构造清晰地展现出来,还可以有助于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节点。机电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在三维立体作用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使得设计更加合理完善。拆分设计:建模过程中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现浇阶段和预制阶段。现浇阶段的建模非常容易,直接使用建模软件进行建模,而预制阶段就相对复杂,它应该先创建每一个构件,然后进行拼装。

3.5、工程量与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传统造价和工程量的管理都是人工完成的,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但是BIM技术使用之后,运用智能化电子计算模式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将大量工程量计算以及对应的造价统计与管理工作完成,并且其计算的错误率大大低于传统的人力计算模式。从而避免因为造价等数据上出现的错误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麻烦的出现,这样也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条件。另外,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之中应用BIM技术,还可以为造价管理等调整留充足的时间,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与项目流量统计相互的协调。

结束语

近几年,预制装配式建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建筑业产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优势,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瑜都,孔文琼.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84.

[2] 江韩,赵学斐,张并锐,陈刚.某装配式建筑抗震设计及BIM技术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41(02):119-128.

[3] 毛钦辉,邬永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211.

[4] 韩晓敏,杜政阳,李阳,冯丹.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95.

[5] 钱富贵.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06):61.

论文作者:杨洪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杨洪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