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超[1]2014年在《曹操公文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位功绩卓绝的政治家,军事家,那就是曹操。曹操也是汉末叁国鼎立时期杰出的文人墨客,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之处,历经时代的冲刷与洗礼也没有让曹操的风采在历史的洪流中堙没。封建社会政治地位的高低就代表着手中权柄的大小,而曹操处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巅峰之处,更有着令人羡慕的权利。由于处理政务的需要,这就使曹操有很多公文写作实践的任务,他在建安文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汉末魏晋时期的公文写作进行了大胆改革,对后世可谓是影响巨大。他的作品有汉赋、诗词,也有着大量的公文。而他公文大家的身份却很少被人们所认知,鲜少有人提及,对他公文的研究也大大少于对其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研究,这种倾向是非常不正确的。是当今社会重文轻笔的倾向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据统计到现在为止,也从未有人对曹操公文的写作着书立说,研究曹操公文写作的论文也是凤毛麟角。西汉时期,公文呈现出了一种“左雄奏议,治阁为式”的追求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的骈语化的现象,这是不利公文发展的。曹操的公文写作开文气之先,他的公文写作实践使公文与文学写作彻底分流,形成一种重要的实用的文体。曹操开创了简约务实,清俊通脱的公文写作风格,使公文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本文旨在通过对曹操现存的公文文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归纳出其公文写作的特点。曹操公文写作内容务实尚用,关注民生,改变社会风气,清俊通脱,短小精悍,尚实尚用。曹操留传下的大量公文,内容可谓是十分丰富,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在其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震[2]2002年在《曹操公文研究》文中认为曹操是汉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曹操诗人政治家的特殊身份,他的作品中除了乐府歌辞以外还有大量的公文,其中有不少官样文章和外交辞令,但也不乏一些个性鲜明、清新活泼的散文。鲁迅说曹操的文章清峻、通脱,自具特色,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也是就此类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的作品而言的。 本文首先通过对曹操公文的文本分析,将曹操公文的艺术特点归纳为:一、尚用、尚实、目的性强,二、诗文互现、功能重迭,叁、文笔不分、形象性强。其次,本文试图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透过曹操公文的表层涵义发现和挖掘其隐藏在公文中的政治思想和深层目的,归纳出:一、在子嗣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委婉示意,二、反对宦官专权,重实权轻虚名,与皇权既妥协又斗争,叁、重视人才的实用价值,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四、通脱尚用,儒、墨、道、法皆为所用。
仲秋融[3]2015年在《魏晋公牍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概分七章对魏晋公牍文进行研究。绪论除介绍研究价值、回顾研究历史、点明研究范围、方法与难点外,还涉及对公牍文的界定,及其与尺牍、书牍、档案关系的辨析。第一章从公牍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视角出发,展述在"先秦"、"秦汉"、"魏晋"叁阶段中,公文文体的起源,规范与风格的确立,门类与程式的演变等问题。第二章遵循以类相从、选取典型原则,分析"诏策"(诏、诰、策、制)、"教敕"(教、令、敕、戒)、"章奏'"(章、表、奏、议)等的文体功用。第叁、四章进入魏晋公文文本研究。第叁章分论六类公文主题,即反映传统主题承继与延伸的"求贤举才"、"乞归致仕"类,体现时代主题积累与变迁的"战乱纷争"、"政权禅让"类,以及折射特定主题滥觞与拓展的"弘教向佛"、"闺阁政声'"类。第四章论述阶段性牍风变化,挖掘成因、特点。曹魏、西晋时期多华章俪表,文风趋华,而吴蜀、东晋文书则相对平淡寂寥,文风尚质,兼及魏、吴疏文等公文子类的风格比较。第五章在前述文体、主题、文风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魏晋公文文化内涵,主要针对曹魏陈琳、钟会檄文,孙吴陆逊、薛综疏文,蜀汉诸葛亮教文等,析解其战术精神上起到鼓舞、号召效果,战略精神上有着谋断、指导价值,以及战备精神上发挥养成、教育意义等重要文化功能。第六章探析魏晋公文与作者才情之微妙关系。在具体历史语境下,对比分析"魏氏叁祖'"、建安群彦、晋世名臣等才情养成、表现、同异及其对公文创作风格的潜在影响。第七章论述魏晋公文文学演进与相关价值评价。剖析公文文学演进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围绕句式、音韵、辞格等,分析其表现形式。同时,结合文论时评,客观看待魏晋公文源流、文学特征。兼以唐代类书、选本为考察对象,深化对魏晋公文辑录特点、文史价值的认识。
钱钰玫[4]2011年在《论曹操公文写作的历史贡献》文中指出曹操是叁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同时还是一位卓然不凡的公文大家却鲜有人言及,以至常被人们所忽视。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和诗歌上。在文学上,曹操诗文并擅,可是由于现代社会“重文轻笔”的文学倾向,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他的乐府诗歌而忽视了其公文,对其公文的研究也明显弱于对诗歌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无人专门对曹操的公文立过着、写过书;研究其公文的论文也屈指可数,博士论文迄今为零,硕士论文只有两叁篇,期刊论文也仅十来篇而已。故而,进一步研究曹操的公文以及他对公文写作做出的历史贡献,有其必要。曹操在中国公文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他使公文从文学的混同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公文写作、秘书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文试通过比较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曹操的公文作品。论文首先简述了先秦至汉末公文与秘书工作发展的概况,曹操对秘书工作的改革及他的公文作品;接着探究曹操如何利用公文成就其军国大业,他通过公文招贤纳才、管治社会、发展农业、服务军事,使公文成为领导者管理国家、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曹操在公文的写作上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与创新,他的公文已明显不同于秦汉时期的公文,文辞典雅,崇尚实用,篇幅简短;在写作思维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当今公文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明丽[5]2008年在《曹操公文中“令”的研究》文中指出曹操是汉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曹操诗人政治家的特殊身份,他的作品中除了乐府歌辞以外还有大量的公文。曹操的公文,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很有特色,他自由派的文体风格改变了汉末靡丽的文风,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充实真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本文旨在从曹操公文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令”着手,追溯“令”的起源及发展。通过对其令文的文本分析,归纳出曹操令文写作在内容及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表现为清峻通脱。并进一步归结出令文所透视的人本思想的内涵,曹操令文中再现的“人本”性反传统和改造传统的精神,成为汉魏之际张扬人本思想的一面旗帜。最后本文总结了曹操令文的历史作用,从思想内容到文体风格再到促进公文自成一体的发展,对当代及后世可谓影响深远。
温昭霞[6]2007年在《曹操诗文的个性追求》文中研究表明曹操是汉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曹操诗人政治家的特殊身份,他的作品中除了乐府歌辞以外还有大量的公文。本文拟从历史学、社会学入手,以主题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着眼于曹操现有的诗文作品,放眼作者生平、经历、言论和思想,在文本中发现个性精神追求,在个性追求的建构中把握方向和线索,从而发掘创作主体的心态、人格等文本深层的内涵。论文除引言外,正文分叁部分阐述,纲要如下:第一章崛起于乱世,方显英雄本色本章是对曹操生存背景的梳理和考略,描述曹操英雄本色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将其归纳为:一、生逢乱世,二、少年任侠,叁、初试锋芒,四、逐鹿中原第二章曹操诗歌的个性追求本章是对曹操诗歌的解读分析,紧扣文本,还原创作主体,注重作者的思想阐释。将曹操诗歌的个性追求归纳为:一、汉末实录的写实精神,二、大气磅礴的英雄主义,叁、责任在肩的忧患意识,四、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第叁章曹操公文的个性特征本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考证的方法,将曹操公文的个性特征归纳为:一、尚用尚实、目的性强,二、诗文互现、功能重迭,叁、文笔不分、形象性强。正文之后,尚有结语,是对全文内容的简要小结,也包括对写作动机的简明申述。在汉末乱世,曹操作为社会价值的积极创造者和社会角色的大胆实践者,作为建安文坛的高标和典范,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英雄的人格和气质不自觉地融入文本,融入文化,融入时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重复地个案,以及一个永远传承的主题。
刘巧梦[7]2016年在《浅析曹操公文文学色彩产生的原因》文中研究说明曹操被鲁迅评价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爷",他曾撰写了大量公务文书,其中很多都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曹操公文之所以文学色彩浓厚,主要是受到了当时个人决策的政治体制、崇尚文采的写作风气、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界限模糊、曹操个人的多重身份以及指令贯彻执行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对曹操公文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现代公文写作提供借鉴、促进现代公文文风改革,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研究。
钱钰玫[8]2009年在《论曹操公文的写作特色和成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曹操在公文写作上一改两汉靡丽、骈文化的公文文风。内容上不拘传统,叙事简洁严明,语言典雅简炼,篇幅短小精焊,体现了公文与散文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成了公文与文学散文正式分野的重要标志,这在公文写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值得当代公文写作借鉴。
朱秀敏[9]2011年在《建安散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一大重镇,关于此时的诗歌、辞赋,学界创获颇多,对建安散文致力相对较少,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建安散文皆呈现出了新的风貌。本文以严可均所辑《全后汉文》、《全叁国文》中的建安单篇文章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细致、深入地梳理和探讨建安时期各体文章的创作状况,探究其中的文学思想和时代风尚,力求对其文学史地位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本文由绪论部分和七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叁个问题:一是本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范围,确定了建安散文的起止年代和本文研究的文本内容。二是以时间为序,将建安散文的研究状况作了回顾和反思,分为叁个阶段,着力论述第叁阶段,即50年代初至今,认为建安散文在文本整理及校注、作家生平、思想及创作等方面的资料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对建安散文的研究,或局限在叁曹、七子等代表作家作品,较少关注其他二叁流的作家作品;或从内容角度,专论某家散文抑或综论建安散文;或从文体角度,单论某种或某类文体,研究视角和方法还需进一步拓展和开掘。叁是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在考察建安散文的发展及特点的时候,努力遵循的几条原则。第一章介绍了建安散文的创作背景,主要分叁个方面论述:一是社会政治背景,建安时期以建安十叁年(208)赤壁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政局动荡不安,后期“区宇方辑”,叁国分立基本形成,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二是思想文化背景,与政治形势的多变相适应,此时的思想文化也相当活跃。叁是建安士风与士人心态,在建安士人身上,既有汉末名士的风流,亦有建安时代造就的通脱。第二、叁、四章从文体角度对建安散文进行了分类论述。第二章论及两种目的性、实用性和功利性较强的文体,即下行公文诏令和上行公文奏议。建安时期的诏令风貌多样,曹操的教令清峻通脱,曹丕的诏令典雅清丽,曹睿、孔融、曹植之作也各有特色。章表奏议等文章陈言务实,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陈政言事,或荐才论人,或劝进辞让谢恩请功,或谈论军事外交,或品文论学,是建安士人积极参政议政的重要体现。此外,建安奏议个性鲜明,理、情并胜,行文严谨,结构严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第叁章论述了书牍、论说文和序体文。建安书牍情文并胜,既有很强的公文实用性的军政书牍,也有日渐兴盛的披心露性的私人书牍。从题材内容上,军政书牍可分为公务政事类、劝仕荐贤类、劝谏陈请类、外交辞令类、军事檄移类等,私人书牍可分为抒怀写志类、叙事类、品评论议类、状物描景类、戒书类、临终书信等。本文所论建安论说文有以“论”名篇的论文,有以“说”冠名的“说”文,还有以“难”、“答”、“对”名篇的对问体和以“释”、“辩”、“应”为题的设论体等问难类的文章,几乎涵盖了后世文章选集或文体学中罗列的各种论说文体。建安论说文承继两汉,在文学性和论辩技巧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它的前后相继促进了正始时期和晋代论说文的繁盛。建安序体文创作大盛,有典籍序、诗序、赋序、碑序、颂序、铭序、哀辞序、诔序、赞序、七序、俳谐文序、关于人物品评的序等十余种。建安时期序体文的大量涌现,既是文章辨体的产物,又是文学自觉意识增强的体现。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碑诔哀吊、颂赞铭箴等一般以四言韵语为规范体式的文体、杂文以及其他文体。碑文在经历了桓灵之际的兴盛之后渐衰,在内容和功用上,可分为墓葬之碑和纪事铭功之碑,不管是哪一类碑文,作为一种以褒扬功能为主的饰终礼文,在文辞、句式等方面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学化色彩。东汉以来,私谥的盛行和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建安士人们开始重视诔文中个体哀情的抒发,曹植的诔文堪称其中的代表,他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私人化和抒情化的特征,亲友的密切关系和叙咏中的骋才抒情使曹植诔文成为寄托个人情感的文人之文。伤悼弱子的哀辞、品今吊古的吊文以及哀策、祭文等伤悼文体,在庄重的述德以外,也开始注重自我哀情的抒发。建安颂文在颂美传统的影响下,虽然仍是“廊庙文学”中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但也出现了一些美细物和托物言志的平民化、日常化的作品。作为一种四言为主的韵文形式,建安颂文仍有较强的拟古、崇古风尚,但其语言上的骈俪化和颂序的大量出现,体现了颂文文体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汉末至建安时期,文体的繁富和辨体意识的薄弱造成了一些文体,如赞颂二体的混用。赞美或颂美是赞的后起之意,赞颂二体在形式和功用上的相近造成了它们的混同使用,但二体在文章篇幅、语言风格、内容和文体功能、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仍有不同之处。曹植的《画赞》是严可均《全上古叁代秦汉叁国六朝文》中可见的最早的画赞作品。建安赞文在语言形式上皆为四言韵文,且一韵到底,两句为一节奏和停顿,篇幅一般较短,大多为八句,也有六句或十二句者。建安铭文沿承两汉,内容上仍以祝颂和警戒为主,既有诫谏之辞,亦有自警之言。但这一时期的铭文也发生了新变,出现了咏物铭、颂铭、碑铭等一些新的铭文形式,有的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有的与其他文体混合使用,不少铭文呈现出了明显的赋化特征。沿袭两汉,根据箴诫对象的不同,建安时期的箴文仍分为官箴和私箴,此外张紘作有一篇纯粹的咏物箴《瑰材枕箴》,已经完全偏离了箴体劝诫的功用。在杂文及其他文体这部分内容中,论及七体、连珠、俳谐文与“势”文等。第五章论述了建安散文的整体风貌。从叁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文体发展与各体皆工,单篇文章创作日繁,无论从作者人数还是单篇作品的总数,建安文章都较两汉有了很大发展,在出现的40余种文体中,几乎每种文体都出现了较为纯熟的作者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二是建安散文所体现的时代风尚,包括悲美意识、通过山水之乐传达的自然观与俳谐风尚等。叁是人的觉醒下的文的自觉。在动荡的社会现实面前,建安文士视野更加开阔,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细腻,文章创作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艺术技巧讲求多样化,个体抒情性逐渐增强。第六章主要论述了建安散文中的文学思想。建安时期论文的文章已经较为繁富,虽还未出现系统性的文学评论,但以曹丕《典论·论文》为代表,同两汉相比,建安士人的品藻、评赏已是主动的互相交流、沟通,他们畅谈各体文章,在单篇文章文体大备及各体发展非常成熟的情况下,辨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或评论文章的功用、价值,或提出一些文学批评的原则,或品评古代及当时的某些文学作品。他们将文学批评当作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也是个体生命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第七章基于前文论述,确定了建安散文的文学史地位。建安散文相对先秦两汉散文,既有承续,又有新变和发展,既“收束汉音”、“兼笼前美”,又“振发魏响”、“作范后来”,开启了魏晋六朝散文新的审美风尚。建安堪称改造文章的时代。
高飞卫[10]1992年在《曹操公文特色浅论——兼评曹操对文秘制度的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曹操是叁国时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几十年戎马倥偬,横槊赋诗,于鞍马间为文.翻阅《曹操集》,便会看到集中的文章既非哲理文,亦非政论文,几乎清一色的令、表、书类公文,在公文史上是第一个被辑成专集而作为仿效的范本,即《魏武帝露布文》(九卷)、《魏主奏事》(十卷).以往人们研究曹操的文章,大都偏重于文学方面,却忽略了曹操之文是公文的本质.因此,笔者对曹操公文的特色做一点粗线的论述,以期对发展我国民族化的秘书工作事业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曹操公文特点研究[D]. 马晓超. 长春理工大学. 2014
[2]. 曹操公文研究[D]. 顾震.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3]. 魏晋公牍文研究[D]. 仲秋融. 浙江大学. 2015
[4]. 论曹操公文写作的历史贡献[D]. 钱钰玫. 广西师范学院. 2011
[5]. 曹操公文中“令”的研究[D]. 明丽. 长春理工大学. 2008
[6]. 曹操诗文的个性追求[D]. 温昭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7]. 浅析曹操公文文学色彩产生的原因[J]. 刘巧梦. 文教资料. 2016
[8]. 论曹操公文的写作特色和成就[J]. 钱钰玫.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9]. 建安散文研究[D]. 朱秀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10]. 曹操公文特色浅论——兼评曹操对文秘制度的改革[J]. 高飞卫. 秘书之友. 1992
标签:中国文学论文; 曹操论文; 文学历史论文; 魏晋风流论文; 三国论文; 公文写作论文; 魏晋论文; 文学论文; 魏晋时代论文; 文体论文; 散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