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兼论“不合格”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兼论“不合格”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HH王稳良——“不够格”社会主义研究初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社会主义道路论文,不够格论文,HH论文,王稳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我国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其实质是生产力不够格;其特征是多元结构要素并存;其发展前途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有其必然性。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水平,也就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发展过程要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形态。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不够格 生产力 社会形态 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社会主义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么一个事实:世界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是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理论呈单线式的统一,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并非同一层次意义上的概念。因此,笼统地说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很不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立足于现实生产力的状况来分析由此而决定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而决不能从书本中去寻找摆脱贫困的途径抑或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以往理论界、学术界关于新经济模式的选择这一问题的讨论,大都容易拘束于经济理论范畴的领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现实“不够格”的生产力,曾给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种种困惑。历经数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我们不得不承认邓小平同志的辉煌论断:我国现处于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阶段。为了确认这一问题的真理性认识,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理论角度,用另一种论证方式,来探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基础,从而赋予指导现实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由此,本文所要说明论证的问题是:

——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其实质就是生产力不够格,其发展前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鉴别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分期方法的透视,是我们认识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的一把钥匙。

——要寻找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的必然性,还应该立足于对世界历史共性的研究。

——承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水平就意味着承认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

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不够格”这一论断是在1987年。他在会见捷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仔细领会邓小平的话, 不难看出社会主义“不够格”包含下列三层意思。

1.“不够格”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生产力不够格。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其实质是指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状况和水平。目前的生产力不发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二是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同时存在;三是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四是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总人口近1/4的状况同时存在。因此,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不够格的。

2.“不够格”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基于生产力不够格而显示出来的“一主多辅”的多元结构要素并存。例如,分析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可以看到:在经济方面,有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为辅助的所有制结构;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形式为辅助的分配结构等。在文化方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存在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在政治方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地区又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

3.“不够格”社会主义之发展前途才是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我国的“不够格”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立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由于这样的社会主义超越了资本主义整整一个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它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不够格的,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也是不成熟、不完整的。其发展前途,才是够格的社会主义,也就是邓小平讲的下个世纪中叶我们搞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鉴别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分期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技术尺度为核心的“三分法”,它涉及彼此相关、相互对应的一组情况,即以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结合类型为尺度,把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全面自动化社会(社会技术形态);以劳动与劳动的交换方式为尺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社会→社会化的产品经济社会(社会交换形式);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尺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社会主体形态)。另一种是以社会经济尺度为核心的“五分法”,即以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关系)为尺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第一阶段)等前后相继的五种社会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由“三分法”体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但对特定的国家来说,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由“五分法”体现的历史发展阶段却是可以超越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思想,可以看到从经济落后国家转变到社会主义,虽然在经济形态上接近于(仅仅是接近)由后资本主义转变过来的社会主义,它们都处在历史发展的同一序列——社会主义,但在反映生产力发展的三个社会基本要素方面却有很大不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在社会技术形态上属于全面自动化社会,在社会交换形态上属于社会化的产品经济,在社会主体形态上属于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发展)。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在社会技术形态上属于工业社会,在社会交换形态上属于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体形态上则属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的片面化)。这就是说,我国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历史链条中还有着整整一个阶段的落差。正是社会基本要素的这些落差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等方面不能采取纯粹的社会主义形式,而是采取现在这种“一主多辅”的多种经济形式。

与此相反,我国社会主义在社会根本制度上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有着质的区别,但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和社会主体形态方面看,却与资本主义近乎同一形态,处在历史发展的共同进程中,执行着同样的历史转化任务,即实现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以及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向现代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化。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较晚,无论是在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上,或是在社会主体形态上,其起点都要比资本主义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社会基本要素上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属于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阶段。

上述定位告诉我们:我国作为现实社会主义还要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竞争对手则是资本主义,发展前景才是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认识到这三个历史系数,就能看到以往笼罩在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即只看到现实社会主义与未来社会主义在社会经济形态上的接近性,而忽视两者在社会基本要素上的重大差异;只看到现实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形态上的差异性,而忽视两者在发展社会基本要素上的相通之处。正是这种认识迷雾使得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把本来应该放在将来去做的事情急着拿到现在去做,把本来应该现在花力气做好的事情却置之一边,结果导致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出现严重失衡,在经济文化建设上滞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很长一段距离。

(三)

要寻找现实社会主义不够格的必然性,还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历史共性的研究。仅仅将其原因归结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特殊性是不够的,或者说还缺乏说服力。而一个已被理论界达成了共识抑或已被实践证明了是真理的认识,那就是原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不是因为本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发达才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原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候,它们并没有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拥有的生产力水平线上。不仅如此,它们的生产力水平还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事实上的贫穷国家。贫穷与社会主义本应格格不入,但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远未摆脱贫穷。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人们开始怀疑在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过去理论界过于追求社会主义革命途径的特殊性,而忽视了对世界历史共性的研究。虽然历史发展不排斥偶然或个别特殊原因,但必然性还是历史的主题。笔者认为,社会形态的变革首先发生在落后国家是一条规律。

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一点及其相关的疑问,暂时放在一边,而把目光转向更加长远的人类历史长河。人类最早的社会制度是原始共产主义状态。在这一社会阶段,发达的地区是中国。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较为落后的地区埃及、两河流域、印度首先发生变革而进入奴隶制社会。在奴隶制社会,中国相对于先后发展起来的埃及、巴比伦王国、印度来说是落后的奴隶制国家。然而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变革中,正是中国最早发生了成功的封建主义革命。在封建社会,中华帝国遥遥领先,十分发达。但是当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先进和发达的中国封建社会步履艰难,而封建制度一直落后的欧洲却首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并获得成功。在资本主义阶段,西欧、北美是发达地区,相比之下,俄国、中国等则是资本主义世界中落后的或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在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大变革中,再一次出现了落后国家首先发生革命并获得成功的事实。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次以一种社会代替另一种社会的变革发生在其原来发达的地方,这种革命总是首先在原来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因而可视为一种规律。既然是一条规律(中国的革命也不例外),所以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着生产力不发达甚至十分落后的状况,这是造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不够格、生产关系不完善的必然性的历史原因。

(四)

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既然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够格;那么,我们要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虽然富裕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但是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自然阶段,因而也就不能自由选择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中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可以跳过的,但是这个历史阶段所留下的历史任务却怎么也跳不过。完成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经完成了的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等历史任务,绝不是什么“补课”,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的必经历史阶段,也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建成够格的社会主义,以至最后通向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起码要划分为两个大时期,即从建立起社会主义基础到建成成熟的够格的社会主义为前一阶段;由完全够格的社会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为后一阶段。因此,完全够格的社会主义是任何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向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必需阶段。而够格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总体发展的全过程而言,其发展阶段和程度大体可分为依次递进的三级阶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三级判断。

A级:社会主义的初级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虽有社会主义性质,但社会主义主要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不发达、不完全、不完善、不平衡的状况之中。这时还不能显示出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整体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B级:社会主义的中级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够格”的社会主义。在一般社会发展水平上达到了当时世界标准的中等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体制较为成熟,社会主义在若干基本方面明显地体现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C级:社会主义的高级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完全够格”的社会主义阶段。已全面实现现代化。高度成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的能量将在最大限度内获得释放,从而使社会主义发展在各个方面全面而充分地体现出高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并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目标相衔接。

标签:;  ;  ;  ;  ;  ;  ;  ;  

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兼论“不合格”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