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武定 6516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方法:随机选取64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探讨、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类型较多,涉及呼吸、皮肤、血液、消化、骨骼、神经等多个系统,多以皮肤损害为主;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误诊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较复杂,特异性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该病早期及时诊断,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分析;早期诊断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因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病。近年来,随着妊娠梅毒发病率的升高,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本文对我中心诊治的64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中心诊治的64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其诊断参照CDC诊断标准[1],内容包括患者临床表现、患者血清学检查以及流行病学基本资料。血清学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确诊。64例患儿中,男性38例,女26例;34例早产儿(占53.1%),小于胎龄儿25例(占39.0%),巨大儿5例(占7.8%);9例患儿胎龄<32周(占14.1%),5例患儿32~35周(占7.8%),13例36~37周(占20.3%),37例>37周(占57.8%);患儿自然分娩的有21例(占32.8%),43例剖宫产(占67.2%);羊水混浊患儿14例(占21.8%),出生窒息史患儿22例(占34.3%)。分娩前母亲已诊断为梅毒者25例(占39.1%),妊娠期有8例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占12.5%);父母亲职业为农民的有52例(81.2%),母亲均有外出打工经历。
1.2方法
将所有TPPA阳性新生儿均进行血常规、生化以及脑脊液等相关检查,仔细观察、记录其临床症状表现。已确诊、疑诊的新生儿患儿进行治疗,给予青霉素10~15万U/(kg·d),行患儿静脉滴注,其中脑脊液处于正常的患者,疗程为14d,若患儿合并神经梅毒,其疗程为21d,同时对其他合并症进行诊断、对症支持治疗。对单一TPPA阳性患儿也需完善有关检查,进行预防性治疗,苄星青霉素5万U/kg肌注1次。
1.3患儿临床表现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较复杂,涉及多系统,反应时间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性损伤23例(占35.9%),主要有脓疱疹、斑丘疹、水疱疹、皮肤皲裂、脱皮等,呼吸困难症18例(占28.1%),脾脏肿大11例(占17.2%),肝脏肿大患儿17例(占26.6%),病理性黄疸患儿36例(56.3%),喂养不耐受患儿8例(占12.5%),发热13例(占20.3%),脐膨出患儿3例(占4.7%),先天性心脏病10例(占15.6%)(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其他临床症状15例(占23.4%)。高达28例患儿曾被误诊,误诊率为43.8%。
2结果
64例患儿血TPPA及RPR均为阳性。所有患儿均接受青霉素治疗,给予青霉素10~15万U/(kg·d),行患儿静脉滴注,于出生7d内每次12h,7d后每次8h,若合并神经梅毒患儿配合使用头孢曲松100mg/(kg·d)。治疗7d后多数患儿显示皮疹基本消失、呼吸困难症显著减轻、消化道出血减轻或消失以及腹胀好转等,持续给予青霉素治疗,至总疗程为10~14d[2]。除3位家属放弃治疗签字外,其余患儿经治疗RPR 抗体滴度均下降50%以上,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均达正常值,血生化与血小板计数基本回归至正常。2例复查脑脊液好转,1例恢复至正常。诊治期间均未现不良反应症状,无一例患儿死亡,诊治效果显著。
3讨论
当前,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生儿先天性梅毒(CS)由带毒孕妇血液运行经胎盘感染致病,新生儿出生后直接就进入Ⅱ期梅毒阶段。本组64例患儿中早产以及小于胎龄儿居多,且发病较早;早期诊治主诉多为皮疹或脱皮、黄疸、早产、窒息以及气促发绀等。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多器官系统性损伤为主,主要有皮肤、呼吸、血液、肝脏以及胃肠道等损伤。近期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孕妇妊娠的早期、中期及晚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影响胎儿[3]:(1)经过胎盘以及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儿梅毒感染,累及胎儿其他器官;(2)胎盘感染而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多处梗死灶形成,造成胎盘功能严重障碍,致使孕妇流产、早产、死胎、产后死亡或者先天性梅毒患儿。
先天性梅毒患儿与母亲梅毒的病程以及孕期是否适当进行治疗有很大关联。因妊娠期孕妇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合并梅毒者多为潜伏梅毒(隐性梅毒),其隐性感染发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经过血清学检查才可以进行确诊[4]。因此,先天性梅毒易造成漏诊、误诊,得不到及时诊治,患者也会因无症状而不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近年的大量研究显示孕妇梅毒若在妊娠期进行积极治疗,母亲的RPR滴度低,能够有效降低胎儿的感染,大幅降低新生儿的流产、早产,降低死亡率。本组64例患儿,分娩前母亲已诊断为梅毒者25例(占39.1%),妊娠期有8例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占12.5%);因多数未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治疗疗程不够等因素均可导致胎传梅毒的产生。
本组相关资料显示,父母亲职业为农民的有52例(81.2%),母亲均有外出打工经历。这部分人群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严重缺乏产前的胎儿保健,对梅毒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经济收入较低,造成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5]。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宣教工作,认识到性病的严重危害,洁身自爱,做好婚前、产前各类性病检查,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防范胎传梅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先天性梅毒需加强健康宣教,早期预防,做好孕期梅毒筛查,母亲梅毒感染进行正规治疗,可有效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新生儿的诊治须注意减少对新生儿身体的损害,做好预后。
参考文献:
[1]温伟珍,林日亮,李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55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11,18(8):1479-1481.
[2]欧春怡,苗岩,祖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1):869-871.
[3]高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预防及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00-303.
[4]谷丽,王红兵,杨小娟.先天性梅毒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410-412
[5]王能里,林振浪,林素,等.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特点及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23-26.
论文作者:张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梅毒论文; 先天性论文; 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青霉素论文; 临床表现论文; 胎盘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