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湾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的实施为学校等各类公配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土地和空间,基于龙湾区政府对城市中心区的目标定位和群众对学校资源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保障学校建设品质,基本统一中心区范围内学校的建设标准,提出龙湾城市中心区学校建设标准指南,并列举几条落实举措。
关键字:城市中心区;学校;建设标准;举措
一、龙湾城市中心区学校建设现状
龙湾城市中心区作为温州市向东发展的主战场,是“倾力东部新城”的核心,以行政、文化、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龙湾城市中心区有望成为推动东部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实验中学、龙湾二小、外国语小学、区五幼等相继建成,标志着核心区的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基本建成。接下去,中心区范围内还将新建瑶溪南新一小、瑶溪南新二中、区十二幼等多所学校,进一步提升文化的广度。随着大批量学校工程的上马建设,如何在新形势下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学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形势下龙湾城市中心区学校建设标准探索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说明新形势下龙湾城市中心区学校建设的标准。
(一)校园规划设计。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结合学校周边建筑分布及建筑风格,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学校办公室、美术室、音乐室、自然科学教室等功能室均按现行标准配制,并满足专业规范要求,具体按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要求配置。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间隔,并应联系便利。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二)主要建筑构造。1、建筑结构。应根据校舍的使用功能、平面和空间可以改变的要求,以及保障安全和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要求,采用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其中,教学用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校舍不得采用空斗砖墙、空心砖墙和生土墙体作为承重结构。易发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应按当地的抗风或抗洪要求进行设防。2、建筑层数。学校的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多层建筑。幼儿园宜设计成3层,不宜超过3层;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在4层以下,不宜超过4层。3、门窗。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普通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和部分公共教学用房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门。门扇上宜设观察窗,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均不宜设置门槛,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位于楼梯平台处的采光窗,窗下墙高度小于1100mm的应设安全护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室内装修。1、建筑内装修。报告厅、多功能室、舞蹈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墙面设计吸音板。消防栓、消防管,教室、功能室、卫生间给排水管道,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均宜做高度不低于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2、楼地面。普通教室和各种专用教室、门厅、走道、楼梯,均宜采用防尘易清洁、耐磨的楼地面,其中走廊、过道考虑防滑地砖(仿古砖),楼梯地面考虑花岗岩。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宜采用软性(如复合地板地板等)楼地面,风雨操场宜采用篮球专业实木地板楼地面。厕所等用房宜做防滑易清洁的楼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3、厕所。师生厕所应分设。凡有给排水系统公用设施的地方,学校应设室内水冲式厕所,小便斗排水宜设计墙排,高度1-2年级45cm,3-4年级50cm,5-6年级55cm。室内厕所及前室应分别设污水池、地漏、洗手台和镜台。厕所宜采用瓷质的大小便糟,大便厕位宜设隔板。无障碍卫生间需增加栏杆扶手,所有卫生间需考虑拖把池。4、楼梯。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学校楼梯踏步按花岗岩设计,需做挡水线、防滑压条。无障碍楼梯扶手需设置。
(四)智能化设施。1、智能化更新速度比较快需与室内装修同步设计。2、视频监控存储时间设计必须满足30天以上,围墙处盲点需多布点位。
(五)景观附属。1、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园路宜采用花岗岩铺装路面,园路两侧宜设置侧石。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阴井盖应设计为铸铁材质,尽量不要设计在园路等比较显眼处。2、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校门口电动伸缩门应设计为远程控制,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标志。若学校开口处已有人行道,在设计时应考虑破坏原有人行道进行开口设计。3、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为改善环境地上不设置停车位,设置地下停车位,做到人车分流。校园应有围墙,考虑到台风、沉降等因素,围墙基础应该全部按钢筋混凝土设计,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三、强化保障措施,形成合力,加强长效管理
(一)修改完善,推广标准化建设。结合学校工程建设实际,不断修改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指南,通过内部试行方式推广标准化建设。
(二)形成合力,加快学校建设。会同住建、规划、教育等部门形成合力,做好学校工程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争取建设高标准项目。财政部门要保障学校工程资金需求,确保工程建设稳步有序。
四、结束语
学校是社会这个大集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可以与军队、政府、医院、市场相媲美。建设高质量的学校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发挥正面积极作用。本文仅对新形势下中心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下步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积极研究完善标准指南,以提高学校工程建设品质。
论文作者:姜杨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学校论文; 中心区论文; 城市论文; 教室论文; 标准论文; 楼梯论文; 厕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