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降低复发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眩晕症;中医;疗效
眩晕症患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通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史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耳鸣,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半身感觉障碍等。眩晕症被归类于“眩晕”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因劳倦过度、颈椎压迫等原因导致,眩晕症的临床辨证主要为风邪上扰、气血虚亏、肾精不足。本病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是通过中医治疗眩晕的疗效是值得肯定。西医认为治疗眩晕症的关键在于对症治疗从而改善症状。有研究证明[1],眩晕症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效果较好,且无明显副作用。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试验,对比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觉眩晕,伴随恶心、呕吐、出汗症状。中医症候为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6.4±3.1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5.3±1.5d。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要规律饮食和作息,戒烟酒及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稳定病情。
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方法,对症治疗眩晕症状,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谷维素、尼莫地平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注射苦碟子中药注射剂,40ml/次,1次/d[2]。14d为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患者的眩晕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眩晕症状未消失[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3结论
眩晕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仅次于发热、头痛等。眩晕的感觉是人体的自觉症状,指的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出现了感觉障碍,患者自觉身体摇晃失去平衡,或者感觉到其他物体发生了旋转摇晃,具体表现为头晕、不能站立,伴随有恶心、呕吐、耳鸣等自主神经反应。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眩晕症多发生于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疾病中,通常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现代医学认为,眩晕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椎底动脉发生了显著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出现了眩晕症状。眩晕症患者通常具有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椎病史,这是因为具有以上病史的患者的椎动脉管腔狭窄或者血液的黏稠度较高,导致椎动脉内血流不畅,影响了脑动脉的供血供氧,从而造成内耳动脉严重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症状。眩晕症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眩晕症通常具有两种方式,包括西医和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
西医治疗眩晕症主要通过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通常采用的药物为尼莫地平、地西泮、维生素、谷维素等镇静剂、止吐剂、营养素等,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眩晕以及呕吐症状,可以延长内耳前庭的功能代偿时间,但是西医治疗并不能够消除眩晕症发作的根本原因,所以只适合短期缓解症状,不能够长期使用,否则将会引起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产生较多的副作用。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判断患者的病情,掌握临床特征和特点,从而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尽管西医治疗眩晕症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临床起效较快,但是只能用于短期服用,长期使用导致明显的副作用。
祖国医学将眩晕症分类为”眩晕”范畴[4],中医认为眩晕症是因为颈部压迫、劳神过度导致,该病的病机为气滞血淤,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祛瘀、活血止痛。有文献报道,对于眩晕症而言,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了苦碟子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方式[5]。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具有。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的症状,根据中医辨证,诊断为偏热型眩晕。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祛瘀,活血止痛。苦碟子是菊科植物,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利用苦碟子草本植物作为原料,经过精制而成的苦碟子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现代药理学认为,其主要的药用成分为黄酮类及腺苷物质,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增加脑动脉血流量[5],同时可以抑制氧自由基反应,能够起到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改善微循环以及镇痛镇静的作用。苦碟子注射液既保留了苦碟子的主要药效成分,同时也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不仅具有确切的疗效,而且临床见效较快。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要根据中医的传统知识理论,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的舌脉证相进行仔细分析后再进行用药,有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规范合理使用水平。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降低复发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满晖.眩晕症合并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6,11(4):258-259.
[2]赵桂霞.眩晕症合并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4(8):184-185.
[3]张彦丽.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1(5):64-65.
[4]胡静,赵丽红.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合并冠心病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9(20):2404-2540.
[5]周英.眩晕症合并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法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09(11):136-137.
论文作者:杨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注射剂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