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水管网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在抗洪防涝、防治水体污染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布设的排水管网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要立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把握实际的基础上科学改造城市排水管网,确保各方面功能作用顺利发挥的同时排水改造符合最新规定,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将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排水管网改造
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水生系统频繁被破坏,在强降雨天气影响下,很多城市极易出现内涝灾害,由于降雨量比较大,地面积水持续增加,地表径流不断增大,路面积水很难及时涌入排水通道,城市排水管网面临较大压力,雨污合流现象日渐普遍化,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深化把握排水管网运行现状以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的现实意义,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出发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造排水管网,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念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体现在控制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实时补充城市地下水,削减城市雨水径流等,可以让城市排水管网在应对雨水作用下的自然灾害中和海绵一样有弹性与韧性。同时,低影响开发理论是海绵城市改造中重要的理论基础,LID是其英文简称,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多个方面,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生物滞留系统、水槽等。低影响开发建设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巧接源头削减、末端调蓄等方法,在渗、蓄、净、排等作用下,确保城市水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中,对城市雨水径流能够进行合理化渗透、净化、排放等,恢复、维持城市“海绵”功能,确保强降雨前城市峰值流量、径流流量等顺利恢复,将城市规划建设中水文方面的破坏以及影响降到最低。相应地,下面是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低影响开发建设(LID)结构图。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低影响开发建设(LID)结构图
2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
2.1城市排水管网现状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但城市植被等日渐被厂房、高楼、公共设施等取代,下垫面不透水层不断增多,雨水径流变大,对布设的排水管网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排水管网运行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地区排水体制都是雨污河流制,完全雨污合流制是利用相同的排水管网收集雨水、污水,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之后排到城市自然水体中,排水管网必须具有较高的通水能力,否则管网中的雨水和污染很难及时排出,局部污水河流制是指共用的排水管网会收集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污水以及少量的雨水,没有收集的污水和雨水会渗透到城市地下或者流入城市周围的河流中。在此过程中,城市排水管网问题还体现在排水管网的管径较小,管网系统有待完善,运行状态不佳,出现损坏、堵塞等情况,排水效果不高,污染地下水等。在这一背景下,排水管网改造已成为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
2.2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
2.2.1雨水、污水分流改造
城市雨水与污水分流改造是排水管网改造中的重要内容,综合分析地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现状,优化完善采用的排水体制,要将合流制转化为雨水以及污水分流制。雨污分流管道建设是分流改造的必要前提,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础上科学增设雨水以及污水管道。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用下,城市雨水管道设计要求明显提高,要针对排水管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雨污分流方案,结合管径、标高等方面要求,在改造中合理增设雨水管道,确保强降雨天气下雨水可以实时得到有效收集等,顺利提高城市在排水防洪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针对雨水管道增设情况,将原来的合流管道作为对应的污水管道,开挖、修复、疏通存在隐患问题的排水管道,防止城市排水管网运行中出现污水溢流、渗透等情况,顺利截断流向雨水口的污水,使其流入到改造之后的污水管道中。
2.2.2强化日常检修维护,应用新排水技术
日常检修维护是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的重要方面,要定期检修、维护城市排水管网,严格按照具体化规定,在改造中合理化检修排水管网,采取可行的措施针对性处理隐患问题的同时加大对薄弱环节的维护力度,科学控制雨水以及污水收集、排放等方面呈现的危险点。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在排水管网改造中优化应用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新排水技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监控方法,动态化、系统化监控排水管网改造全过程,借助技术手段实时、高效改造排水管网,提升管道排水性能。
2.2.3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
在改造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多层次科学剖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比如,区域交通流量、改造成本、改造进度,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局部修改原有路幅的同时更换路面面层,科学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比如,透水铺装、环保型雨水口,要针对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增设情况,对城市区域路面面层进行科学改造,对道路进行透水铺装,减少降雨天气下路面径流,避免地面出现严重积水现象,更好地蓄积热量,自动条件城市温度、湿度,在减轻热岛效应中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要根据城市排水管网改造要求,合理设置并应用生态树池,作用其中的植物主要是大型或者中型的木本植物,种植土深度至少要超过1米,种植形式多样化,合理改造城市各区域原来人行道树池,以生态树池形式呈现出来,及时收集、滞留净化人行道上的雨水径流。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城市各区域中的雨水口进行合理改造,改造成具有环保特征的雨水口,在调整、增设中合理控制雨水口数量,雨水口和对应的检查井连接,将无砂混凝土透水墙设置在环保型的雨水口,过滤、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沉积物,在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3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要在实践反思、总结中不断探索排水管网改造新思路、新路径,在合理化改造中有效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统一收集、处理、排放雨水与污水,优化水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以及品质,降低内涝风险系数,促使城市高效运转,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晓红.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6):115-115.
[2]冶雪艳,李明杰,杜新强等.基于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适宜设施类型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48(3):827-835.
[3]王志杰,周平,刘川昆等.海绵城市潜力评估方法及地下排水系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50(3):118-127.
[4]钟水洲.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2852-2852.
论文作者:冯霁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管网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污水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径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