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年》为例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论文_黄彩仪

以《童年》为例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论文_黄彩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扩展阅读面,“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从2019年9月全面试行的统编教材在阅读范围与阅读方法上充分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并将其课外阅读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整本书阅读的的教学实践还有着不少的困难,有不少教师还未能与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在教学上存在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的问困惑。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所介绍的《童年》一书为例,通过三种课型推进、组织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有所提升。

一、 导读课激发学生兴趣让阅读更具计划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呢?如果在阅读前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整本书的导读课”,我们会发现比照搬一个书单,告知学生读什么书,任由其自由阅读的效果更好。上好导读课不仅能让学生粗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激发阅读欲望,还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导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可以书名设疑,从封面和封底入手,激发阅读兴趣;还可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浏览目录,提取要点,了解概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在《童年》导读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走进封面,出示《小摄影师》插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让你想起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学生围绕自己了解的高尔基自由表达,再出示封面插图,(题目、作者名、外婆外公与高尔基的合照)让学生仔细瞧封面,让学生发表自己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大家想要知道的一切,只有一个人作者知道。就这样,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近高尔基,真正了解高尔基,真正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折口里有高尔基的简介)。然后利用插图、片段引路,预测、让学生在阅读前想象童年所说的内容作猜想,这些活动有趣味,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愿意参与,积极思考,对阅读充满兴趣与期待。

兴趣的“保鲜”需要合理的计划支持。在感知全书概貌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制订阅读计划来分解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课标要求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是拟定阅读任务清单的重要依据。《童年》是作者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约19万字左右,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师生共读计划三个星期完成,那么每天需要读半小时,或是完成9000字左右的阅读。在指导课上引导学生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可通过“跳读法”“猜读法”“批注法”等方法轻松阅读,这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也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了。

二 、过程指导课让学生的自主态阅读更具质量

过程指导课贯穿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阅读手册”实现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推动与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对作品进行结构或内容上的切分,制订“阅读手册”,分章节列举指导内容,每个部分均明确阅读范围、阅读任务和重点能力指向,引导学生提取要点、整合信息,解决在阅读过程中有可能忽略的问题。“阅读手册”是指导自主阅读的工具,学生借助“阅读手册”完成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大大超越了自己的原生态的自主阅读,相应的策略方法使得阅读的质量更高,思考也更为深入。

《童年》的阅读指导手册,是对全书13章从内容上进行了切分,后以表格梳理、思维导图以及绘画的方式呈现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作品庞杂的信息分类归纳。例如在1—4章,学生需要完成两道阅读指导题:1.如果你像阿列克谢一样把桌布染了色,你害怕谁发现?为什么?2.他的外祖父毫不留情地打了阿廖沙,从此以后阿廖沙怎么和外祖父相处的呢?再如在5—9章,阅读指导题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分家后,阿廖沙所经历的事情。这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相应文字的基础上,将重要信息筛选出来,更好理解情节和把握人物的形象。这样的通过指导题明确了阅读范围、阅读任务,通过阅读任务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阅读,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重点交流课实现内容体会使其更显价值

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因学生阅读的时间与探究的精力有限,面面俱到的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六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名著的阅读往往呈现的是碎片化的感受,对主题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对体裁的特点也会疏于概括。重点交流课首先是由教师根据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展开、主题揭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品的体裁特点来确定一本名著的教学价值,据此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以一节或多节重点交流课来凸显作品的特点与价值。重点交流课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在互动碰撞中,实现内容的统整,让文本生发出丰富的创意,让学生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著名的自传本小说,归纳这一部自传本小说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去阅读其他自传本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归纳每个人物的发生的事情,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从而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对比,自己与阿廖沙的童年的区别:阿廖沙流离失所、无钱上学、半饥半饱、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进而感受与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更加珍爱生命、感恩所有。

通过三种课型,教师在整本书中进行的阅读策略指导,使阅读监督、提升阅读效果有了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的阅读大大突破了自主阅读的层面,对名著的价值与体裁的特点有了全面或深入的理解。有了策略的指导,学生对阅读就会更感兴趣。让我们的不断研究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有意思,感受语文的美丽。

参考文献:

1.黄海森《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以〈阿凡提的机智旅行〉整本书阅读为例》 ,[教育视界], 2019 129(06):61-64.

2.曾明会 《 统编教材视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南北东西:教育], 2019 第21期

论文作者:黄彩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以《童年》为例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论文_黄彩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