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引导提高指导水平--兼论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舆论学论文

坚持正确引导提高指导水平--兼论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舆论学论文

坚持正确导向 提高引导水平——兼谈舆论学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舆论论文,导向论文,正确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明确舆论的内涵,掌握舆情动态,把握舆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要精心设计舆论宣传战略,增强规模效应,又要注意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艺术水平。

关键词:舆论 导向 特点 功能 规模 效应 引导艺术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一个根本指针、四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个长时期的战略思想和总体布局。

同时,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界定。这对于新闻宣传工作在新形势下自觉增强导向意识,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有强烈的针对性;对于指导我们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舆论理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舆论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只要抓住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根本,新闻宣传工作就能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精神和群众心声,把宣传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明确舆论内涵 掌握舆情动态

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舆论?舆者,众也。《晋书·王沉传》说:“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喜听舆人之论。“这是见之于我国典籍的最早说法。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

到了18世纪,舆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构筑其框架。法国资产阶级启蒙理论家卢梭、德国的卓越哲学家黑格尔、英国的著名政治哲学家葛德文、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就是这门学科的奠基者。在中国,第一部舆论学著作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宣传家梁启超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舆论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形成了多学科的体系。包括基础舆论学、实用舆论学、分支舆论学、舆论发展史4个部类。基础舆论学囊括舆论学的全部构架和内容, 阐述社会舆论的本质及其普遍规律,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舆论现象作出理论的说明。它是构建其他舆论学科的中心和基础,是舆论学的基本学科。

说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不能说不对,但是这个概念的规定性是不明确的。随着舆论学的完善和发展,很多舆论学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舆论的内涵作了界定。或认为舆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它不是任何个人情绪的反映,而是社会上相当多的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认识互补而凝聚成的集合意识:它不是任何个人的私见,而是经济利益、政治态度大体相近的群体,在消除某些认识差异之后形成的一种相对的社会整体知觉;它不是任何个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而是社会公众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社会公共事务随时做出的评价和判断,表达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从而形成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这就是舆论内涵的三要素。只有突出集合意识、社会整体知觉、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才能把握舆论内涵的规定性,为正确引导提供前提。

有了这种理性思维,我们的记者在深入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采访实践中,就能够对社会舆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本质的研究,掌握符合舆论规定性的各种舆论,真正把社会舆论动态当作新闻报道的第一信号,真正把引导社会舆论当作新闻写作的第一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写出掷地有声的新闻报道,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

把握舆论特点 做到有的放矢

舆论既然是客观存在,那它就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认识和研究这些特点,对于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舆论产生于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性。这是社会心理的正常表现。舆论总是反映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关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大变革年代,情况尤其是这样。与形势发展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工作、政治生活、社会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等,就成为社会舆论的议题。这个特点告诉我们,社会大多数成员普遍关注的社会重大问题,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但它是无时不在的。所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成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新闻报道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

舆论的第二个特点是舆论的多样性。舆论在其运动过程中,很少呈现出整齐划一的状态,总是多种多样的。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人民内部舆论也是不一律的。我们国家正处于体制转换的新时期,权力格局、利益关系正在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出现了复杂多变的情况,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也较为集中,反映不同利益关系和要求的舆论必然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中显现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群众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人们的选择意识、民主意识、探索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舆论的多样化。这个特点告诉我们,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对各种舆情动态进行调查研究,把握各种舆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说服力,使舆论引导更加精彩,更加生色。

舆论的第三个特点是舆论的集聚性。有些舆论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排解和分流。比如,有条件解决或应该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言行不一,举措不利;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摆法不正确;对解决某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认识不足,等等。这些舆论就会向四周波及、幅射,形成集聚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总是一定时间内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的重点。这个特点告诉我们,热点引导是舆论引导的重点,也是舆论引导的难点。对于热点要科学分析,正确回答,解疑释惑,平衡心理,并促进那些群众关心,领导重视的问题得到解决。

舆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舆论的两极性,也就是正向舆论和负向舆论的矛盾性。正向舆论(也叫正面舆论)和负向舆论(也叫负面舆论)是舆论的两极。正向舆论是指积极、健康、正确的社会意见;负向舆论是指消极、有害、错误的社会意见。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正向舆论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正向舆论是显在的、集中的,呈主旋律的态势,充满舆论的时空。而负向舆论则恰恰相反,它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在通常情况下,负向舆论是潜在的,分散的,非主流的。这个特点告诉我们,对于正向舆论要满腔热情地宣传、弘扬、扶持,不断地扩大其影响;对于负向舆论则要旗帜鲜明地去批评、抵制,并逐步地消除它的影响,但方法要得当、分寸要得体,引导方式要多样。这是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

研究新闻优势 发挥引导功能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同其它舆论手段,例如书籍、刊物相比,有自己的巨大优势。报纸、广播、电视这些新闻媒体,受众最多,传播最快,射程最长,影响最广。它们通过新闻报道、评价事实、刊发言论、发表理论文章,等等,每日每时都在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方针和政策;讴歌广大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所进行的忘我劳动,所创造的英雄业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提出的新鲜认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传播,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是十分强大的,对于正确舆论的形成、发展、深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舆论在众多的舆论载体中起着正确导向的主干作用。

同时,新闻舆论与行政、法律手段不同,它对任何人都不起强制性的作用,它运用灌输、鼓动、诱导、批评的方法,在社会造成强大的正确舆论的氛围,使人们接受正确舆论的思想和影响,并用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灌输、鼓动、诱导、批评这四种方法的要求是不同的:灌输,是将党的思想理论、正确的价值观念,系统地输入人们的头脑,使之不断强化;鼓动,是用具体事实和重要论点打动人们的心灵,使之受到震动和觉悟;诱导,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并至,启迪人们醒悟;批评,是指出有害思想和错误行为,使之自觉改正,以正确舆论引导人,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犹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

舆论引导的这种作用,是行政、法律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它突出表现在倡导、抑制、沟通三种功能上。

倡导的功能。对于正向舆论,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聚集,积极地加以宣传,形成支持的舆论。倡导的功能主要是唱响主旋律。我们讲的主旋律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20字方针的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生动的事实、先进的典型、充分的说理唱响唱准这个主旋律,是倡导功能的主要体现,也是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

抑制的功能。对于负向舆论要进行揭露、批评、消除,在社会上造成抵制的舆论环境。抑制的功能,首要的是对错误的政治方向、错误的思想倾向进行揭露、批评。但抑制功能的含意是很广泛的,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伦理道德、思想情操、生活情趣方面的问题,等等。抑制功能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消极、有害、错误舆论的抑制,要观点明确、入情入理,要与人为善、启发开导,来不得简单粗暴,感情用事。这样,才能使矛盾转化,收到引导的良好效果。

沟通的功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我们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它要上情下达,也要下情上达;要宣传党的主张和要求,也要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对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疑虑、困惑、担心,要从大局出发,做好解疑释惑、舒心理气、增进理解的工作。同时,促进群众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维护中央权威,保护群众积极性,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一步密切党、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新闻宣传引导社会舆论的一项神圣任务。

抓住报道重点 增强规模效应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在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布局上精心设计舆论宣传战略,有意识地组织好舆论引导工作。在一定时期内,要加大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大人们共同关注问题的宣传力度,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照顾多样性。要聚集报道重点,形成舆论强势,发挥舆论引导的规模效应,使舆论引导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内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要心系大局,一切从大局出发。这是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关键。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就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新闻宣传就是要在这个大局下统筹规划,精心安排,有声有色地进行宣传报道。

当前,改革已进入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新阶段。改革的力度、深度、难度超过已往的任何一年。改革的深化,必然涉及权力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深层的矛盾、冲突已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同时,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又非常突出,许多人存在忧虑、困惑。这给新闻宣传增加了难度,也向新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闻宣传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党和政府的改革措施,准确地体现党的意志。以正面为主报道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反应。以求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强化改革的宣传报道,反映改革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给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全面准确地述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引导人们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二要抓好重点报道,做好系列报道和战役性的宣传,是增强舆论引导效果的重要措施。这是多年来实施正确舆论引导的一条重要经验。

抓住重点,进行“聚焦”,那么,报道重点从哪里来呢?报道重点来自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来自改革开放、建设发展、团结稳定的客观实践。具体地讲,应该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社会议论的热点、群众感到困惑的疑点,来做舆论导向重点的文章。要善于在这“四个点”的交叉、叠映中寻找和确定报道的题目。重点确定之后,要组织记者下功夫、花力气去采写有份量的报道,通过版面安排,形成系列报道或战役性宣传,成为一定时间内的报道中心。这是报道的“重头戏”。这种“重头戏”,题目要选好,报道要正确,结论要明确。稿件要有深度,版面要有气势,引起读者的反响与共鸣。

三要强化理论引导。重视理论上的灌输,从理性思维上加深认识,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和灵魂。实践证明,强化理论引导工作,能有效地克服舆论引导上深度和力度不足的问题。

在报纸上强化理论引导。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把握。第一个层次是要重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按照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一批文章选题,组织力量写作,有计划地发表,始终保持理论宣传的气候。第二个层次是加强言论。言论宜多不能滥,质量宜高不能低,关键是提高言论的质量。言论的立意要高,主题要尖,题目要窄,针对性要强。既然是言论,就要富于说理性、逻辑性。言论写作可以吸收杂文笔法、散文手法,切不可干干巴巴,令人厌读。第三层是重视版面语言。要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全面、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报纸版面上。要从理论引导的高度,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

改进报道方法 提高引导艺术

舆论引导,既要充分体现导向的正确性,又要改进宣传报道方法,提高引导艺术的水平。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算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做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工作。这里有四个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第一,做到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坚持新闻宣传的全面性,实质上也就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片面性是新闻不真实的一种折射。只有坚持新闻宣传的全面性,才能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增强舆论引导的可信度。

新闻宣传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夸大渲染,溢美溢恶。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现实状况,又要看到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整体。再从宣传报道的角度看: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不能粉饰太平;要宣传改革的进展,又要讲改革的难度;要报道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又不能回避部分群众生活的困难;要展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又要提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要宣扬积极的新生事物,又要揭露某些腐朽丑恶的东西。对于那些特别敏感的问题,不能随意发言,以防止误导。

第二,审时度势,引导有“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情和理的统一。把握好舆论宣传的“度”,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根据事物矛盾的变化和发展,掌握新闻宣传的导向、基调、内容,掌握新闻宣传的力度、广度、角度,掌握新闻宣传的分寸、时机、效果。这在新闻宣传中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项宣传内容、每一天版面安排,几乎都有“度”的问题。如果掌握不好,不但旧有的矛盾解决不了,还会引发新的矛盾,这是舆论引导之大忌。比如,什么时候大声疾呼,什么时候点到为止;什么时候鲜明尖锐,什么时候引而不露;什么时候应趁热处理,什么时候冷却了再说;什么时候密度宜浓,什么时候报道宜淡;什么时候加温,什么时候撤火,都要把握火候,找准穴位,掌握得体,恰到好处。一个时间内的宣传报道,要有侧重点,又要保持基调的连续性,不起哄、不刮风,不能给人以变来变去、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抓好热点、难点、疑点的报道。对于热点、难点、疑点的报道,从新闻的本质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实践来看,它已成为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的常规武器,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也有很强的贴近性、可读性。热点、难点、疑点,往往是诸多矛盾的集合点、突出点,宣传报道的难度是很大的。但一味回避,不敢接触,决不是明智之举。搞好热点、难点、疑点报道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引导达到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平衡心理、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改进工作、加强团结之目的。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复杂矛盾的变化,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形势,看清问题,增强信心,振奋精神。

第四,坚持舆论引导的平等原则、交流原则和参与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着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群众观点,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须臾不可离开的。舆论引导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这样,人们才乐于接受。反之,如果采取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方式,人们就会产生逆反情绪和逆向思维,达不到引导的目的。这就是平等原则的要谛。交流原则,要求宣传报道采用双向交流的方式,不仅稿件写群众的事,而且要用群众的话,循循诱导,耐心启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新闻媒介是在同自己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参与原则,是有意识地组织群众,就某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直接在报纸上表述认识,发表意见,提出见解,参加讨论,用群众的正确认识教育群众。

标签:;  ;  ;  ;  ;  ;  

坚持正确引导提高指导水平--兼论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舆论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