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情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报《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专栏,既展示经济上的新成就,又展示政治、社会、理论、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新成就。今天推出的《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第一篇。以后将就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对外开放,探索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等问题,发表记者述评,供读者参考。

——编者

我们的基本国情,八个大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思考最多的一个字眼;这是启动中国人民胆略智慧,创造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江泽民同志又一次以鲜明态度强调:“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历史车轮即将驶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当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困难交织在我们面前的紧要关头,总书记又一次提醒全党,不要忘记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继续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统一思想,依据这一“最大的国情”,大胆攻坚,扎实突破,再创新的辉煌,献给更加美好的21世纪。

科学判断中国现状 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

国情,国之实情。国人谁不知晓自己生存的家园!

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清醒认识国情,却为此付出30年的昂贵代价。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正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一样,社会主义本身也是分阶段才能实现的。小平同志所以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概括为初级阶段,原因很简单,中国国情决定的。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经济不发达,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这样的大国走向发达,需要上百年的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小平同志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也是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认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天上”回到“地上”,从超阶段的空想回到眼前的现实。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切要从发展生产力谈起。我们可以绕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却绕不开生产力落后必须“补课”这个阶段。否则,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著名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对此的看法是:社会主义政权建立,我们从精神上翻身站立起来;把生产力水平提高上去,才真正使双脚站立起来。否则,精神是站立在沙滩上。

党的十三大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以来,从中国的每一位领导人,到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把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作为追求的最大愿望,为之倾心竭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异常活跃,经济快速发展。至1996年,我们的国有资产总量成倍增长,大约每隔一个五年,增长一倍。一直保持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承担着国家60%以上的财政收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如今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个体私营经济,活跃于众多领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中国成了对外贸易大国,吸收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一大批重要物资钢铁、煤炭、发电量……从严重匮乏到开始世界领先,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富裕。这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外国经济专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近20年来的发展,使用了“传奇般的”、“一枝独秀”、“最为光明”种种形容词,一些向来用挑剔眼光看中国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对中国的发展,找不到“悲观的结论”。中国的形象在改变,社会主义的形象在改变。

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 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

这些年,人们对理想的“家庭就业结构”有一番各自的描绘:

有人说,一个几口之家,最好有人在国有企业工作,有人在合资企业打工;或者有人当公务员,有人办公司做买卖;也可以有人到外企,有人与别人合伙经营……

不管怎样组合,理想的标准都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它从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反映了多元化经济格局的形成。

这是我们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采取多元化政策带来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措施的根本依据。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部分地区比较发达;而大多数地区处于中等或较为贫困水平;极少数人先富起来与大多数人收入差距明显。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更有天壤之别,从导弹卫星、大型超亿次计算机的少量现代化科技,到手拉肩扛、刀耕火种的自然经济并存;少数高科技人才与占近1/4人口的文盲半文盲同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也有差异……种种不平衡,无法在短期内填平补齐。

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党中央首先提出,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诞生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且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一百年不动摇;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结合,在中国产生高水平的生产力。股票、债券走进企业,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活跃起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急于求成,党中央制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从温饱——小康——中等发达水平,每一步,都脚踏实地越来越接近社会主义。

19年前,起源于安徽凤阳的农业大包干,使中国农民开始致富,因为它冲破了生产力极度低下而生产组织形式却“一大二公”的矛盾;如今凤阳“卖企业”,使乡镇企业开始发家,因为它又冲破了企业扭亏无望却固守“一小二公”、产权不能流动的矛盾。全县390多家乡镇企业在各种形式的改制中,盘活资金7900多万元。不仅偿还了许多老账,还有一大笔钱投入再生产。

他们过去敢“包”,现在敢“卖”,胆量同样来自“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初级阶段检验方针政策、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尺。

这几年,从农村到城市,“三个有利于”成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有力武器。搞活企业很有实效的山东省认为,国有企业千差万别,不可能并肩进入市场,要放开手脚让它们选择自己的发展形式。他们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化为5条:看国有资产增值了没有;企业机制转换了没有;产品结构调整了没有;经济效益提高了没有;对国家贡献和职工收入增长了没有。不仅简明,也便于掌握,充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

跨世纪末跨出初级阶段 求发展要积极迎接挑战

了解国情,离不开“世情”。只有把自己融入日新月异的世界,才能更好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过去发生失误,与不了解变化的“世情”不无关系。仅仅满足于从“上下五千年”看中国,虽然也看到不足,但更多是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打开国门,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科技的迅猛发展已把整个人类带入了新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之间既竞争又依存。在这一发展趋势中,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

短短十几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增长率甚至高于同期世界各国,这是值得骄傲的。但是,不可忘记,我们仍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家美国公司,按照人民的实际购买力,比较中、美、日三国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结论是:中国只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而美国则兼有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三种优势;日本也具有后两种优势。经济发展中彼此当然有互补性,但这只能是在竞争中的互补。我们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劣势更为明显。

人口的悬殊及压力最为突出。把世界高收入国家人口加在一起,中国人口等于他们的1.4倍,从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至今,这些国家花了200年,才使得8.5亿人口进入工业社会,成为今天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即使下世纪初成为工业化大国,也仅仅是使15亿—16亿人口走出贫困,进入现代社会,并不是进入发达阶段。

从“世情”看国情,中科院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实现经济起飞,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但也非轻而易举。我们必须对各方面的重大挑战做出积极响应。从初级阶段国情出发,继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具备了跨世纪的经济基础,世界和平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起飞提供了更多空间。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改革旧体制,如何以更高水平实行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得来不易的好形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宝钢董事长黎明认为,经济要发展,结构要调整,政府职能要转变,都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的政府管企业的事,企业管政府的事,旧体制下都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现在许多政府部门及企业,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地盘拱手让人。要站在“初级阶段”国情的角度看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这样才能把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

改革攻坚阶段,其它经济成分发展迅速而国有经济面临困难,人们往往会提出“公有制加强还是被削弱”的问题;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而进行一系列深层次改革,有人不免会想“这是不是搞私有化”;随着对外开放合作的深入发展,引进外资范围扩大,国际竞争就在我们身边激烈进行,“会不会损害中国主权尊严”……

种种疑虑,仍然没有超出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解除疑虑的有力武器,还是莫忘国情,把握“初级阶段”。按照江泽民同志讲的,从最大的国情出发,努力寻找能够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只有大胆用起来,才能逐步规范;一切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都可以大胆借鉴,只有在借鉴中才能逐步完善,提高水平。全国政协常委程连昌认为,现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到了“越来越较劲”的时期,往前走只有解放思想大胆闯。

让我们勇敢地叩响世纪之门,奔向宏伟的目标,让我们成功地实现经济起飞,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尽一个12亿人口大国的应有之责。

标签:;  ;  ;  

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