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香港金融优势促进两地金融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香港论文,两地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内地与香港同根共祖,水乳交融,存在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紧密相连的地理环境,源於一体的文化传统、相通相近的民族习惯,特别是两地久远流长的经贸关系,为两地金融市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两地金融市场的合作在两地经济共同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和不可缺少。
一、香港金融市场对中国内地的价值
(一)香港金融市场概况
在香港众多的“中心”称誉中,以“国际金融中心”最为瞩目。这也是香港战后最重要的经济成就。香港金融市场在香港整个经济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香港银行在19世纪后半期就有了相当发展。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出现了股票与黄金市场,但在此后的百余年间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之中。二战后,伴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变,香港金融市场才真正进入较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70年代后,香港经济向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香港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交往日益密切,国际大银行纷纷进驻香港,并以此作为拓展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市场业务的基地,这使香港金融市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之由一个以本地业务为主的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体,以银行业为中心,包括黄金、外汇、证券、期货、共同基金和保险等金融业务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香港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它们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香港的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二)香港金融市场对中国内地的价值
香港的金融市场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资讯公开、效率快捷、监管健全”的市场,是值得为中国内地所认识、利用并与之合作的。它对中国内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大多数国际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都有分支机构,尤其是侧重亚洲市场投资及欲进军于中国的基金,更是把香港作为投资的基地及重点,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基地。
2.大多数国际投资银行在香港都有分支机构,并把香港业务作为整体业务的重要部分。也有一些国际性投资银行(如百富勤)以香港为基地和总部。许多投资银行在企业融资、证券销售和分析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特别是对来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业务都有广泛的关注,并能利用其全球的网络将中国企业股票、债券销往全球的投资者手中。
3.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H股、 中资背景的红筹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中国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投资群,成为香港股市一个重要部分,这是世界上任何证券市场所无法拥有的条件。目前香港股市指数成份指标中,已加入了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红筹股指数及许多与H 股有关的衍生金融工具。香港期货交易所也推出红筹股和中国概念股期权,因而投资者可以有较多的对冲活动。
4.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香港金融市场工具有了一套规范、高效、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规则,为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保证。
5.随着香港回归、两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使香港经济越来越受到中国内地经济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必然使香港金融市场受益于其中。
二、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对香港的价值
(一)中国内地对香港的价值
在相同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香港经济发展大大超越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对香港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从香港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而真正走向繁荣,则是近20年来的事,这就是说,香港的经济发展是与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与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所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的。
香港作为一个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自身没有多少资源,它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的商业价值,完全在于其背靠中国内地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广阔市场。长期以来,内地一直是香港居民基本生活资料来源地、廉价厂房和劳动力的供应地、香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内地为香港商人提供了一个获取资本最大边际效益的机会。同时,内地的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香港投资者不断地提供着空间与机遇,使得香港成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最大受惠者。1978—1996年,中国内地吸引外商的投资额中,港商占了57%。而且内地已成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1978—1996年间,香港与中国内地双边贸易总值,每年平均递增30%,大大超过了香港对外贸易的总体数量。内地还是香港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和最大转口贸易市场,1996年中国货物在香港转口的货值,是整个香港转口货值的58%。
由此可见,中国内地对香港的价值就在于:它已成为香港经济生活的依托;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大市场;成为香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动力;成为影响香港经济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对香港的价值
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已初具规模,它包括票据承兑贴现市场、外汇调剂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国库券交易市场等。到1996年,中国累计发行各类证券计人民币10932亿元,上海、 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有571家,全国共有2600个证券营业部,上市股票市值为14000亿元,股票成交额为21330亿元,且有29家国企在境外上市,境内上市B股企业达87家,共筹集外资90多亿美元。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尚不完善,但确具有生命力,对香港来说,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资金市场。实际上香港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了中国内地巨大的融资需求。
在资本市场方面,虽然内地尚未对外全面开放,但“中国概念”已在影响着香港的资本市场,随着中国银行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将会更大,中国内地的金融市场对香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中国已有23个城市及海南省允许外国银行设立营业机构,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经济发达地区。199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等符合条件的9家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1997 年6月底,中国已批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540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62家,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29.6亿美元。外资金融业务的引进,不仅促进了引进外资,也促进了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惠及到作为向外开放的窗口香港的金融市场。
我们从两地金融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到,两地各有经济价值,各有优势,这种价值和优势为两地金融市场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进行合作奠定了基础,发展这种合作既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祖国内地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两地金融市场合作的前景
经过19年的发展,两地金融市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两地金融市场的合作关系亦已十分密切,它们的合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与世界上投资需求最旺盛的大市场合作,是继续繁荣的香港同继续改革开放的中国内地的合作。香港的回归,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加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为两地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必将使两地金融市场合作出现新的突破。
(一)两地资金拆借市场的合作
多年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内地在海外筹措银团贷款的主要对象,内地在海外借取的银团贷款有2/3以上是面向香港的,据港府统计资料显示,1980—1996年,香港的三级金融认可机构对中国内地金融机构的债权已达3000亿港元。可以说,这些都是香港金融业务盈利连续稳定增长并能吸引国际资本源源流入香港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内地银行在香港的存款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在500亿港元左右, 亦已成为香港同业拆借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港的中资机构与海外注册银行的交易也非常活跃,占香港认可同业市场中与海外银行交易总量的30%,也使得香港这些银行,在港元同业市场中作为港元资金净提供者的能力不断提高。今后,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庞大的资金需求仍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本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新建铁路16000公里,高速公路2800公里,光纤通讯线路15 万公里,新增电话交换机8000万门,到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达4000亿美元,未来10年中国将需要5000亿美元的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这一切都离不开世界资本能自由流动和聚汇的香港,离不开作为巨大融资地的香港。
(二)两地证券市场的合作
证券市场是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的新领域。而香港的股票市场是亚太地区除日本外最大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值为全球排名第8位。 它的成功除了自身的金融管理制度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方面的因素: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近几年来,在香港股市上与内地相关的股份不断增加,除国企H股外, 相继出现了以内地作为主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或盈利来源的“中国概念股”;以及在香港注册,但由中资控股的上市股份“红筹股”等。截止1997年6月27 日(香港回归祖国前的最后交易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总数为620家, 市值超过42000亿港元,其中:有中资背景的红筹股公司超过50家, 市值超过5400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2%以上;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H股公司已达32家,总市值超过580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值的1.4%;如果再加上“中国概念股”,港股市值中超过1/3的部分与中国内地因素有关。中国十五大之后的国企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合作,今后股份制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更多股份制企业将利用股市集资功能,积极寻求到海外上市。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点,预计今后将有大批国企来港上市集资。香港股市中的中国成份增加,对内地来说,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同时,通过上市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为内地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对香港来说,股市中基础工业和制造业成份增加,使得香港股市行业结构更趋合理。此外,海外投资者又可通过对港股持有量的增加,来分享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的好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日前透露:今后可能允许一部分外商购买中国股票。此言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向境外开放A 股市场,为香港直接参与内地股市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国企(特别是大中型国企)将会来港发行债券,中国政府以往在海外发行债券都有在港的有关证券机构给予大力支持,今后还将继续以香港作为桥梁和基地向海外证券市场进军。随着中国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将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加快包括香港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步伐,并将首先在香港资本市场进行一些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及风险基金的尝试。
此外,香港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也开始参与内地证券市场,自1991年上海、深圳股市开始推出B股以来,承办内地B股发行特许承销商和证券商主要是香港的银行和证券机构。但由于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证券市场的开放速度不能太快,管理上还要更多地借鉴香港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三)两地外汇市场的合作
在外汇市场方面,香港一直是内地外汇交易的主要市场之一,亦是中国现汇收入最大的来源地。由于我国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因此两地还不能全方位实现合作,但人民币汇率并轨后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初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开始向市场化和自由兑换发展,今后内地外汇市场与香港外汇市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中银集团香港外汇中心已与深圳外汇经纪中心实行电脑联机,并且建立了两地信用卡换汇业务,这一良好开端将有利于两地外汇市场共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今后,两地外汇市场方面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处于同一时区,国家外汇储备的管理有相当部分可通过香港市场来操作;第二,两地投资和贸易活动所产生的外汇需求,可主要通过香港市场提供;第三,在外汇市场的监管方面,两地监管当局及外汇市场同业间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而香港较为完善的外汇市场会给内地尚不成熟的外汇市场带来有益的管理经验。
(四)两地金融管理机构的合作
两地金融管理机构的合作是两地金融市场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香港的金融市场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联合交易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共同管理的。近年来,他们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截止到1997年5月31日,在港的中资金融机构已达403家,而香港在内地目前共开设25家分行和49家代表办事处,最近恒生银行在上海的代表处又成为香港回归后首家升格为分行的香港银行。1994年5月2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在香港正式发行港币钞票,成为香港金融史上的一件盛事。同时两地金融管理当局还就两地互设机构审批问题、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将接受香港金融当局同一标准的审批和监督问题、香港金融机构在内地将继续享受等同外资的各种优惠待遇问题等进行了协商,所有这些合作显然有利于两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两地金融管理当局在香港回归后将会更加紧密合作,1997年9 月份中国在香港承办的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两个年会取得成功,就是两地金融管理当局合作的结果。近几个月,针对红筹股在香港股市掀起的热潮,香港证券管理当局推出了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红筹指数)及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期货及期权合约。同时,为规避风险,中国当局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证券界叫作“红筹指引”。最近,两地金融管理当局还就两地中央证券托管系统如何建立联系进行磋商。目前,内地金融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香港的金融市场不仅可以为内地提供集资机会,更可以通过两地金融管理当局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内地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香港与内地的血缘、地缘的特殊关系使得两地自身的价值得以为对方所用,进而成为两地金融市场能够进行合作的基础;而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使两地金融市场合作成为可能;香港回归祖国为两地金融市场合作展现了更美好的前景;两地金融市场当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下继续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携手迈向金融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