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中医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从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科室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选6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筛选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医辩证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不良反应产生率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94%,对照组8.82%,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采用中医治疗方式的效果较为显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症状方面具备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辩证方法;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随着饮食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的变化,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治病周期长、治疗困难等原因,给儿童的正常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临床中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诱导耳部压强失衡导致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西医治疗,然而长期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临床资料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本研究以我科室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中医治疗疗法和西药治疗的差异,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科室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中选6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筛选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3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和16例,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7.26±3.12)岁,病程0.5—10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和15例,年龄在2—14岁,平均年龄(7.24±3.25)岁,病程0.5—12个月。选取标准:1)根据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判定标准,两组患儿均符合。2)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患者家属全部知情,并且签订同意协议书。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较为一致(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是服用阿奇霉素,一周内连续服用三天,作为一个疗程,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喷鼻,连续治疗两个疗程【2】。,
观察组患者: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辨证治疗方法。使用早中晚三个阶段衡量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发展状况。对于早期症状儿童,主要是对其进行宣肺疏风、行气通窍,药物选择辛夷、桑白皮、白芥子、车前子、柴胡、藿香、厚朴等;对于中期症状儿童,主要是对其进行理气健脾、化痰祛湿,药物选择陈皮、泽泻、半夏、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等;对于晚期症状的儿童,主要对其益肾健脾、活血通络,药物选择柴胡、茯苓、山药、党参、葛根、枸杞子、白术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如患者出现阻窍痰热、咽喉肿痛、脓鼻涕等症状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黄芩、鱼腥草以及胆南星等;患者产生鼻塞应当加入苍耳子和白芷;若患者肺脾气虚、舌淡苔白、喷嚏等症状时应当添加防风、黄芪、桂枝、白术等药物【3】。每日煎服,两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鼓膜红肿消退,股室导抗图A型曲线,记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好转,鼓膜红肿消退,股室导抗图A、C型曲线,记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好转,鼓膜红肿未改善,股室导抗图B型曲线,记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比较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以(x±s)和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21例显效,占比61.76%;10例患者有效,占比29.41%;2例患者治疗无效,占比6.45%,总有效例数31例,占比91.18%。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不良反应率发生方面,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口干,占比2.94%;对照组患者出现1头晕,2例口干,占比8.82%,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发病率比较高,约占78%左右。医学认为,呼吸道感染、咽鼓管本身功能和发生炎症与疾病的发生有极大的关联【4】。近年大量文献资料研究显示,采用西医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采用抗感染药物,在较长治疗中期中并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并且经常产生口干头晕等不良现象;而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以为我科室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采用中医治疗方式的效果较为显著,在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症状方面具备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宪东, 周振毅, 颜爱群. 等离子鼓膜穿刺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 16(1):51-52.
[2] 刘真贞.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2):68-69.
[3] 邓志峰, 杨明杰.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10):105-106.
[4] 舒诚华.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5):83-83.
论文作者:王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中耳炎论文; 患者论文; 儿童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