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概况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同样强调社会公平、农业人口、资源、环境、生产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其理论研究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目前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但比较典型的主要有3种:
1.认为可持续农业是人们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及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以相对满足。这种可持续发展可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发展方式。它是目前国际、国内多数学者所持的看法。
2.认为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帮助农业生产者科学地选择优良品种、施肥措施、灌溉制度、病虫害综合防治、栽培技术与作物搭配方式,帮助合理配置农业与相应工业,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农业产出和净收入,永续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应具备“持续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三条标准,缺一不可。
3.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为原则,为未来的发展得以持续留下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后人的发展机会。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指农村范围的大农业、理论界认为其研究的内容波及到农村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市场、技术、分配、生态、生产、生活及与之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扩延到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等产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诸要素,以及各业间的综合协调发展,在这诸要素中,研究的内容重点是:
1.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
2.依靠科技进步,研究资源与环境中可持续的发展要素。重点对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遗传资源、作物营养与捕虫害等方面。其中,环境防治工作,应重点对污染治理、废物利用等进行技术创新,加紧对稀缺资源替代研发。
3.观念与制度的创新。
4.社会公平。内容包括:一是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此地区为代价,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二是确保当代及后代人相对平等地获得资源与环境的机会与权利。三是消除贫困,共同富裕。
5.研究科教兴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6.着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化进行研究等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及特征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基本目标:第一,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适当调剂和储备,稳定粮食供应,以确保食物安全。第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农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第三,持续合理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风貌。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特征是:第一,生态可持续性特征。维护好耕地等自然资源,关系人工生态相结合,积极改善生产条件;第二,经济可持续性特征。就是在经济上可以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第三,生产可持续性特征。是指农业生产可以长期维护高产出水平,并着眼于未来生产率和产量,同时保持农、林、牧、渔各业产出水平保持稳定发展。第四,社会可持续性特征。主要是指能满足人类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社会环境包括人口数量控制和素质提高,社会公平不断增加,资源利用逐渐良化,落后农村逐渐脱贫等的良性发展。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模式。
1.生态农业模式
为了发展优质、高效、低消耗的农业,我国已于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模式的构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农业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链内,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日光、时间,实现由人参与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相对较低的投入,获取多目标的高产出效益。这是一种集约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它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一改过去传统的单纯追求粮食高产的一元目标为既重视粮食生产,又重视林、牧、副、渔的综合经济效益的多目标,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2.高技术农业模式
(1)发展高技术农业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是遗传工程与技术。
高技术农业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的产业化的农业。高技术农业利用遗传技术,设计和培育适于水上、盐碱地、荒漠、高纬度高海拔地带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扩大可耕地面积,弥补耕地的不足,扩大粮食产量;可有选择地设计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又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利用生物工程设计组配适合于不同土壤、水分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群体,提高各种条件下的复种指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利用生物固氮技术让农作物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作氮肥,减少氮肥施用量。
(2)发展高技术农业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提高技术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即包括保护物种资源、基因资源、生态系统资源。它是高技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生物技术之一,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模式
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模式,适合于人多地少、资源稀缺等基本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宜于在我国推广。它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集约型可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持续提高土地生产率、 农产品自给率和商品率;二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持续改造农业基础条件,建造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基础;四是持续地提高智能收入,优化劳动者队伍;五是构建发达的商品化经济结构;六是优化培植可持续农业政策体系。
(2)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特征。主要包括:集约农作, 持续高产;高产高效,提高效率;改善生态,持久发展。
(3)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模式形式。第一, 常规式可持续高产农业技术。就是以提高单产(单位土地、水域或畜禽个体)为主攻目标,在集约化投入和科学管理条件下,重点抓好高产复熟间套种技术、规模化集约式饲养技术、高产淡水养殖技术、“吨粮田”技术开发、高产超高产新品种开发等。第二,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技术。针对我国水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从不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入手,大力研究开发以省水高产为主线的生物和工程节水技术。包括:北方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集水补灌技术,北方限水灌溉地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耐旱省水高产品种或生物资源开发、标准化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及农田基本建设等。第三,节肥节药低耗高效农业技术。即尽可能减少农业系统外部投入物质,如化肥、农药、种子、劳力等的使用量,降低投入成本,减轻农户经营负担和环境压力。主要包括:新型长效释放肥料品种与应用技术开发、精密平衡施肥技术、低耗农药型抗病虫转基因品种、生物农药开发等。第四,耕地保护与中低产田改良技术。主要解决保护宝贵的农田土地数量,以及不断地提高其质量并满足持续高产的需要。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荒地利用以及废弃土地复退技术等。第五,资源多级循环与再生利用技术。这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资源经济学原则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包括:农林复合系统、沼水技术、秸杆还田、种养加一体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第六,生物工程技术。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值得推广的技术。包括:运用转基因手段培养抗病玉米、抗虫棉花、多抗或双抗型农作物品种以及动物新品种;利用该技术培育高光合效率新品种;利用该技术攻克稻瘟病、棉花枯萎病、小麦锈病等重大病害的防治机制与技术;运用该技术挖掘杂交水稻、杂交小麦和棉花以及畜禽杂种优势等方面的生物潜力,实现生物生产力在遗传上的突破。
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理论界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1.把可持续农业纳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
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认真实行计划生育和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二是分阶段改变长期以来工业偏斜发展和农业处于不利地位局面,逐步调整工农关系,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强化持续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
2.加强农业生产外部环境保护和治理
首先,要保护耕地资源。为保护已有农用耕地不受或少受损失,必须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杜绝对耕地的不合理占用。其次,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为核心,防止农业环境进一步污染,一方面限制工业超标排污,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的技术指导,将农业自身污染降至最低限度。再次,必须大力推行植树种草活动,增加植被,尤其是要加强山区、沙区和黄土高原的绿色生态建设,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此外还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
3.必须发展农业科技,加强科教兴农
根据农村土地经营细小分散和农业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的实际,应着重发展土地和资源替代型技术,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的技术含量。首先要制订和落实能够保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和正常运转的政策措施,扶持和稳定农技队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其次是大力实施“星火计划”,推广实用先进技术,如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第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培训,提高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他们接受和传授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第四是鼓励高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直接进入生产开发领域,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第五是增加农业科技储备,即通过增加农业教育和科技投资办法,稳定现有科技人才,培养未来科技精英,加强科研。
4.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可持续农业
依据我国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及发展的不同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式应考虑不同特点实施,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完善技术与资金集约高效农业,当务之急是加强水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主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实行农林牧综合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防治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地区则应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摆脱贫困等。
5.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证体系
第一,加强农业政策支持。包括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农业产业政策、农业地区发展政策、农业价格政策、人口政策等。第二,实施法制管理。即逐步完善和严格执行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法规。第三,加强农村基本建设,对农村道路、电力、生活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完善承包责任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