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的创新实验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光的反射现象”是光的一种常见现象,“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光的反射”这一节在初中物理光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讲授本节课时,老师们普遍感到难教,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易直观显示出来,学生不便于观察;二是对于“三线共面”学生缺乏立体感,很难理解;三是对于“光路可逆”学生感性认识不丰富,不太相信;四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反射光路难以真实、直观地显现出来,学生只能根据一些“现象”分析、想象,不容易理解。通过笔者精心设计的几套创新演示实验器材和学生实验器材,不仅可以使这些难点轻松突破,而且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演示“光的反射现象”,介绍相关概念
器材:椭圆形玻璃缸(口部直径约26cm)、圆木盖(直径约28cm,中部有孔,直径约4mm)、圆平面镜(直径约25cm)、平面镜支座(高约5cm,可用宽透明胶带纸圈)、话筒(或麦克风)支座、小激光灯(带套筒)、细蚊香及支架、火柴、大转盘(带圆垫板直径约40cm)、厚层双面胶带。
准备:先将小激光灯改装到话筒支座上,使其能灵活转动、方便控制亮灭(可用一套筒,套紧时小激光灯能持续发光,松动时熄灭);再将2~3段细蚊香(每段长约4cm)捆扎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在玻璃缸内点燃蚊香(约4~8分钟,烟雾不易太浓),用一小段厚层双面胶带封严圆木盖中部的小孔,以防烟雾泄出。
操作:将上述实验器材按图1进行组装,调整好小激光灯入射的位置和角度,然后将其打开,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转动大转盘,从不同角度观察;再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和角度,继续观察。
优点:采用椭圆形玻璃缸,又在底部加上了转盘,便于学生从各个侧面观察,而且立体感很强;充有适量烟雾可清晰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增大了可见度,便于学生描述,实验效果非常好。
根据学生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把“光的反射现象”呈现在屏幕上,很自然地介绍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相关概念,为下一步的猜想、探究做好准备。
二、分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猜想光反射时的规律
器材:小激光灯、薄壁玻璃杯(盖子透明)、小条形玻璃镜片、钢针、101(或502)胶水,双面胶。
准备:先将钢针尖部在火上烧红,用钳子迅速弯折成“L”状,使其能竖立在水平面上。然后将钢针用101(或502)胶水竖直粘贴在小玻璃镜片正面中央,再将小玻璃镜片背面用双面胶粘贴在玻璃杯侧壁上,把玻璃杯平放。提前5~8分钟充上适量烟雾,并旋紧盖子,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操作: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提醒不要将盖子打开,当入射光照射到钢针与小玻璃镜片交点上时,钢针就可以作为“法线”。实验时,让学生多次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和角度,问他们能发现什么?或者有什么猜想?
优点:该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制作简单,可让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杯整体透明,便于学生从各个侧面观察。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的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提供了“法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增大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规律或提出更多的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会有很多的发现,例如:“当入射光线改变时,反射光线也随着改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在法线的两侧”等等。也可以提出很多的猜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甚至能发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三、演示“三线共面”,突破最大难点
器材:图1的器材,荧光棒。
准备:提前在玻璃缸内充上适量烟雾,并将荧光棒(最好是浅红色或浅绿色)摔亮。
操作:打开圆木盖中心的封口,迅速插入荧光棒代表“法线”,使其与下面的圆平面镜镜面垂直,荧光棒下端离开镜面约1cm。再打开小激光灯,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入射点在荧光棒下端正下方的平面镜上。
缓慢转动大转盘,问学生“当反射光线转到朝向你的位置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重合了”。再问:“‘重合’说明了什么?”学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优点:由于荧光棒本身发光、透明,不会遮挡光束,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射光、荧光棒、入射光”三者重合的现象。该实验对比强烈、立体感强、效果明显。
四、演示两次“光路可逆”,增大可信度
器材:小激光灯(2)、小平面镜(2)、挡板、磁性黑板。
图3
准备:将两个小激光灯、小平面镜的侧面包上铁皮,使其能吸在磁性黑板上。同时打开两个小激光灯,使它们通过两个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正好可逆(如图3所示)
操作:先让学生猜测是哪一个小激光灯在发光?学生猜测后,分别用挡板遮挡,验证其正误。然后用身体挡住光路,关闭其中一个小激光灯,再让学生猜测。
优点:两次“光路可逆”既增强了同学们的视觉感受,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使他们认识到“在光的反射中,光路确实是可逆的。”
五、演示“两种反射”,使光路真实显现
器材:图1器材,自制“平行激光器”“多面体”。
准备:将3~4个小激光灯(开关按钮朝上)并排固定在一片小薄硬木板上,截取一小段六棱形铅笔杆(直径约0.7mm)横压在这些小激光灯的开关按钮上。仔细调节这些开关按钮,使铅笔杆压下时能发出平行光。铅笔杆两侧用两块小薄硬木板塞紧(如图4),然后用宽胶带缠牢,即做成一个“平行激光器”。再将一小块泡沫塑料做成半球状(或阶梯状、斜坡状或其他不规则外形),使其表面凹凸不平;用101胶水(或双面胶)把小碎镜片粘贴在泡沫塑料表面上,就制成一个“多面体”(如图5)。
图4
图5
操作:用自制“平行激光器”照射图1中充有烟雾的椭圆形玻璃缸底部的平面镜,可清晰地看到“镜面反射”现象;改变“平行激光器”照射的角度,会看到反射光线也随着改变,但仍旧相互平行。
打开圆木盖,迅速放入“多面体”,盖紧盖子,再用“平行激光器”照射,会看到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断改变“平行激光器”照射的位置和角度,反射光线也随着改变,但仍旧射向各个方向。再转动转盘,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同时取出“圆平面镜”和“多面体”,让学生对比分析:同样的入射光照射,为什么反射的结果不一样?
优点:该实验能真实显现“两种反射”时光的传播路径,特别是“漫反射”从不同侧面照射时,视觉效果极佳、立体感极强,很有说服力。通过对比观察,可以使学生对这两种反射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认识。
另外,对于“两角相等”“两线分居”等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室普通光学器材分组实验后,就可得到验证,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