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臧殿龙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臧殿龙

山东高阳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我国的建筑物建造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各类先进的施工工艺及装备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对我国的社会水平提升和城市发展加速带来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有极高的应用率,这项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要求很高,必须遵循特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浇筑施工难度较高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难以对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下面将结合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

1、外界温度

其实,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当外界的温度不断升高时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内部与外部的温差比较大,也会导致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不断增加,这其实就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

2、混凝土自身原因

大体积的混凝土一般情况下硬化都是靠水分来完成的,而多余的水分都会被外界蒸发掉,但是在蒸发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应该蒸发的水分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混泥土的收缩。除此之外,大体积的混泥土材料当中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剂,这与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出现问题也有很大的联系,这些都是导致混凝土自缩的原因。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混凝土的这一问题考虑在施工建设中,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3、约束力

其实,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一系列浇筑方式而导致地基对于他具有比较强的约束力。这种外界的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必要的裂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内部对于混凝土的约束力,而这些约束力都是最终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的重要原因,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这一问题。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对大体积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业主应基于质量保障要求,关注两个要点:一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要通过科学的计算,确定水泥、水以及凝胶材料的配比值;二是要把控好材料性能。可以在配合好的混凝土材料中根据性能要求加入相应的添加剂材料,如添加煤灰材料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承压性等。在选择材料时,也要关注材料的保温性能,以尽量降低因温度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在对混凝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时,应关注对水泥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水化热,并通过使用其他水泥替代材料确保混凝土材料性能符合质量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运输技术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控制情况关系着混凝土的性能,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搅拌站的选址不宜离施工现场太远,在运输中需要注意避免混凝土出现砂浆流失和离析。另外,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运输时间,防止混凝土搅拌与入仓时间间隔过长,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现场施工振捣难度。

3、浇筑技术要点

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时,应做到严格控制浇筑温度,同时要分层浇筑。浇筑操作一般应避开正午时间,尽量控制外部环境与浇筑内部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在浇筑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进行冷却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预埋水管,并借助冷水循环技术实现对内部温度的降低。

为了能尽可能降低裂缝问题的产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混凝土实际入模时的温度予以控制。在这个过程之中,为了促使浇筑温度能够降低到合理范围内,工作人员应当采取低温水或者砂表面覆盖的措施。不仅如此,还应当尽可能缩短混凝土实际运输的时间,促使其初凝的时间能够超过5h。之后在等待浇筑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速度,以此促使热量散发的速度得以提升,从而出现水化热值的延迟,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了表面高温的情况。

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应从以下三种技术形式中合理的进行选择:首先是余面分层浇筑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比长度小三倍的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其可能会出现自然斜面,因此,在浇筑之前,需要施工人员提前振捣混凝土,以控制混凝土截面的裂缝。余面分层浇筑技术对浇筑温度也有要求,应在浇筑时做好遮阳措施;其次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该技术需要以整个工程结构为浇筑对象,并对其进行每一层的分层浇筑;最后是分段分层浇筑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小面积与小工程量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若运输机与搅拌机不能对工程进行完全浇筑时,就需要采取分段分层浇筑技术。一般应从混凝土的最底端开始施工,在对下一段进行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浇筑间隔。

4、二次振捣

建筑物只进行初次振捣是不行的。因为在初始振捣之后,结构物内部存在残余气孔和裂缝,而这些缺陷可以通过二次振捣来改善。二次振捣可以密实初次振捣的残余气孔和裂缝,使建筑物本身更均匀,厚度和质地更为理想。二次振捣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初次振捣的补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改善初次振捣不能实现的效果。

5、养护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确保混凝土基本成型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首先要进行的养护操作为测温,可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测温线,并进行连续测量,做好温度记录,并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曲线绘制出来,为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差提供参考。鉴于混凝土浇筑刚完成时,结构内外温差较大,此时需要加强温度监测,而随着内外温差的缩小,可以适当的减少观测次数。在获得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混凝土的养护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主要应把握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加强外部保温工作。此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浇水覆盖棉被、草帘等措施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二是要针对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进行热量控制,要尽快的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化热散失掉。施工人员可以将冷却水管埋设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形成水循环系统,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热量带走。保温措施的消除,应参照混凝土结构的温差,即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的温差,若温差≤20℃,则可以将保温模具等移除。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通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及使用安全性。分层浇筑和后浇带施工的详细开展过程都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应在各环节中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充分强化施工技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义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风,2019(4):102.

[2]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3]顾思阳.探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论文作者:臧殿龙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臧殿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