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文理科_高考论文

浅谈高中文理科_高考论文

试论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理论文,试论论文,阶段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明显,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任务是全面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即全面地推行实施素质教育。我省在1991学年度开始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这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它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参加地理、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语文、数学9个学科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方予毕业,方可参加高考。实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其目的也是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但随着后来高考的改革,实行了文理分科3+2考试制度,即除语文、数学、外语为公共科外,理科加试物理、化学、文科加试政治、历史,因此,各普通中学便围绕“高考”这支指挥棒,纷纷在高二甚至在高一阶段便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即使在今年我省新的高考模式3+X公布之后,很多学校仍然在高二阶段开始实行文理分科,这样做是很有弊端的。

我国普通中学(包括高中)的教育,其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因而高中阶段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依照国家的教育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某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它要求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能掌握各门学科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基于这个目标,学校便应遵照国家教委指示,按规定的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系统地学完国家所规定的各门必修课课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顺利通过毕业会考。然而,由于会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手段,是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具有不同性质的考试”(见省教厅粤教高字【1991 】7号文件),而很多学校又片面理解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所以便让学生在读完高中一年级后,就着手进行文理分科,对文科班多开语文科课时,少开或不开理科课时,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的教学;对于理科班,则多开理科课时,侧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的教学,忽视了政史的教学,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在高中阶段未能掌握国家所规定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也导致了文科生的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及理科生的文科(政治、历史)成绩不合格的现象的普遍存在。笔者曾对高二文理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文科生重文轻理、理科生重理轻文竟占70%以上,只有少数优秀生能全面发展,其占的比例很小。这就是文理分科的弊端,并且这种偏科现象已使学生心理形成定势,这样做难免又要步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由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物竞天择”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高考仍然以“一卷定高低”,以卷面成绩定成败,社会上对学校办学效益仍以高考升学率作为尺子来衡量,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多数学校只重视高考,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文理分科、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加重学生负担,因而妨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全面的发展。另方面是当前部分学生尚存在着对中学课程的设置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未能真正理解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间相互的促进作用,因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委在教办【1997】29号文件《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基于此,要克服这种弊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高中阶段不宜文理分科,而应该在高中一年级开始,就必须坚决按照国家教委高中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系统学完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顺利通过毕业会考。同时,从高一开始成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兴趣小组,并由该级该科组教师负责,每周开设2~3节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萌发其进取意识,锻炼其意志,磨炼其毅力,开发其智力,发展其能力。这样使学生通过在兴趣小组的学习和活动,加深和拓宽1~2个学科的知识,再在高三阶段有目的地选修,以适应高考“3+X”科目的改革。

其次,重视会考的备考,进一步加强会考考风考纪的建设。高中仍然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社会的就业服务,也必须为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输送服务。会考是“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那就必须按照国家教委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各科的教学,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了解掌握高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才能达到“水平考试”的要求。因此,对于会考,应认真地、郑重地教育学生,克服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图个“合格就行”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明白会考的意义、目的。另外还必须狠抓会考考风考纪建设,保障考生的公平竞争,以抓考风考纪建设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的高中毕业会考尚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果考风抓得严,学生的侥幸念头自然不会存在,久而久之形成定势,偏科现象也就消失。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得以提高,从而也就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

再次,要改革会考制度,调整会考科目的时间安排。现行的高中毕业会考各科目的时间安排,是高中一年级会考地理,高中二年级会考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高中三年级会考政治、语文、数学,可以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安排在高中三年级会考,其余各科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笔者曾就此问题向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有利于全面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适应3+X考试模式改革的前提下,对三个会考方案进行选择。其中A 方案为现行的会考方案;B 方案为高一会考地理、生物,高二会考政治、历史、物理、化学,高三会考语文、数学、英语;C 方案为高一会考地理,高二会考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高三会考语文、数学、英语。调查结果是:赞成A方案的占12.6%,赞成B方案的占72.5%,赞成C方案的占15.9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接受B方案。那么,如果今后的会考能调整为B方案,就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各门课程的学习,既能减轻高二的会考压力,又能保证学生知识面的整体性,更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学科的优势,选择必考科目,为新的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严格执行会考补考制度。在会考中,由于部分学生偏科,致使某些科目考试不合格而需予补考。但是如果补考很少人不合格,就无形之中为偏科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只有严格执行补考制度,考不上的就考不上,该肄业的就得肄业,不能“放尺头”。只有动起真格来,才能消除学生的侥幸心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弥补所缺,也就自然而然地克服了偏科现象。

李岚清副总理说过:“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这指明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指出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导向。因此,高中阶段不应文理分科,而应当面向全体的受教育者,让其健康地、全面地发展,去迎接祖国的挑选。

标签:;  ;  ;  ;  

浅谈高中文理科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