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
蒋曙光**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梳理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大学生(尤其是新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关键在于是否良好地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本文多角度界定了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新生不适应的各种特征,建设性提出了解决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适应性教育;特征;有效途径
一、适应性教育的内涵
经过翻阅相关书籍资料,笔者发现,对于“适应(性)”的理论研究有其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提出“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20世纪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阐述认识发展理论时提出“智力适应理论”,而发展至今,适应性理论分化为文化适应性、跨界(区域)适应性等多样性理论论述。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适应性是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是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灌输等方式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精神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二、新生不适应性的特征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生在心理、学习、生活、专业认知、精神品质等方面出现了不适应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的不适
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心理既紧张又兴奋——面对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生活方式,如何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如何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打成一片,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如何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如何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素质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让新生顿感不知所措、心理压力倍增,易于出现情绪波动。
(二)教学方式的不适
异于初、高中时期,大学的教学方式以主动式教学为主。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课中深挖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课后进一步扩展相关知识体系,进一步内化为自我知识体系。而对于习惯性被动式灌输学习的新生来说,这种主动式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急需攻克的难题。
(三)集体生活的不适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考上心仪的大学,学习的动力足、学习效果明显;进入大学后,多数新生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思想上慢慢地松懈下来,学习的动力逐渐消失。
(四)专业认知的不适
根据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专业报纸因致力于细分市场,读者对象更明确,总印数降幅较小,市场前景良好。但面对“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专业报也融入新媒体中,深挖读者需求,谋求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团队完成的《2017年中国新闻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传统纸媒发展和转型形势依然严峻。相比于党报、专业报,综合商业报由于缺乏政策红利、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新型收入探索艰难、服务功能更易被网络所替代等原因,转型面临诸多困难,相继停刊。因此,综合商业报必须攻难克坚,在2017年继续与新媒体融合,寻找生存和发展的出路。从整体上看,党报在2017年与新媒体融合方面成效显著。
(2)结合速度矢量图和磨蚀云图可以得出,适当的减小上锥段底角可以减少循环流区域并改善中心锥上锥段的磨损情况,原因在于适当的减小上锥段底角可以减少柱锥交接段处的循环流区域,减少了颗粒与上锥段的碰撞,导致上锥段磨蚀情况得到改善。
由于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有的学生盲目地填报志愿和专业,有的学生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入学后,部分新生既不主动地了解专业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也不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方向,甚至不了解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水平,常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打开专业学习的大门。
(五)学习动力的不适
目前,国内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是集体住宿,同一宿舍的学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尤其是思维方式的碰撞,对于一直在家被父母百般呵护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处理好室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快速地适应集体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以“学长制”的方式,为每间新生宿舍配备一、两名品学兼优的学长,配备的学长不定时地深入新生宿舍,与新生交朋友,面对面地介绍学校(学院或专业等)的情况,为新生学习、生活的点滴答疑解惑,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六)精神品质的不适
品质指人的素质,包含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精神品质是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良好的精神品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不适应问题,笔者认为,熟知校园环境、强化精神品质教育、加强朋辈教育、关爱学生、构建辅导员—家长—学生沟通机制是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
(一)熟知校园环境是新生适应大学的基本条件
校园环境是指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所处的境况。广义指学校影响学生发展的全部因素,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各种设施和校风。
通过参观校园,新生熟知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参观校史馆、铁人馆,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方向;通过学习校风校训、校纪校规和专业简介,新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以及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情况等。
(二)加强精神品质教育新生适应大学的内在要求
一般来说,90、0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缺乏相应的独立思考、果断决策、追求真理、创新思维等精神品质和素质能力。进入大学后,他们既需要奋发图强、钻研学科真理,又需要诚信为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而这正是他们所欠缺的部分。
我校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石油石化属于艰苦行业,学校培养出一代代具有“铁人精神”的石大学子——“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通过新生军训、参观铁人馆等,使新生了解、学习石油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塑造坚强的精神品质。
(三)朋辈教育是新生适应大学的加速器
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中,针对形符的研究数量较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形符表义功能的优势比较明显。康加深(1993)对形声字表义状况做过统计,其统计结果是:85.92%的形声字其形符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形符是具有表义功能的,但是不是指形符能够表示形声字的具体意义,而是表示类属于同一个语义场,即具有相同形符的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属性。如,“热、煎、煮、熟”都具有相同的形符“灬”,此形符古同火,表示火的意思,而这四个字的意思都跟火有关,这就是形符表义功能的体现。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利用阅读的外围去理解浅阅读,都失之偏颇。笔者认为,浅阅读的浅应该更着重于阅读本身,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是有浅入深的一个渐进过程。参与时间短、轻思考,即为浅阅读,参与时间多、重思考,即为深阅读。无论你读的是什么书,目的怎样,读者是谁,无一不需要经过这个过程。那么,在由浅入深的这个过程中,首先都要进入浅阅读,而在浅阅读之后,经过主体自身的判断,是否需要进入深阅读。
朋辈是指同辈的友人,志同道合的友人。朋辈最大的特点是朋辈群体之间易沟通、有同感、有安全感和自我教育[2]。朋辈群体容易产生共鸣、认同感,在新生适应大学过程中,朋辈教育往往能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关爱学生是新生适应大学的关键因素
字典释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对学生的关爱是指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护。教师的关爱对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
进入大学后,曾经被爱包围的新生突然发现失去亲人的关爱,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辅导员老师要抓住这一时机,主动和新生做朋友,了解新生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帮助新生分析其原因,给予具体的解决办法,并持续关注,不定时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合理性建议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五)辅导员—家长—学生沟通机制是新生适应大学的重要因素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保持辅导员—家长—学生的有效沟通对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麋鹿小姐的期待是酒刀先生。她最喜欢看他开酒。骨节分明的手指握着瓶颈,恰到好处的力度,就像表演一场魔法秀。警惕而顽固的瓶塞,像守卫的小士兵。遇上不对的人,宁愿粉身碎骨,不求全身而退。可在他的手中,却格外顺从地把自己守护了一生的琼瑶佳酿,心甘情愿地呈上。仅这一幕,就足以让麋鹿小姐微醺其中。
进入大学后,新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困惑,譬如:如何获得优异的学业、如何融入宿舍、班级、学院的集体生活等,他们迫切需要亲人或辅导员给予帮助和指导。辅导员和家长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优缺点以及上大学前的生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帮扶措施,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混合料装车运输时需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从而形成连续工作链。为防止装料时发生混合料离析,需派专人指挥采用三次装料法放料:遵循车厢前、后、中装料顺序。为防止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热料热量流失过快,应布置毡布裹附,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车辆制动次数[3]。
[ 参 考 文 献 ]
[1]易传剑,徐凌.走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海洋出版社.
[2]曲建武.爱是教育的灵魂.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D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4-0029-02
* 新形势下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探析(课题编号:FY201724)。
** 作者简介: 蒋曙光(1979-),男,汉族,湖南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适应性教育论文; 特征论文; 有效途径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