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新词论文,当代论文,竞争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前言
国内和海外各地华语文在词语上存在不少差异,除了原有的方言词汇以外,主要是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衍生的新词不同。这些新词在产生的初始阶段,大多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从而呈现多元化倾向。这些不同的形式在产生之后即开始竞争在当代汉语的地位,因受社会、文化条件和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其结果是有的形式使用频率趋高,有的形式使用频率趋低,甚至废弃不用,有的形式始终只用于某一地区,也有相持不下,并行不悖的。将这些在不同地域产生的新词进行比较研究,无论从社会语言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有意义的。
近年来,在社会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的领域内,对于不同地区使用的汉语的比较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虽然这些成果大多属于纪录性或描述性的比较和泛泛的讨论,而缺乏全面的语料、量化研究和系统比较,并未提供详细的论证数据以及更有价值的综合结论,虽然也提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实际问题。比如表达同一个新的概念,词汇形式有多少?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大陆境内有什么独特的语言变化?海外各地区的变化又如何?它们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怎样?各地华语文之间的互懂度有多高?但是还缺乏有关语言发展方向、速度、起因等方面的理论建树。为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个涵盖各地区并具备相当数量的共时语言资料库,以供研究者用足够的语例来做全面的、数据性的研究分析和探讨。
研究词汇与研究语音、语法又有所不同。一种语言中的语音或语法系统是封闭性的,找一个合适的发音合作人(informant)提供语音和语法资料,如果问题表(questionnaire)或调查项目得当,所得的资料可能有较高的代表性。但是词汇是开放性的,难以穷尽的,词汇牵涉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个人或少数人收集的语料,其代表性令人怀疑。尤其在社会变革剧烈的年代和不同文化频繁接触的时代,更是如此。词汇变化本来就比语音和语法快,在这样的时代变化更快。如果研究者采用自身反省、推理的方法来探讨一个语言现象,难免有遗漏。如果采用随机抽样的实地调查方法,简单地把结论延伸到整体,也往往缺少说服力。不过,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宽,以一个群体的语言现象的总和作对象,就会使结论较为可信。现代信息科学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方便的条件,使我们有可能处理大量的群体语言资料,也可以有计划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抽样。
可以用于比较研究的语言资料,新闻报章是相当合适的,尤其是那些在当地有代表性的受欢迎的综合性报章,它们能最直接、最迅速地用书面语言传送现实社会及大众所关注的信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报章文字也最能反映其时其地读者所处的社会及其所使用的语言。
基于上述认识,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于1994年建立了《各地中文共时语料库》(LIVAC:A Synchronic Corpus of Linguis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Communities)。每隔三天采录一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台北、澳门和新加坡七地主要报刊的语料。内容包括社论、第一版的全部内容、国际和地方版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特写和评论。至今储存的语料已近9300万字、49万词条,可供上网检索,也可用作多方面研究与开发IT的基础。
有了这样的语料库,就可以就不同的专题,选取相应的资料,把它们展现在同等的“视窗”内,既可以在同等可靠的客观条件下观察到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群体语言使用情况,又可以观察到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群体语言使用情况。通过视窗来搜集和观察语料可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并且可以实现定量研究。
本文所依据的语料即取自这个语料库,包括与下述六地报纸相关的语料: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时间跨度为1995年7月至2001年6月。
当代汉语的新词,除了各地新产生的方言词汇以外,大多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所产生的外来词,以及由这些外来词衍生的词汇。本文选择其中一些常见的外来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涉及几个方言词。
对“外来词”(loan word)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就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
狭义论者主张外来词只是指语音上借用的词汇,而不是指只是语义上借用语音上不借用的词汇。例如认为“摩托车”是外来词,“火车”不是外来词。他们认为,不仅分析音位时不允许考虑语素或语法层面,而且研究外来词也不能涉及非词汇因素,如社会和文化及其影响。
广义论者则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外来词,不仅以语言学的视野,而且也以社会和文化的视野来研究来自外语的词汇,不管它是语音上的借用或是语义上的借用。例如认为“摩托车”、“火车”都是外来词。从这个观点出发就不必考虑外来词与外语原词在语音上是否相同或相似,这样做有利于研究语言与文化更广泛的关系。广义的观点允许尽可能分析文化在语言接触中的地位和影响。显然,广义的观点更接近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广义的观点还有助于对不同地区的外来词进行比较研究,因为有的外来词在甲地区是音译的,在乙地区则可能是意译的。如上海的“胶卷”,香港称为“菲林”。
本文采用广义的观点来寻求和研究当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二 新词地区分布、出现频率及其所占百分比的统计
我们调查分析了42组157个新外来词,以及5组23个带方言特征的词汇。使用频率的升降是衡量词汇竞争力的尺度,所以本文的统计以词汇在各地的使用频率作为基础。本文将每组词汇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列成一张表格。表心是每一个词在每一地出现的频率占总频率的百分比。例如,“电子邮件”在各地出现频率的百分比如下:香港14.67%,澳门18.31%,台湾10.06%,新加坡22.94%,上海23.34%,北京10.66%。表的右端所列是每一个词在六地出现的次数占本组全部词出现频率的百分比。词汇的排列以百分比的高低为序。
三 本文的主要发现
3.1 新外来词始生的多元化倾向
一个新的外来概念输入初期,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往往有两个或多个词语来表达。例如internet共有12个相对应的外来词(见表1)。除了“英特网”只用于上海外,每一个词都用于两个以上地区。其中“互联网”在香港最常用,“网际网络”在新加坡最常用,“因特网”、“互联网络”和“信息网”、“交互网”在北京最常用,“网际网路”在台湾最常用,“国际网络”在澳门最常用,“交互网络”在上海最常用,“讯息网”在北京和台湾都常用,“国际网”在香港最常用。
表1 互联网(internet)
3.2 方言词汇在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渗透
在不同地区产生的新词在地区之间往往互相渗透。例如“的士”本是港澳粤语词,今北京和上海也用。“计程车”本是台湾闽语词,今香港、澳门、新加坡也用,见表2。
表2 的士(taxi)
“泊车”(park)本是港澳粤语,今新加坡、上海也用。“拍拖”本来是粤语词,今台湾、新加坡也用。“资讯”本是海外汉语,今大陆也用。只有“德士”仅用于新加坡,“差头”仅用于上海(旧时上海的出租汽车按时付费,20分钟为“一差”。“一差”意谓“出一次差”,故称出租汽车为“差头”)。方言词汇的地域界线越来越模糊。
3.3 新词有从南向北扩散的倾向
近二十年来,以外来词为主的新词大都始用于港台,然后向北扩散到大陆。这些新词扩散的方向其实即代表时尚扩散的方向。
“埋单”本是港澳粤语词,今台湾、北京、上海也用。书面形式改为“买单”。这是“俗词源学”的一个佳例,见表3。此词源自粤语“埋单”(也写作“孖”),因为“买”和“埋”读音相同,“买单”在字面上也较容易理解,遂将“埋单”写作“买单”。旧有的词汇“结帐”各地仍用。
其他如“写字楼、巴士”等。“写字楼”始用于港澳地区,上海和北京本来不用,今台湾也用,新加坡少用。今上海使用频率比北京高。新词“写字楼”和原有的词“办公楼”的使用比例,上海为17.7%:82.3%,北京为11.5%:88.5%。“写字楼”仅指“商务用的楼宇”,政府机构办公用的楼宇仍称“办公楼”。
表3 买单
序 词语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频率 总%
1 结帐 11.76 13.45 11.76 14.29 40.34 8.4 100 70.41
2 买单 3.45 3.45 51.72 10.34 24.14 6.9 100 17.16
3 埋单 65
15
0
5
15 0 100 11.83
4 买单费 0 0
0
0
100 0 100
0.59
3.4 新词演变有三种状态
(1)竞争已结束,某种形式已占优势。如“峰会、欧元、黑客”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与之相对应的“高峰会议、最高级会议、欧罗、黑客”。"summit meeting"港台最初译为“高峰会议”,后来缩减为双音节的“峰会”,大陆最初译为“最高级会议”,近年来转用港台译法。见表4。
表4 峰会(summit meeting)
(2)势均力敌,尚不分胜负。如“快递、速递”;“卡通、动画”。除台湾只用“快递”外,其余五地都是“快递”和“速递”并用,六地综合统计,“快递”和“速递”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见表5。从发展趋势来看.谁胜谁负,有待时日,难以预料。
表5 快递(express mail)
(3)井水不犯河水,可能长期对立。如“乳酪、奶酪、芝士”,“笨猪跳、蹦极”。“笨猪跳”或“蹦极”都是音译外来词,源自英语bungy,指一种从高处悬空跳下的运动,运动员需用安全带系住脚踝。“笨猪”两字据粤语读音译出。见表6。造成这种对立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方言。
表6 蹦极(bungy)
3.5 上海地区对外来文化和外来词的兼容性比北京强
文化“兼容性”(compatibility)是制约词汇输入的最重要的因素,包含亲近(accessibility)、投合(agreeability)、熟悉(familiarity)三层意思(邹嘉彦、游汝杰2001)。上海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向来比北京强,所以港澳台地区产生的时尚新词也较容易为上海地区吸收。
“发廊”始用于珠江三角洲,上海和北京本来不用,今台湾少用,新加坡也少用。今上海大量使用,频率超过原有的词“理发店”三倍,并且派生出别地不用的“发廊女”和“发廊主”两词。今北京也用“发廊”,但频率偏低。上海的频率超过北京甚远,见表7。
表7 发廊
“打工仔”本是粤语地区流行的词,上海和北京与之相对应的词本是“民工”,今也用“打工仔”,上海用得比北京多。
始用于港澳粤语的词汇,上海与香港的接近率远远超过北京与香港的接近率。见表8。以“写字楼”为例,设此词在香港使用100次,那么在上海的使用次数为14.78次,在北京的使用次数为8.86次。平均起来算,始用于港澳粤语的词汇在上海的使用率为22.1%,在北京的使用率仅为7.72%。
表8 港澳粤语词汇在上海和北京的使用频率
港澳粤语词
香港%
上海% 北京%
写字楼 100
14.78 8.86
打工仔 100
59.93 5.79
埋单
100
38.51
0
的士
100
10.76 3.75
巴士
100
25.1 2.12
太空船 100
5.59
0
太空人 1006.9
0
泊车
100
29.08 14.52
电邮
100
8.91
0
光碟
100
7.52 7.14
程式
100
17.49 7.86
伺服器 100
7.53
0
菲林
100
4.73
0
速递
100
81.53 6.04
的士高 100
6.11
0
迪士尼 100
5.51
0.63
沙律
100
24.62
0
三文治 100
0
27.66
峰会
100
21.35 26.4
电脑
100 87 56.09
高球
100
32.9 10.66
拍拖
100
3.64
0
安全套 100
10.36
0
%(总计)
100
22.01 7.72
外来词“秀”(show)始用于台湾,目前也还是在台湾的使用频率最高,为321次。这个词或类后缀虽然在大陆各地都用,但是以上海地区的使用频率最高,有52次,构成的新词最多,有14个,即“作秀、选秀、脱口秀、做秀、模仿秀、玫瑰秀、时装秀、猛男秀、内衣秀、状元秀、泳装秀、钻石秀、大选秀、谈话秀”。见表9。
仅见于台湾的还有:歌舞秀、人妖秀、失误秀、倒阁秀、彩妆秀、脱衣秀、舞台秀、影音秀、铜管秀、餐厅秀(以上出现频率为2)、打鼓秀、民主秀、全擂打秀、狂秀、表演秀、轧空秀、保送秀、促销秀、换人秀、换装秀、烟火秀、逼退秀、逼辞秀、电视秀、歌迷秀、歌厅秀、演歌秀、裸女秀、压轴秀、喂鱼秀、槟榔秀、篮球秀、灌篮秀(以上出现频率为1)。
表9 秀(show)
序号
词语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1
作秀5
0
71
99
7
2 选秀8
0
54
10
22
1
3
脱口秀
0
4
10
710
0
4 走秀0
0
25
00
0
5 做秀3
1
11
44
0
6 个人秀
0
0
17
00
0
7 政治秀
3
0
6
10
0
8 开台秀
0
0
0
80
0
9 处女秀
0
0
7
00
0
10
变装秀
0
0
6
00
0
11
服装秀
0
1
3
10
0
12
逆转秀
0
0
5
00
0
13
模仿秀
0
0
3
02
0
14
反串秀
0
0
3
10
0
15
玫瑰秀
0
0
0
04
0
16
时装秀
0
3
0
01
0
17
猛男秀
0
0
3
01
0
18
状元秀
0
0
0
03
0
19
内衣秀
0
0
1
01
0
20
泳装秀
1
0
00
1
0
21
钻石秀
1
0
0
0
2
0
22
大选秀
0
0
0
0
1
0
23
街头秀
0
0
0
1
0
0
24
乐队秀
0
1
0
0
0
0
25
谈话秀
0
0
0
0
1
0
26
慌言秀
0
1
0
0
0
0
总频率
21
11
278
4252
8
来自台湾的“幽浮(UFO)、打造、整合、眉眉(女网友)”有待进一步调查。
3.6 新词的音节数目有趋简的趋势
新词的音节数目有趋简的趋势,即音节少的形式竞争力强。例如“电脑”始用于台湾和港澳,“计算机”始用于大陆。目前“电脑”的使用频率在上海和北京都超过“计算机”。见表10。
表10 电脑(computer)
用“电脑+后加成分”构成的词语有59个,其后加成分是:化、卡、史、台、局、狂、系、店、性、房、板、版、狗、盲、股、亭、型、城、室、屋、界、科、员、展、库、书、桌、班、站、纸、迷、商、族、组、通、部、章、单、报、椅、街、费、业、节、罪、署、网、厂、热、课、学、战、灯、馆、营、键、虫、类、体。但用“计算机+后加成分”构成的词语只有14个,其后加成分是:化、仔、局、系、房、所、室、界、班、业、网、课、赛、类。“电脑”比“计算机”的结合能力强得多。
“电子邮件”也有将被“电邮”取代的趋势。
“台风”的正式名称“热带风暴”于近年推出,但是至今仍不能胜出两音节的旧词“台风”。
双音节词加上一个后缀或类后缀构成一个新的三音节词,这是当代汉语新词构成的重要途径,"2+1"也比"3+1"更符合汉语的音步特征。
音节数趋简的例子还有:
电冰箱→冰箱,流动电话/行动电话/手提电话/随身电话/无线电话→大哥大→手机,出租汽车→出租车→的士/差头,桑塔纳车→桑塔纳→桑车,公共汽车→公交车→巴士,最高级会议→高峰会议→峰会,高尔夫球→高尔夫→高球,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手提电脑/袖珍电脑。
外来词的双音节倾向由来已久。下面举些国名的例子:美利坚→美国,法兰西→法国,德意志→德国,英格兰→英国,“荷兰、印度、瑞士、波兰”因为已是双音节,故不必称为“荷国、印国、瑞国、波国”,而“印度尼西亚”因为是多音节,故常简称为“印尼”。
今称“桑塔纳车”为“桑车”,与以前称“法兰西”为“法国”,原因相同。
3.7 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
香港和澳门之间的接近率是最高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两地的方言相同,都使用粤语,并且交流也非常频繁。
新加坡和台湾都有闽语的方言背景,但是新加坡还是与港澳比较接近,而与台湾较为疏远,这可能是因为当代的新加坡与港澳的交流更多。
始用于港澳粤语的词汇,上海与香港的接近率远远超过北京与香港的接近率,但是综合起来看,与港澳台的接近率,上海略逊于北京。上海的报章词汇还是有相对的独立性。见表11。
表11 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表
加权
香港
澳门台湾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香港
100.00 58.60 44.29
50.65
29.39
33.09
澳门
58.60
100.00
39.39
48.34
40.41
41.96
台湾
44.29
9.39
100.00 41.81
31.06
38.76
新加坡
50.65
48.34
41.81
100.00 38.44
37.82
上海
29.39
40.41
31.06
38.44
100.00 54.28
北京
33.09
41.96
38.76
37.82
54.28 100.00
未加权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香港
100.00 55.63
47.33
53.12
29.37
37.36
澳门
55.63
100.00 39.63
46.77
37.36
40.26
台湾
47.33
39.63
100.00 49.01
34.00
46.59
新加坡
53.12
46.77
49.01
100.00 41.88
45.29
上海
29.37
37.36
34.00
41.88
100.00 54.25
北京
37.36
40.26
46.59
45.29
54.25
100.00
4.讨论
4.1 新词始生阶段的多元化和竞争力
汉语新词的始生阶段的多元化倾向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第一,当代汉语新词大都是最初出现在各种媒体的外来词,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有人用音译,有人用意译,音译又会有方言的差异,而有分歧。第二,当代汉语的各大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的地方文化和方言背景差异相当大。
所谓“新词的多元化”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不同韵地区使用不同的词汇,二是指同一地区也可能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同一个新概念。各种新的形式产生以后,就进入互相竞争的阶段。
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的词汇以及其他语言成分的竞争力,除了语言内部的规律之外,就社会和文化背景来看,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
(1)政治竞争力,主要指政府的语言计划或语言政策有利于哪一种方言。例如在中国,官话的政治竞争力最强。
(2)文化竞争力,指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强势还是弱势。例如在香港,粤语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是强势文化。
(3)经济竞争力,指民系经济地位的高低。例如在旧上海,苏北人的经济地位很低,所以其方言的地位也很低。
(4)人口竞争力,指民系人口的多寡。在不同民系杂居的情况下,人口竞争力才会发生明显的作用。如台湾的客家人比闽南人少,是客家话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文字竞争力,指某一种语言有无文字,或文字化的程度如何。粤语的文字化程度较高,所以有可能用于报纸、杂志的部分版面,特别是娱乐版、通俗文艺版和广告版,从而取代顶层语言——普通话的部分功能。
就当代汉语的新词竞争的情况来看,最重要的是文化竞争力,其次是经济竞争力。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政治竞争力似乎不起作用。新词在当代汉语各地区扩散的方向和优势文化扩散的方向相一致。
4.2 优势文化和优势方言的变迁与汉语外来词输入途径关系密切
现代汉语中的有一部分外来词是通过方言进入书面语的。
50年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在上海,汉语的优势方言是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的大量外来词是通过上海话进入书面语的。有时候仅根据书面形式很难判断某一个词是在哪一种方言产生的,例如“自助餐、飞碟、自选市场”。也可能一开始就是书面语。比较容易判断的是音译的外来词。因为方言的音系不同,所以可以从外来词的书面形式及其读音,并对照外语原词的有关音节,来判定它是通过哪一种方言吸收的。例如英语
有的外来词在上海的写法与在广州或香港不同,现代汉语采用的是上海的写法。
上海写法 粤港写法 英文
上海写法 粤港写法
英文
色拉
沙律
salad
马达 摩打
motor
巧克力
朱古力
chocolate 卡片
咭片
card
三明治
三文治
sandwich 冰淇淋 忌廉
cream
白兰地
拔兰地
brandy
沙发 梳发
sofa
车胎
车呔
tire
高尔夫球 哥尔夫球
golf
盎司
安司
ounce
以上这些外来词都是19世纪前半叶产生的。最近20年来,现代汉语中新产生的外来词几乎都是通过香港粤语进入书面语的。
现代汉语里来自粤语的外来词举例。
还有不少香港粤语词进入当代汉语书面语,如“发烧(友)、帅呆、靓、大鳄、物业、业主、会所、入伙、搞定、煲”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吸收外来词,上海和香港各行其是,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近年来上海吸收外来词多从香港转驳,如巴士(用于“巴士公司”。此词旧上海写作“白司”,久已不用)、麦当劳、牛仔裤、T恤衫。这是上海方言的文化竞争力减弱的表现。
近年来从上海话进入书面语的外来词,就笔者所见似乎只有“手机”一个。“手机”近6年在上海的出现频率是579次,远高于其他各地。在6地出现的总频率是。1491次,占各种同义词出现频率的37.75%,出现频率最高,它在各地的出现频率也是逐年提高,以至目前在4地都已高居首位,在香港为次常用词,在澳门的使用频率仅比次常用词“手提电话”少一次,见表12。但是“手机”的取胜也可以用语言内部结构因素来解释。
表12 手机(mobile phone)
4.3 外来词的音译和意译竞争问题
就目前的资料来说,看不出音译和意译,哪一种竞争力更强。
4.4 汉语各地区的词汇差异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和规范
考虑到汉语书面新词的多元化倾向和丰富多彩的地区差异,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范围应该大大拓展,而普通话的词汇规范似乎也不必囿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