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捆绑式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伍成松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呼吸机捆绑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呼吸机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治疗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临床死亡率、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24h后的血气指标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捆绑式呼吸机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对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几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其还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捆绑式治疗;有效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肺内原因或肺外原因所引发的顽固低氧晕血临床综合征[1]。在临床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及指端发绀、胸闷、血痰和咳嗽等临床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就会出窒息意识障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2]。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呼吸机治疗促使对于促进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以我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患者展开呼吸机捆绑式治疗,对比评价常规呼吸机治疗方式与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方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7±10.2)岁,其中急性胆囊炎4例,肠梗阻3例,重症肺炎8例,急性胰腺炎10例,多发伤5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1.2±9.7)岁,其中重症肺炎11例,多发伤9例,肠梗阻4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胆囊炎1例,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呼吸机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予以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首先,对患者采用躺卧姿态,并将床头抬高30度;其次,对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并置入气管套管并连接呼吸机(呼吸机的模式设定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潮气量设定为5~10mg,氧浓度设定为50%~100%,呼吸末正压值为15cmH2O),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8次,并根据血气检测值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再次,每天早上8点将患者唤醒,并停止使用镇痛类药物,当确定患者达到脱机条件后,行脱机并拔管,并在拔管后应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防止患者出现消化溃疡;最后,每隔2小时医护人员都应当对患者采用声门下吸痰操作,并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呼吸机及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时间和死亡例数等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版本:SPSS 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肺内原因或肺外原因所引发的顽固低氧晕血临床综合征[5]。其发病原因复杂且繁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会伴随这病因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一般情况下,ARDS的病因分为两类,分别是肺内原因和肺外原因。其中,肺内原因包括有毒物质吸入、肺挫伤、淹溺和肺炎等;而肺外原因则包括休克、高危手术、胰腺炎、药物中毒、大量输血和全身感染等[6]。并且,按照病院的不同,ARDS还可以分为生物致病原和非生物致病原两种,生物致病原是由细菌、真菌与病毒等病原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而非生物致病因则是因酸性物质、机械通气相关损伤或药物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7]。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部分ARDS患者采用捆绑式呼吸机治疗,得出采用捆绑式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研究对象临床死亡率、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采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24h后的血气指标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其特有的口腔护理,抗凝治疗和防溃疡治疗的方式,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通过脱机拔管的治疗方式,缩短治疗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利用捆绑式呼吸机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对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几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其还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斯亮,刘华石,舒健,等.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37-38.

[2]刘国霞.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8):102-103.

[3]周云.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168-169.

[4]安艳丽.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ARDS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66-67.

[5]刘杜姣,朱运奎,王舒.呼吸机支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69-70.

论文作者:伍成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捆绑式治疗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伍成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