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对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该类患者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探讨有效治疗对策。结果:结合分析可知情绪过于激动、劳累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等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在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下,本组患者中存在显效3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7.5%(39/40)。经随访可知,本组患者在2018年6月2例出现脑卒中,1例死亡。结论:心脏病诱发因素较多,且存在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将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必须结合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性降至最低。
关键词:心绞痛;临床特点;治疗分析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analysis of 40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eview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Combined analysis showed that emotional excitement and fatigu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unstable angina. At the same time,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fat and obesity are also the main causes of unstable angina in patients. Under drug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re were 30 cases of effective and 9 cases effective in this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5% (39/40). After follow-up, patients in this group had stroke in 2 cases in June 2018, and 1 patient died.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ducing heart disease, and there are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which will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patient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give targeted treatment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on patients.
Key words: angina pectoris;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alysis
心血管疾病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常见病症,也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病症[1]。其中心绞痛为并发率较低一类心血管类病症,治疗难度较大,存在极高致死率[2]。结合患者情况,心绞痛主要分为三种,即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以及初发心绞痛。出于提升临床对该类患者诊治效率的目的,我院就对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心绞痛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本组患者中存在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35-73岁,均值在(43.74±1.67)。伴随有高血压7例、高血脂22例,糖尿病6例,5例为肥胖患者。所有患者均与WHO所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相符。
1.2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症情况以及以往病史等进行详细询问,并对血压、心肌酶以及心脏超声等进行检查。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部分较严重患者则采用介入治疗进行辅助治疗。
若经治疗后,未出现心绞痛症状,通过心电图检测发现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若心绞痛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测发现ST段改善明显,则视为有效。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且心电图无任何改善,则视为无效。
2.结果
结合分析可知情绪过于激动、劳累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等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在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下,本组患者中存在显效3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7.5%(39/40)。经随访可知,本组患者在2018年6月2例出现脑卒中,1例死亡。
3.讨论
心绞痛为临床较特殊一类心血管类病症,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病发较为突然,发作前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约有10%左右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危及到患者生命。当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将出现剧烈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结合相关学者[3]研究可以发现,导致该症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进展,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以及血小板凝聚等。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发现,心绞痛主要出现在该类患者休息时,且出现于治疗前30d内,患者轻微活动均存在诱发心绞痛的可能。在诊断上,心电图检测中非ST段出现异常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可确诊为心绞痛。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侧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静息性心绞痛主要发生在患者休息过程中,且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2)初发心绞痛,发作时多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且疼痛较为剧烈。(3)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该类患者多伴随有对应病史,在30d内持续恶化且加重,发作次数不断增加,时间延长。
临床对于心绞痛的诱发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结合临床实际可见,该类患者多存在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症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症的相关性因素。同时,在病症不断发展下,心绞痛将向放射性疼痛发展,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发作频率将持续增加。临床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为主,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7.75%,效果较好。
此外,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劳累过度以及情绪过激是导致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症也将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发几率。可见,临床治疗中,除需要对治疗方案不断进行完善,更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等加以重视,指导患者养成积极乐观心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运动。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疾病的病发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为实现对该症的有效预防,临床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病症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健康指导工作加以重视,增加患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防范意识,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先涛.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2:88-89.
[2]宁家勇.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89-90.
[3]木拉里·黑亚孜,玛力亚·哈布力.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8:5-6.
论文作者: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心绞痛论文; 患者论文; 不稳论文; 病症论文; 高血压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