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现代贸易流通体系的构建_电子商务论文

中国农村现代贸易流通体系的构建_电子商务论文

我国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商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商贸业与农村商贸业无论是在商业网点建设,还是在业态结构、空间布局、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相对落后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已经严重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一)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集中度差

由于农村市场需求分散,批量较小,且大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大型的流通企业在分散无序的农村市场面前或犹豫不决或不屑一顾,国有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零售网点极其薄弱。供销社系统基本上一直是农民组织商品流通的主渠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供销合作社多实施柜组承包,农村市场几乎成了个体经营者的独家天下。加之零售业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较高,造成农村市场低层次个体商业急速发展,给企业规模带来浓厚的细小化色彩,使得零售业的集中度低,零散度高达90%以上,产业竞争力相当低。个体经营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市场、对产品、产业的营销知识基本上从经验中得到,使得零售业态经营者素质整体偏低,也为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提供了便利。

(二)农村零售业态结构单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商贸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商贸流通和商业网点的规划引导。由于农村商业网点的“小、散、乱”,商业网点的业态大多是传统的夫妻店、杂货铺、代销店,既像百货商场,又像超级市场,经营能力小,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低,没有明确的业态定位。而且,由于大部分农村店铺的硬件条件较差,经营者考虑短期效益的居多,加之扩张资金和相关知识的缺乏,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对商贸流通业态进行升级换代。单一、落后、无序发展的零售业态格局,严重影响了农村商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村“商流”、“物流”不畅

农村商贸流通业主要担负着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消费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从外面运进来,同时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运出去的任务。由于农产品营销网络和农村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农民购买商品也好,卖出农产品也好,都十分不方便。有的乡镇,就根本没有专门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和农产品收购网点,农村消费市场大部分是以路为集市、以简易棚为摊点,规模偏小、设施简陋、场地狭窄,导致农村流通渠道不畅,使“买”与“卖”之间经常出现脱节和断层,交易成本很高。不畅的农村“商流”、“物流”,必然对给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带来障碍和困难。

(四)农村商贸业人才严重缺乏

除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外,消费观念对消费什么、如何消费、消费多少等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和理财观念较为落后,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适合的地方。最严重的是商贸业人才一般都不愿扎根农村,人才的缺乏也是农村商贸业发展不好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商业文明的传播、经营模式的转变等都需要人来完成,要改变落后的农村商业发展格局,适当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经商人才也是十分必需的。

(五)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低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商贸业对农村商贸的劳动作用还不够,城市商贸企业对农村的辐射范围不广,辐射力度不够,城乡商贸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在大部分农村,存在着商业网点布局零乱,网点建设落后,农村消费市场尚不规范,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在商务部“千镇连锁,万村便利店”工程启动后,农村商贸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二、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索:构建我国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体系

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安全消费保障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系统中的各要素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建设成立体性、开放性、高效性、网络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从而有效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

(一)以发展农村连锁为主要手段,构建农村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从现代流通业和国内外商贸发展经验看,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一种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连锁,是发展农村商贸业的主要手段。

我国9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分布在祖国广大疆域的角角落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不相同,南方、北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各异,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有“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的传统。因此,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具体到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县和乡镇的连锁经营模式可以做出一些具体的改变。如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设备比较齐全,农村居民消费实力比较强的地区,除了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连锁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拥有较强的管理实力的批发市场、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实行连锁经营和发展。

2004年8月份国务院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国家鼓励优势流通企业用连锁经营方式完善农村流通网络,采取多种方式开拓农村市场。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将超市、便利店等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一体的连锁经营网络,是发展我国农村商业网点的现实可行路径。关于构建以超市为主力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有如下实施策略:

一是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已经在城市中发展很好有影响力的大型超市或卖场作为发展农村连锁的龙头企业,在乡镇发展自己的连锁超市,在乡村发展自己的连锁便利店,使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要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的作用。在新一轮的农村市场的争夺中,供销社全国总社提出了“双线复兴”和“小超市,大连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地方政府和各大型零售企业进军农村市场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级供销社的资源和网络优势,通过合作、并购等手段开拓农村市场;

三是要适度开展多业态经营或专业化多品种经营。一个零售企业可以经营多种零售业态,每一种业态适合不同目标市场特定的需要。我们农村的零售连锁网络应该由便利店、超市、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等零售业态组成,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经营不同的零售业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四是必须把好商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关。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农民百姓生活品质和基本保障的大问题,作为连接农民和供应商的流通行业经营者必须承担起“把好质量安全关”的责任,让老百姓真正过上“买的放心,吃的舒心,用的称心”的日子。

商业网点建设是发展农村商贸业的基础设施,以乡镇连锁为主要形式的完善商业网点体系是发展我国农村商贸业的前提。

(二)构建与农村商贸业发展相配套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既包含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控制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农产品销售系统,也涵盖了以农村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物流运作系统。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尚处于商流和物流合二为一的阶段,呈现以下特点:农产品生产者的采购和销售运输主要依靠自行解决。农用的生产和消费资料在进入农户之前主要由生产部门和和收购部门负责,没有专业从事运输和保管的第三方物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应的机构有着严格的地域和行政区划上的限制,机构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物流设施重置现象严重;从供应链来看,各个供应链的商流和物流随着物权的转移而断裂,商流环节众多,不利于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

构建与农村商贸业发展相配套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要成为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不仅要求自身物流系统及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具有较高的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较低的综合成本,而且要求对区域内的物流活动及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重要影响,对周边地区的物流运作要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这些中心包括农产品采购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分捡运输中心、储存保管中心、农产品供应服务中心、城市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等。通过对区域物流中心点的建设,强化本区域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管理、经营运作、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中的区域中心地位,成为区域物流活动或物流组织管理的枢纽。

二是建设区域物流网。农产品的区域物流网建设应该是一个集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配送的过程于一体的网络建设。区域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应形成以批发配送、仓储中转、水运直达运输、公路快速运输、航空高速运输、铁路大宗运输和信息即时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体系,构建满足区域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产品区域快捷配送网络,支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三是设计区域配送中心的层次结构。如一小时高效配送圈。在该区域周边地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及配送中心体系,以此为依托,服务于都市商圈内农产品加工、农贸市场、大型超市;24小时内分捡及终端配送物流圈。以城市为中心,对内服务于经济区内的地、县级城市及乡镇,对外服务于全国的中心城市,满足商品集散的需要;48小时内与国外物流网络接轨的国际物流圈,完成国内外物流的一体化。

此外,还应整合现有运输资源。整合铁、公、水、空运输的网络,构建现代综合立体的交通运输平台。当前在加快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的同时,还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发展多式联运。

(三)构建与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相配套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从长远来看,要真正建成我国农工商一体化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现代化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着以下主要障碍:

一是适合我国农村市场特点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缺乏。当前信息技术开发中,面向农村、农业的应用信息技术成果很少,普遍缺乏具有综合性、多项信息技术集成、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成果;缺乏具有适用我国农业国情的二次开发农业系统信息工具,使得农村连锁经营的电子商务建设缺乏技术支撑。

二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制约着农村连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地区和部门管理体制和财政上的“分灶吃饭”使得农村连锁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来自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重重限制。连锁经营的企业因在本行业、本区域的“贝壳”里,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的管理和扩张,因此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失去了实体网络的依托。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国虽然已加快各种信息网和高速信息公路的建设,但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要达到省、市、县、镇、乡、农户的联网,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网络化水平低,基层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硬件环境缺乏,造成农业信息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四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撑条件有待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网上支付的不可行,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性,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也直接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成败。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备,商业信誉不高,零售连锁业本身存在的弊病等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都不同程度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创建B2F(Business to Farmer)电子商务模式是比较可行的思路之一。

1.构建农村B2F电子商务模式。B2F模式是不同于B2C(Business to Consumer)模式,也不同于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的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它是一种适应当前农村连锁经营,符合农村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即连锁企业对农户的模式。在B2F模式中,农户既是向连锁超市或其他需求企业提供农产品的供货方,同时又是连锁超市和农资产品生产商的消费者。在B2F模式中,农户和连锁企业、农资企业之间除了有信息流的双向交流外,还有物流、资金流的双向来往。连锁企业和农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通过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把适合农户需要的产品配送到终端的零售店;同时还向农户发布市场信息,告诉农户市场上农产品供求的最新动向,让农户的农产品快速进入消费市场。可以说,如果B2F模式能够在我国广大农村得以运行,对我国广大的农民、农村商业的经营者和农资经营者等来说,都将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2.充分利用多种通讯工具逐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由于我国农村电脑普及率低,农民文化素质不太高,可以考虑采用手机上网、固定电话等形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到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的比率已经达到31.4%,也就是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手机。手机上网既方便,又容易操作。农村连锁业可以与通讯服务的运营商合作,由政府推动,建立手机、网络信息电子商务。如台州联通利用自身的综合业务优势,目前已在金融、保险、水利、农业等领域提供了各种信息化服务,帮助各级党委、政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出的“台州农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农民们只要依靠手中的手机就可以查看各大网络上关于农产品的基本信息,非常的方便,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居民购置计算机设备耗费大,经济负担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操作困难的麻烦。此外,固定电话在农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几乎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家中都有固定电话。随着农民百姓购物观念的转变,电话购物也将成为农村居民所喜欢的购物方式。

当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涉及到农户、商户、运输企业、银行等多个市场主体的系统工程。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渐次推进将是较为适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标签:;  ;  ;  ;  ;  ;  ;  ;  ;  

中国农村现代贸易流通体系的构建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