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潘洁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常规组)至2018年10月(对照组)分别接收7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投诉率为2.67%,依次低于常规组的17.33%和18.6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高于常规组的77.33%(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改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借鉴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风险;投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34-02

急诊科人员流动量大,收治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加之环境污染指数相对较高,成为院部安全管理的重要部门。另外,急诊科护理工作繁重,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急诊分诊护理质量,本院于2017年7月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现结合对照研究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收治75例急诊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对象,纳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即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7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象。150例入选者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为32~64岁,均龄为(45.82±3.25)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常规组 按照传统护理模式实施急诊分诊护理管理,由上层领导不定期评估与检查急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

1.2.2研究组 (1)标识管理。急诊就诊患者匆忙入院往往难以明确区分门诊和急诊区域,为方便患者就诊应在相应区域设置醒目标识,避免患者误入。同时,大部分患者并不清楚分诊流程以及不同科室的具体位置,应在急诊分诊中心墙面张贴分诊流程图,并设置指引牌标注科室走向,为患者节省更多时间用于诊疗和急救。(2)明确分诊服务规范。对分诊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专业培训使分诊护理人员将急诊分诊标准流程熟记于心,避免因慌乱而出错。同时,提高分诊岗位职位要求,分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任职,确保准确识别、评估危重症患者并在患者就诊时能够准确为其佩戴相应手腕标识进行区分。另外,为避免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院部应积极储备人才,合理安排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精神压力过大或丧失工作热情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3)风险管理。在急诊分诊护理流程中潜在诸多风险因素,护理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将安全隐患汇总并集中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安全、法律、责任意识的强化和相关知识的提升,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的测评采用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下发至患者自行逐项勾选,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统计,满意度等级分为十分满意(不低于90分)、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低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

研究组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各发生1起,常规组风险事件发生13起,投诉事件发生14起,两组比较研究组呈明显优势(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护理人员在接待各类就诊患者时,需要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科学分诊,同时还需要对症予以护理服务,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救治效果[1]。笔者认为,在医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作为医疗机构医学和服务水平的代表,急诊科应该积极探究切实有效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改进对策,通过筛查风险因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维护患者利益。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环境、护理人员是急诊医源性风险因素,首先应优化标识管理和消毒水平,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和交叉感染防范能力进行强化培训,其次需完善相应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在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准的同时减轻其工作压力,从多方面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投诉率为2.67%,依次低于常规组的17.33%和18.67%(P<0.05),表明实施安全管理能够规避风险事件,减少护理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和投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高于常规组的77.33%(P<0.05),提示安全管理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和利益,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改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借鉴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兰青.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72+179.

[2]章名超.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161-162.

论文作者:潘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