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践论文_简允诗

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践论文_简允诗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实质上是把微课与电子书包结合,借助互联网数据,将师生的微课作品上传至电子书包平台,开展生生互学、师生教学、资源共享学习。这既是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创新的表现,更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体现。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实践,需做好课前培训、课中运用、课后评价三方面工作,使整个实践过程成为一个集“培训、实践、评价”于一体的完整的学习过程。经过多年实践,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践取得明显的效果,它使历史课堂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学习态度从被动变得主动、学生的学习收获从知识转为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书包 微课

电子书包,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教育”的体现之一。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集电子课本阅读、学习资源管理、学习档案记录等功能于一体。我校使用的电子书包设置有网络学案、互动讨论、在线作业、测试反馈、辅导答疑、错题统计六大学习模块。借助互联网数据,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能实现生生互学、师生教学、学习管理的作用。

微课,互联网时代的 “新课”,与快课、翻课、慕课、私播课、云课堂等并称六大互联网“新课”。它以微视频为核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是一种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制作方便、使用便捷的特点,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一、互联网+微课教学实践的需要

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实质上是把微课与电子书包结合,借助互联网数据,将师生制作的微课作品上传至电子书包平台,开展生生互学、师生教学、资源共享等学习和教学活动。这既是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的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创新的表现,更是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实现互联网+教育融合的需要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为了促进教育的改革,而且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背景,最有利的办法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正是互联网+教育融合的体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二)推动新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创新教学方式,改“以教为本”的灌输型教学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然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本本主义”,广大学生依然被动学习,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亟待调整和变革。微课的出现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使教学内容的主题突出,并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无论将它用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都能节约一些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历史核心素养已经取代历史学科知识成为历史教师的教学中心。发展学生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每位历史教师的责任。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历史微课,改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从学习者化身为授课者,指导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历史,像侦探破案一样求证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观,对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微课教学实践的尝试

合作与竞争是激发学生制作历史微课的最佳动力,做到“培训、实践、评价”三位一体,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成的学习过程。

(一)课前培训——做微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组建不同的微课制作小组,通过教师辅导组长,组长辅导组员的方式,把微课制作的技术及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微课作品。学生制作的微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录屏软件进行PPT录屏,如:超级录屏、屏幕录像专家,这种方式通常录制静态的陈述性历史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种是使用视频制作软件制作短视频,如Camtasia Studio、绘声绘影,这种方式可以录制社区调查等动态的研究性活动。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培训上,教师需要注意要把计算机技术较强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里,平衡每个小组之间的技术差异。但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学生的电脑技术一般不会差,有的学生技术甚至比历史教师更强,所以我们通常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微课内容的指导上,如:内容处理的思路、资料收集的途径、微课讲解的严谨等等。

(二)课中运用——展微课

一节历史课往往只有40分钟,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微课作品都在课堂中展示,只能选择优秀作品展示或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录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制作的微课作品更多是在互联网上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正是互联网+微课在历史课堂中深度融合的优势所在。学生通过互联网进入到电子书包平台,把自己所制作的微课作品,上传至教师指定的位置,或以数字资源包的形式推送至平台,或根据教师设置的论题,以跟帖方式推送至讨论区中,作为一个话题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学习。这样,学生的微课作品在互联网中得到充分展示,历史课堂也跳出了40分钟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得以延伸。

(三)课后评价——品微课

鉴于课堂评价的空间有限,学生的微课作品更多是采用课后评价的方式进行。同学们的微课作品上传至电子书包平台后,其他同学将对其进行阅读学习、点评留言。每个班组建微课作品评分小组(一般由组长担任评委),定期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分,每学期两次(期中和期末)教师进行公布反馈,并把评分结果作为学生开放性考试成绩。这样,整个互联网+微课的学习方式,就能集“培训、实践、评价”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表1:《2017年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学生历史微课制作评分表》

三、互联网+微课教学实践的效果

为了检验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笔者在任课班级的学生中作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得到学生的肯定,其有教学有效性也得到验证。

(一)历史课堂从单一走向多元

以往同学们学习历史,基本上依赖历史书籍及历史课堂,但自从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同学们历学习历史的途径从单一变得多元,他们的历史课堂不再限于校内,而是不断地往校外延伸,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社区实践等都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地方,同伴制作的并上存到电子书包平台中的历史微课,更是大家定期阅读的学习资源。学生杨川粤感慨说,“如今互联网发达,课程教育进入了数据时代。多媒体教学越来越符合人类学习的方式与特征。而我作为一名学生,有幸能得到一个机会,去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制作帮助人们学习的课程。” 学生麦梓洋也说到,“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对这个知识点再次进行了学习与复习巩固。为了使讲课的范围更广泛,我查找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课外资料,这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又让我对这方面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微课虽小,但所蕴含的内容与知识都是本课众多知识的精华。就和维生素一样,虽然人体内所含量非常微小,但却对人类的生命活动起着重大的作用。对于长篇大论的教师讲课,学生更喜欢看有趣简短的微课,它能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态度从被动变得主动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突破了校园的局限,只要连接网络便可摆脱了课堂和书本的束缚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空间上的自由;而微课以“微学习”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真正实现学习时间上的自由。因此,当互联网与微课结合,学生的学习真正突破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自由学习,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杨川粤对此深有体验,他说到,“平常我们在公交车上玩手机时,我们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微课学习,是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视觉效果,刺激我们的感官系统,更符合人类的学习方式与特征。这样的学习方式节约教师资源,传播方便,又能充分把知识共享。”同时,为了制作一节优秀的历史微课,学生主动到图书馆、博物馆、周边社区调查历史、查阅资料,制作优秀的历史微课与同伴交流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麦梓洋说,“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相当于对这个知识点再次进行了学习与复习巩固。为了使讲课的范围更广泛,我查找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课外资料,这即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又让我对这方面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袁宇晴也说,“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精益求精,是因为专注。如果一个人是真正期盼把一件事做好的,那他就会不断地去改正、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践,是笔者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笔者推行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的探索。今天,此项目虽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效果,但创新教学手段、寻找教学规律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对此研究项目进一步深化,使教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刚.微课与中学巧史教学[D],2016.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论文作者:简允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践论文_简允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