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刘凤姣

华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华容 4142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3例)和观察组(n=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1周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肢体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1周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ADL评分分别为(32.76±5.48)分、(64.27±8.98)分,优于对照组的(18.56±3.45)、(41.2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由交通事故、高能损伤、高空坠落等暴力作用引起头颅损伤,且昏迷时间超过1h或持续处于昏迷状态,伴生命体征紊乱。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较高。经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的病情有重要作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由此,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现将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4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1];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评分≤8分,且昏迷时间≥6h;经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疾病史的患者;治疗前服用过大量镇静剂及未清醒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21~75岁,平均(52.3±2.4)岁;肢体左侧偏瘫12例,肢体右侧偏瘫11例;肌力评分:I级4例,II级14例,III级5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2~76岁,平均(53.6±2.5)岁;肢体左侧偏瘫13例,肢体右侧偏瘫10例;肌力评分:I级5例,II级13例,III级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意义,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和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及高压氧治疗;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待患者病情好转后,积极鼓励患者开展一些随意性的肢体康复功能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脑水肿期:对昏迷患者给予肢体调整,保持正常的卧床姿势,保护器关节功能;患者取卧位,略抬高患者手肘,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屈40°,踝关节背伸90°;帮助被动活动患者进行上下肢活动,上肢作肩外展、肩外旋锻炼、上臂后旋锻炼、指关节做屈伸运动,下肢做膝关节内外旋、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屈伸运动,重复4~5次左右,每次持续3~5min。②病情稳定期:患者主动训练,告知患者双手十指交叉,反复做前屈、外展活动,每个方向15~20次,活动手指,将患侧放置于健侧拇指上,指导患者健手带动患肢运动;患者练习翻身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固定患者膝关节,将患者臀部抬高,让患者自主使用坐便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坐起运动,告知患者翻技巧,指导患者翻身至侧卧位,健侧支撑,将双腿移至床沿,护士将患者骨盆侧压出,稍用力推患侧肩部,并指导患者用力坐起。③恢复期,开展步行、行走、站立等训练,加强上肢康复训练,如握力训练、提放物件,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开展相关训练活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采用艾灸疗法、中医针刺梅花针扣刺夹脊穴疗法,可起到通经活络、补中益气的作用,有效减少神经麻痹痉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3]对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1周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肢体康复效果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1周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且术后肢体偏瘫患者的致残率较高。如何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临床研究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恢复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4]。因此,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敏感度及紧张度,进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由此,本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早期康复训练是重构患者运动反射及加快脑组织侧肢循环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重建患者神经系统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患者肢体尽早康复有重要意义[6]。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康复训练1周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6-97.

[2]皮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68-771.

[3]朱忠凤.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5):33-35.

[4]毋云利.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7(16):2492-2493.

[5]安静,王毓,韩博等.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的护理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9):844-845.

[6]赵京,王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763-764.

论文作者:刘凤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刘凤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