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应用论文_彭慧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别。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SAS评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与7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缓解其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脑梗塞;急性期;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24-02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堵塞引相应供血部位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与寿命的延长,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脑梗塞发病后1~2天内,患者病情与症状往往进行性加重,造成患者紧张、焦虑,对治疗与预后失去信心,对医疗与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医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因此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我院2015年至2016年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导、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重度昏迷及原患有精神障碍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5±10.8)岁;60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5.1±11.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治疗措施、梗塞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内压、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完成各项检查、输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由护士长制定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考核指标、相关规章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人性化护理实施效果。(2)患者入院后态度温和,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胃溃疡等基础疾病;指导患者采取采取平卧位,以利于脑部供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多者及时吸痰,避免痰液引起窒息,意识清晰患者鼓励其咳嗽排痰,病情严重者可行气管切开以改善呼吸功能;躯干、肢体长时间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发生褥疮。(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快,疗效与预后关系密切,因此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体温等,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责任医生处理。(4)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发病,伴有肢体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大多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发病1~2天内还可能存在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治疗护理方案产生怀疑,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运行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如解释脑梗塞的病理过程,症状加重的原因,疾病良好的预期效果等,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保持患者干净、整洁,使患者从心理感受到尊重。(5)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如专人陪护,床旁设护栏。(6)尽早指导患者开展功能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被动肢体锻炼,防止肌肉发生萎缩,病情较轻的患者指导其主动功能锻炼,减少后遗症的发生。(7)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医院的医疗团队与取得的成绩,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2,3]。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状态,40~47分为轻度焦虑,48~55分为中度焦虑,56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得分与焦虑程度成正比。从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及时性等方面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打分,95分以上为很满意,85~94为基本满意,低于84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SAS评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入院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与7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比较

3.讨论

脑梗塞致残率与致死率高达20%~40%,在发病急性期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致死率,减少残疾后遗症的发生[4]。脑梗塞发生的1~2天内,由于突然发病,伴有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往往无法接受患病这个事实,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平对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重视不够,发病后产生自责心理,担心对家庭造成负担,产生恐惧、焦虑,造成血压增高,加重病情;在急性期,病情可能进行性进展,对医疗护理措施产生不满,导致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急性期病情变化迅速,细微的病情变化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措施可能对于疾病的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人性化护理是人文学与护理学结合而产生的现代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人性化,护理质量更高,效果更好。脑梗塞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患病人群,由于发病急,对机体功能影响大,心理承受力比较差,故尤其适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陈智颖[5]在脑梗塞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陈霞[6]对急性期脑梗塞患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我们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焦虑心理明显改善,SAS焦虑评分明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由于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更加仔细、全面,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意识、血压、瞳孔等变化,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后遗症,缩短住院天数多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美丽.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1):98-99

[2]李兴茹.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6):189-190

[3]陈世利.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方式及施行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6):5225-5226

[4]李敏.丹参川穹嗪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疗效及其护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37-138

[5]陈智颖.探究脑梗塞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216-217

[6]陈霞.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应用效果观察[J].药物与人,2014,12(27):253

论文作者:彭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应用论文_彭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