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教育论文,青少年论文,德育教育论文,家庭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之声
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对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整体。所以要想使儿童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就需要三方面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以此形成合力,使青少年从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条件下,保证新一代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的晚年。正确的教育,就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在举国面前的罪过”。这话深刻地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把我们的儿童培养成为未来的优秀公民,培养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早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是少年儿童品德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人生形成思想和成长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否走好关系着人的一生。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敏感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因此,家庭影响至关重要。何者应效法、何者应摒弃、何者应追求、何者应批判、何者应继承、何者应淘汰等,都是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家庭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启蒙、定型等决定作用。对儿童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庭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教育儿童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幼儿期心理品质的形成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时期一旦失误,往往会造成难以纠正和无法弥补的损失,由此看来良好的品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儿童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父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榜样,父母对待老人的态度,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对少年儿童尤其是这样。笔者在生活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凡是家长为人处事正派,个人品德高尚者,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大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反之,家长行为不端,追求享乐,不思进取者,孩子大都是不知上进、不愿学习、骂人打架惹是生非。
二是要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国家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集体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观念和情感。因此,要教育儿童从小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大公无私,使儿童在和小朋友的共同游戏中,友好交往形成集体主义精神。这一时期,父母是儿童直接的最早的集体主义精神典范。父母待人处事的良好品德对儿童集体主义的培养十分重要。儿童入学后,学校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儿童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换来的。
三是要培养儿童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见面与人主动打招呼等等。家庭对儿童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父母要为孩子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做出良好的榜样。
四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品德。孩子出生到七岁是儿童形成意志的基础阶段,父母在这个时期特别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在意志形成期打好基础。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家长教育和引导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有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才能有为他人服务的品德,进而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习惯,这也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必不可少的内容。儿童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以榜样的形象影响他们的一生。一旦过了形成期,再想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比较困难了。
五是培养儿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在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以俭教子,培养儿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人的美德益源于节俭,劣行益始自奢侈。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已被很大一部分人淡忘,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子女又少,觉得没有必要勤俭节约,更没有必要给子女灌输这样的道理,所以不少家长不懂得以俭养德、以德启智的道理,对子女百依百顺。有些家境还不富裕,也要满足子女的过分要求,这样做就会使子女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理想的坏习惯,影响他们对人生的开拓和对事业的追求。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道德情绪气氛,使儿童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第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关键
如果说,家庭品德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那么入学后的品德教育则是漫长的一项工作。
学校的德育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向学生讲马克思主义真理,要把这个真理讲的通俗易懂,学了觉得在理,学了感到有用,使人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是要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华夏优秀文化传统都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应把中国优秀道德伦理等传统集中起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
当前,学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德育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们的政治、经济、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干部的素质。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德育干部的素质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包括党团、政工组织、班主任及科技教师。他们要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纵观古今著名教育家们的言论,不难发现,师德是他们所共同强调的基础。所以,教师的自身道德文化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起热爱祖国、忠诚和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道德感情,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天职是向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影响,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合格的公民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是学校要把“真”贯穿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真即是真实和真诚。真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认识及掌握。真,人之德的要素,做人的根本。教师要以真心育人,以真信取人,以真知吸引人,以真理说服人,以真功培养人,把真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就是教师把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爱真心实意的集中在一点,就是无私地爱学生。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真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育学生之美德的动力和源泉。以真信取人,是育人之德的前提。教师要以真的魅力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党无比信赖。要想以真信条争取学生,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真信。用自己真信帮助学生澄清和解决普遍存在的感到困惑不解的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使学生真信、真坚持,从而把世界观建立在科学共产主义的基础上。
以真知吸引人。正确可靠的科学知识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真知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以真知吸引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尽可能地充实知识内容,把真知传授给学生,借助知识的力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征服力,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实际进行教育。
三是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一基础工程的重点便是广大青少年。世界各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年轻的一代只有了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并把报国之心变为自觉报效祖国的行动,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一代。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青少年一代了解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所以,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劳动、生活、娱乐等各方面。
第三,全社会都要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然说德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三位一体的事情,那么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笔者认为,首先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切实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使广大教育者热爱本职工作,为祖国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第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把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全社会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先导,用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形式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理解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必须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德育能明人之志,给人以力量,催人奋发向上。愿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为社会输送思想品德高尚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