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力度不断扩大,这给我国本就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岩土工程建设,容易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危害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了探讨,力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征;预防与控制技术
引言:在全球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自8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探寻如何与环境相处,如何实现持续高效的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保护地质环境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减轻地址灾害,减灾就意味着增产。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几个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
我国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再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对地质灾害的承担能力较弱,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我国呈现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大、发生频率高、发生强度大、造成后果严重的状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发,而且分布的范围占国土面积的一般以上,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地质灾害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由自然引入引发的问题,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其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另外一类为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被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其主要是因为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所引起的,经统计,全国发生有一半以上的地质灾害是由人为因素一起的,其中不合理的能源开采占有很大的比例。以下对地质灾害进行逐一分析。
1、滑坡
(1)滑坡发生的原因
滑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地震;降雨及融雪;地表径流特别是河流的冲刷和浸泡;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劈山采石、乱砍乱伐等。
(2)滑坡的多发区域
江河湖泊的岸坡地带,落差较大的峡谷地带以及山区铁路、公路边坡等;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域,比如地震带、断裂带等;强对流天气,特别是暴雨天气多发的区域
2、崩塌
崩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道路工程的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及渠道渗漏;堆渣填土及剧烈震动等。
3、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合理的开挖;固体废弃物的不合理堆放;森林及植被的破坏等。
4、地面塌陷
(1)地面塌陷的原因
造成我国城镇地面变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地下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地面塌陷;第二,因为表面岩溶活动造成的塌陷;第三因为大量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
(2)地面塌陷易发生的区域
易发生地面塌陷的区域主要有以下几种: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1-2米)的“天窗”地段;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5)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6)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7)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8)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9)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人为地质灾害的危害分析
近年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而且其产生的危害要远远的大于自然地质灾害,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或者公路、铁路的施工均会不同程度上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泥石流、地面沉降、滑坡、土壤荒漠化、坑道涌水等灾害。人为的对植被及森林的乱砍乱伐,也是造成地质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导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如下:第一,诱发速度快,若是因为自然地质演变或者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由稳定变为不稳定,这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因为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地质条件变化,往往速度比较快,而且往往灾害的影响较大,造成的损失更多;第二,影响范围广,除了极特殊情况,自然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区域,而人工诱发的自然灾害,其影响的范围要更大,比如,因为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或者建筑工程的施工,会导致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破坏,甚至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第三,造成损失巨大,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而且正处于逐年上涨的状态,相关统计显示,每年人为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高达500亿元。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路
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时,需要对相关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排查,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有的放矢的提出相应的防治目标。
2、从地质灾害成因角度提出防治措施
应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影响的范围进行防治措施的制定,包括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强度以及防治工程量等。在进行工程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并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并加强对相关防治工程的监管和验收,保证防治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中,工程措施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比如,由于房后切坡而导致的滑坡,可以采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措施,在其前端可以采用支档措施或者削方措施,这样可以使护坡得到有效保护,但是此类措施只适用于小型滑坡,而对于中型及以上的滑坡,则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其他措施加以防治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可以采用绿化的方式,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率,这样不但可以改良地质条件,而且还能使工程所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生态平衡,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的护坡方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大幅的节省工程成本。但此种防治措施的收效时间较长,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功能,因此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时,需要根据岩土工程自身的特征,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水平,对可能出现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提前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效的避免或者减轻其多带来的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部分岩土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要想有效的降低其多带来的危害,可以采用避让的方式。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一大诱因,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工程中,要重点关注灾害的隐患点以及已经出现变形的斜坡,在雨前要做好相关的避让工作,而且在做好灾害防御措施的前提下,还要提前制定好居民的转移方案,将其转移至临近的安全区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威胁。采取搬迁避让的方式,工程的投资量很大,只有在采取防治措施,仍然无法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才会选择此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修志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6(02):67-68.
[2] 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12):150-151.
[3] 刘金星,许勇.对地质灾害存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1):150-151.
论文作者:罗玉其,李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发生论文; 滑坡论文; 防治措施论文; 岩溶论文; 工程论文; 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