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论文

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论文

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

张梦轩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著,文中通过教育教学中生动的实例归纳出了许多教育信条,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强调了亲身经历和直观感受对德育的重要性,建议德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循序渐进,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特别是通过阅读书籍来实现。但书中仍然侧重于研究智育方面,德育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进行挖掘。

【关键词】 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并借鉴乌申斯基、马卡连柯等教育家的思想,联系了他所处那个时代的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智力的发展规律,针对一般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某些教育问题,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教育类书籍。而由于苏霍姆林斯基的部分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实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此书在传入我国时,译者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特点等,选择了书中部分条目与苏霍姆林斯基其他著作中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在国内看到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书基于学生、教师、学校等不同角度和十几个层次向教师提出了可供借鉴的100条建议,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其中大篇幅讲解了教学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并讲述了道德教育工作、儿童健康及对国家的建议等。[1]其中许多内容都与我国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密切相关,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启发。下面将选择此书中的重要思想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对我国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在教育理念上,不够重视主体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单向灌输”,单一的教育理念导致单一的教育形式,使得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仍然是由教育者来主导的,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无法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为主,虽然课堂上有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真实案例,但劳动和实践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际参与感。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部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比较单一,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最后,教育的现实情况与教育的最终目的存在偏差,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强调“立德树人”,但现实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明显更偏向于智育,忽视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于优化和发展。

二、《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德育思想与启示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找到一部分答案。

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4±3.7分与18.2±3.5分;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6±1.9分与4.2±1.1分。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5,P<0.05)。

观察组治愈率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详见表1:

(一)强调直观感受

德育的循序渐进原则也就是教育阶段性原则。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别指出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人格特点,这是教育阶段性原则的理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少年期(相当于如今的初中阶段)和青年期(相当于如今的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他认为,“少年好像刚刚睁开眼睛来看世界,他会逐步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对人不能凭最初的印象就下判断”[2],这个阶段的少年拥有着想分辨事物、现象和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的愿望。可以说少年时期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事物的复杂性,但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还不足以使他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好坏或正误,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认识道德现象,明辨道德行为的好与坏。到了青年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日益提高”“他们竭力要弄清楚事实、现象和事件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以便得出客观的结论”“青年们十分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如个人和社会、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幸福和义务、纪律和自由这些概念的相互联系等等”。[2]青年期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成熟,已经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这段时期是教授逻辑学、哲学等抽象思维学科的好时机,也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品德的时期。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青年具有道德纯洁性和世界观的崇高性,“因此,青年们常常满腔热情地捍卫自己的观点,愤怒地谴责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2]。这说明,青年期的德育目标是要让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道德问题,学会批判错误的道德行为,并引导他们学会和实践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不断循序渐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亲身经历和直观感受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直观性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并在儿童的意识里形成情绪记忆。所以他主张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或者培养良好的品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境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净化,人格得到陶冶。他在书中描述了一次带着孩子们做环球“旅行”的教育经历,让孩子们坐在校园里用植物的藤蔓搭成的“绿色教室”里,通过创设一个自然情境,并在情境中演示图片和幻灯片,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各个地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祖国”这个词在儿童的意识里不再是空洞的了,而是充满了鲜明的景象,激发了他们对祖国人民英勇劳动的自豪感。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这些‘旅行’中,直观性起着更大的作用,因为必须创造条件,使儿童形成关于遥远的国度和在我们这里看不到的自然界的表象”。[2]这对于如今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启发。虽然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经常只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述来进行的,而强调爱国主义的直观感受,就是要让爱国主义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并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和生动的爱国实例来充实它,例如进行严肃的升旗仪式、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拜革命烈士墓碑等活动。同时,直观性原则也适用于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本身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教给学生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回归到实际生活,所以与其在课堂上教授道德原则,不如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体验道德实践,亲身感受道德境界。

(三)注重与书为友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成功地履行教育职责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中,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重要的一环,他十分强调教师素质与育人事业的和谐。在他看来,教师的素质可以列举许多方面,但其中最居首位的应是怀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诚心;其次,教师要有以人为本、正确处置人与物、主体与客体之关系的素质;再次,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素质,即成为实践型研究家与研究型实践家兼为一身者;最后,教师还必须具备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实施“和谐教育”的素质。[8]除了这些素质,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要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2]。如今我国的教育虽然不再强调共产主义,但社会主义品德是必须要交给学生们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良好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这些素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7]

(四)重视自我教育

(2)从现状年(2013年)至2030年,不同情景组合下的水资源能隶属度均有所增加,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承能力在增大。说明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景下,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加强山塘的整治,节约用水,山塘的水资源仍然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就像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自我道德修养和存心养性一样,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阅读重要性的同时,也认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可缺,他重视培养学生自警、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6]他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育者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必须能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不断鼓励和强化学生的求善过程,使其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还用乐队的演奏过程来比喻自我教育,他认为“在这个自我教育的复杂乐队里,教师起着作曲家、指挥者和第一小提琴手的重要作用,他是别人技巧的主要评定者,促使人们表现自己,并且在表现自己的同时鼓舞别人”[2]。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教育的效果最终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传授思想和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即自我教育达到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7]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如果人人都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一定会变好,良好的社会风尚就能够形成。

(五)提高教师素质

好的书籍和真正的阅读给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优秀的作品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冲击,书籍传递出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会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3]他也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实践了这一观点,这所中学里到处都是书橱、书柜,学生在教室里、走廊里,甚至校长办公室里都可以方便地获得优秀的书籍。无独有偶,新古典主义品德教育者也十分重视古典著作的教育作用,他们认为诸如《理想国》之类的有关教育和德性的好书能“叙说”德性,能叙说青年人依靠德性生活的重要性,好的书籍会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发挥作用。[4]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光有一本好书还不够,还需要有真正的阅读,要善于在阅读中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一本好书必须是适合学生自己的书。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强调,书籍本身只是包含着某些教育因素,并不是教育的载体,组织、引导受教育者读书,开展读书活动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就是说,阅读书籍必须变成一种真正的实践活动,教育者必须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受教育者在读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5]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把真正的阅读看作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他认为“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2]

问题2主要考查学生的随机观念,即能否理解表格中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并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做出推测.由表2可知,从2013—2016年,乌鲁木齐的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因此,如果从平均增加的优良天数(22天)来看,可以认为小阳的推测具有一定合理性,即2017年乌鲁木齐的优良天数可以达到265天.然而,优良天数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如果按照这样的变化幅度,可以推测2017年的优良天数最多可以达到248天,即小尼的推测是正确的.然而,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乌鲁木齐市2017年的优良天数能否达到250天,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随机意识,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

(六)倡导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主张最终都要回归于其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教育。这里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包括教育内容的和谐、教育方式的和谐以及教育环境的和谐。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两点,一是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二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首先,他认为集体对于学生的和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应当使人成为‘可教育的’,也就是说,使他能够接受教师的特别是集体的教育影响”[2]。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把学生放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之中,他才能够成为一个可教育的人,一个能够去改变的人。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了当时教育工作中的弊病,“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2],他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要在人活动的两种职能之间达到平衡,这两种职能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二就是人的自我表现,很明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时的教育在第二点上还有待提高。这说明,和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认识世界,还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这也反映出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与我们如今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吻合。最后,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了和谐教育的规则,即“要使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单纯地相信什么就完了,而且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2]。他认为教育过程中劳动和精神力量是同等重要的,学生们不仅要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还要有自觉的体力劳动,二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以上概括了苏霍姆林斯基有关于学生自身全面和谐教育的观点,另外他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帕夫雷什中学里创办了“家长学校”,开设了专门讲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针对父母的课程,为家长们编写了介绍儿童成长过程的建议材料和书籍,组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活动,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这样做的原因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2]。由此可见,他所倡导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也就是要创造一个教育合力,让学生在统一协调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优化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根据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德育思想,可以概况出几点优化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一些简单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己来讲自己来学,把传统的“单向灌输”改成“双向互动”。其次,在教育方法上要适当增加实践与劳动课程,健全对学生实践和劳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这是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生活实际,强调教育过程中的直观感受。第三,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段性,从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到较高的道德约束,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分层次教育,实现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第四,在教育者素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具备过硬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养和考核方面,要突出衡量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最后,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所以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不能过于单一,过于集中在智育上,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结语

虽然《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启示,但里面涉及的德育内容总体来说没有智育内容多。此书的侧重点还是在于如何做好学生的智育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看到了教育不单要看成绩,但是没有明确教育效果还需要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了“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2]478,但除了上课和评分,他另外提到的也只有“人的精神生活”,这个“精神生活”具体有哪些方面则没有具体研究。其次,强调了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是侧重于描述劳动对智育的作用,对德育方面的关注较少。最后,认识到道德在和谐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认为“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2]367,但对道德重要性的挖掘还不够透彻。这些问题也许还要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红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简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5):143-144.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4.

[3] 陈新宇.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3):10-13.

[4] 罗伯特·纳什.德性的探询:关于品德教育的道德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30.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251.

[6] 续润华.苏霍姆林斯基著论学生的自我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0,(4):24-27.

[7]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

[8] 王义高.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4):42-47.

On the Influence of Harmoniou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on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Proposal for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ZHANG Meng-xuan

(School of Marxism,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Zhejiang,China)

Abstract : “Proposal for Teachers” is an educational monograph written by Suhomlinski who is the famous educator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many educational creeds through vivid exampl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intuitive feeling on moral education. Suhomlinski suggests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gradual and progressive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elf-education and should be achieved by reading books. However, the book still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combined with other works by Suhomlinski.

Keywords :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elf-educa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60(2019)02-0075-05

收稿日期: 2019-02-22

作者简介: 张梦轩(1995-),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