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审计终结“审计风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风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这件审计署每年的例行大事上,和往年不同,2005年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将首次采用以高效、跟踪检测著称的联网审计的组织方式。而让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曾被审计署内部人士称为“杀伤力很大”的“联网审计”,是否会掀起比去年更为猛烈的“审计风暴”呢?
全新的理念与模式
记者从《工作方案》中了解到,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实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
“这样首先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的目标,”审计署南京特派办的人士说,“联网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周期性采集,审计人员可以远程查阅被审计单位电子账册,实现事中审计;并与被审计单位协作,通过扫描(拍摄)纸质凭证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实现对疑点凭证的远程查阅;还可以通过软件预警功能实现同类问题的自动发现,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二级单位实现远程审计。其次联网审计还实现了智能的自动化审计、全面规范的审计作业系统的要求。”北京市海淀区审计局也提出,联网审计还具有与财政部门间高度的信息共享,对预选执行单位监控的高覆盖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等特征。
审计署科研所的专家王刚也告诉记者,实现财政、税务、国库、银行联网审计至少实现了财政预决算预审,加大审计深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实现财税库一体化,程序化审计,并可以进行审计数据综合利用。联网审计可以通过财税数据分析,把握本地区经济命脉,准确确定审计重点,让审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
“作为一项新的审计方式,切实可行的组织和管理是完成联网审计的关键,地方一些走得比较快的单位在这一方面进行的探索为我们此次试点积累了经验。”王刚说,“选择恰当的审计对象是关键。在考虑合法性、可行性、审计成本等要素基础上,选择试点单位主要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属于经常接受审计的重点单位;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系统,硬件配备水平较高;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通过计算机完成,有关的基础数据和原始资料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和传输;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较为完善;被审计单位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配备了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王刚进一步阐述说,联网审计组织过程则包括三个阶段:审前准备阶段,在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以及相关信息系统主要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并进行联网审计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审计实施阶段包括对业务数据的远程审计和现场取证、交换审计意见两部分。审计终结阶段包括报告编制、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的拟定与下发。
试点先行
2002年以后,不少地方审计机关,比如广东南海区审计局、湖北老河口审计局等按照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的“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开始了联网审计的试点探索。2004年11月,审计署启动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试点工作,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软课题研究项目也同时立项。随着“金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联网审计正悄悄改变着延续了100多年的传统审计模式,大批审计人员进驻现场开展手工审计的景象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彻底改变。
此次对四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将为期一年,重点是对中央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对此审计署相关人士说,这一次试点是在总结以往地方联网审计的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审计如果发现疑点或异常,便及时通知被审单位,努力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对具体项目审计中,大量的审前调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进驻被审计单位前已经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员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调查取证联网审计发现的疑点。现在现场审计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查证核实、取证和交换意见,项目现场审计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二。
记者注意到,随着近年来一些地方联网审计试点的开展,有数据显示,在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联网审计,和1999年相比,全部参审人员仅为1999年人工现场审计的1.1%,人均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却是1999年的38倍。
据悉,到2007年,审计署将初步建成联网审计系统,开始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以及财政、海关、税务、金融等部门开展联网审计。目前包括审计数据库建设、审计系统网络互联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案已经制定。而为了配合这一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审计系统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工作已经启动。
对此审计署王刚补充说,目前金审工程规划的一期,即审计管理系统已经完成,审计实施系统中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也已经完成。金审工程规划的二期,也即审计实施系统中的联网审计实施系统正在进行当中。一旦金审工程规划全面完成,那么就可以实现审计管理系统和审计实施系统的交互,交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实现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决策进行挂钩的长效机制。开展此次联网审计试点,现在要做的是按照《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工作方案》要求,结合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探索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的路子,为进一步深化审计改革积累经验。
终结“审计风暴”
当记者问及联网审计是否会出现更为猛烈的“审计风暴”这一焦点问题时,审计署科研所专家王刚的答案是否认的。他反复强调说,联网审计的特点决定这种审计组织方法将减少审计的风险,最后的结果不是将“审计风暴”扩大化,而是终结“审计风暴”。下面是记者与王刚的对话:
记者:您为什么说这是对“审计风暴”的终结?
王刚:这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大的方面是有关政策导向已经言明今后的审计工作不再是风暴形式,而要向问责转化,问责才是关键。此次联网审计试点当然要响应这一导向。其次联网审计的特点所决定的组织方法也将减少审计的风险,进驻被审计单位前的网上审计中如果发现疑点或异常,便会及时通知被审单位,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审计重点和审计实施方案等便更加客观和低风险。另外联网审计所实现的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挂钩的长效机制更利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跟踪检测、实时远程等功效也有利于抑制腐败。应该说联网让审计能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
记:那么您说的这种“终结”在人们的理解中是不是还需要一个过程?
王:这显然是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的,虽然“一个模式、三个转变”被认为是审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但联网审计,包括其试点活动都在近三年内才开始启动,联网审计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直接的一点是,随着联网审计的深入,一些被审计单位知道“审计机关可以实时看账”后,一些违纪违规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仅靠审计财务数据或者审计一套账已经很难发现问题了。
记:法律盲区是不是主要障碍之一?
王:对,比如按照现有审计法规,审计机关是否具有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取得数据的权力,随时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并进行审计的权力,在发现问题后有没有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权力,被审计单位有没有相对应的义务等,都不是很明确。以地方审计局的试点为例,2002年5月,杭州市审计局就提出了与杭州市会计结算中心联网的想法,但对方却以财务数据需要保密为由拒绝了审计局的要求。法律法规要对联网审计作出定位,审计署可以在系统技术层面上出台建设标准或指导性意见。联网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时限、公文格式等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记: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困难?比如技术环节等。
王:技术上有试点单位建议,在开展联网审计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探索适用范围更广的公网传输机制,研究数据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在联网审计中的应用。要通过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联网,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为审计业务提供支持。同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要加强。另外审计工作方式、约束审计机关内部行为等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标签: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署论文; 王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