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医院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施以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后,能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促进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不良反应;规范化护理流程;满意度
随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在近年来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激增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分子靶向治疗逐渐应用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但是分子靶向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承受一定的生理痛苦,同时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较为昂贵,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极易影响临床疗效。为了有效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本文观察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9~72(505±72)岁;病程1~7(38±12)年;乳腺癌8例,肺癌4例,肝癌2例,结直肠癌15例,胃癌7例,恶性淋巴瘤1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8(516±54)岁;病程2~5(35±05)年;乳腺癌7例,肺癌3例,肝癌4例,结直肠癌13例,胃癌6例,恶性淋巴瘤1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1)药物管理:详细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对每天使用的药物与送药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核对,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详细标注患者姓名及床号等信息,并将药物放置在冰箱中暂存。医嘱下达后,需要立即将药物放置在常温环境下复温,在配置药物前需要再次确认,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在患者家属视线范围内配置药液,配置完成后由家属进行查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流程。(2)输液管理: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在患者同意下签署用药同意协议书。输液前,需要遵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首次用药时还需要建立心电监护,并配备急救药物及抢救器械,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整个输液过程进行监控,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反映情况调整输注速度。(3)患者管理: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治疗前,由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介绍靶向治疗的作用、治疗机制、优点,同时也需要明确讲解用药治疗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对方法,并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讲解亲身经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依从性。②饮食护理:讲解饮食注意事项,日常饮食需要遵循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原则,增加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避免在餐前及餐后1h内饮水,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减少使用茄子、香蕉等富含5-羟色胺的食物,餐后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开展临床护理,严格按照靶向药物的配置方法、输注过程执行,并向患者讲解用药治疗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开展常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环境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 2组治疗过程中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利用自制调查表对满意度实施调查,调查表取百分制,评分等级分别为满意(80分以上)、不满意(60分以下)、一般满意(60~8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P<005)。
3讨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护理流程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由此表明通过在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实施规范、科学的护理流程,能够使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及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降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通过加强药物管理后,使药物的储存、运送及配置等环节均能够严格按照科学规范与流程进行操作,并通过加强输液管理,可准确提供药物输注的准确性,通过加强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通过建立心电监护、做好急救准备,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异常情况。同时靶向药物治疗费用相对昂贵,由于对自身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心理负担大、状态差,通过在开展药物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对疾病与治疗形成正确认识,并利用实际案例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用药治疗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应对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后引起患者恐慌。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素质,并减少食用增强不良反应的食物,更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可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进一步使护理服务获取更高的满意度评价。
参考文献
[1]王伟,杨丽,刘跃峰.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方法探析[J].医药前沿,2017,7 ( 4) : 382-383.DOI: 10.3969 /j.issn.2095-1752.2017.04.347
论文作者:吴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患者论文; 靶向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满意度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流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