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学生要独立自主的学习知识,注重培养探究意识,并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完成探究活动。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发现历史知识的宝库,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都会显著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20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下是我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洋务运动”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1)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期,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2)这个派系由哪些人组成?(3)他们提出的口号、内容和目的是什么?(4)他们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等,为什么不能使中国独立和富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深入思考,不仅充分认识了这场改革运动的原因、性质与主要内容、目的及发展过程,而且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营造了课堂教学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一些后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二、掌握认知方法,提升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抓住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和引导他们去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进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中英鸦片战争”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哪些破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我结合《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和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比较和归纳。加以老师的引导、点拨,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提高了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求新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要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如在讲“清朝前期的经济——地丁银”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等内容进行探究,说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发展规律。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无从探究,也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赋税制度变化的内容。于是我指出了思考问题的方向,提供探讨的方法和角度,启发从“征税标准”和“征税内容”这两方面比较思考,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逐渐演变成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又体现了以征收实物逐渐演变成为征收货币的演变规律。并且得出: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进步的。同时说明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现行的赋税制度作进一步思考,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学到了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拓展了思路,达到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寻求探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要使这种学习的精神和方法渗透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以及创造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等的研究性专题,向学生示范反映前人认识与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参与各种历史实践活动的设计,使探究性学习活动健康地向前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探索任重而道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论文作者:姚秀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鸦片战争论文; 探究性论文; 历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