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科技人格和科技本位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论文,本位论文,人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必须摈弃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地方主义的偏见,从现实生活人及其能动的生活出发,根据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对现实生活人的客观赋予和必然要求确定现代化人的内涵特征和教育应有职能。本文在较全面地综合了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的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详细说明论证了现代化人的基本特征就是具备科技人格,即科技理性化的丰富合理的需要和全面有效的科技能力的有机结合,由此决定和要求的教育必然是“科技本位教育”,即把培养具有科技人格的现代化人作为根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的教育。
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必然结果,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深层动因。联系国际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既定条件与可能,对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及中国教育对中国人的现代化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应该承担的历史职责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是教育理论界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
人的现代化既是一个自发自然的内源性历史过程,更是一个人为自觉的外源性能动选择和追求过程。因此人们在回答什么是人的现代化,或者现代化的人到底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和内容的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价值取向性和随意性,形成较大分歧和对立,甚至有人把已明显不适合现代化社会的人格特征硬规定为现代化人必备品性,或武断否定现代化社会必然赋于并要求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某些特性。因此,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程序和原则,尽量排除主观随意性的局限和干扰,把对人的现代化的主体选择界定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成为人的现代化研究中不可避略的步骤。
人的现代化研究中的主观随意性集中表现为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地域主义倾向。这种倾向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它带着浓重的西方文化优越感、自我扩张意图和实用化情趣,从经济理性主义、生物还原论和近现代工业主义观念出发,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依据,片面地把人类物欲的极度膨胀、生产的高度工业化和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视为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准和特征,认为由此决定的现代化人就是物欲膨胀的“生物人”、“自然人”或作为在工业生产的配件或附庸的“机器人”。
狭隘文化民族主义或地域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是,它带着强烈的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浓厚的怀旧情趣和耽于幻想的偏好,从传统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孕育而成的天人合一与人本观念出发,以东方传统社会天人和谐、民风醇厚和安居乐业为标准,坚守住民族传统文化不放,两眼紧盯着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及现存的社会问题,极力指责和抱怨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坚守传统人格的阵地,把现代化人依然如故地设想为传统文化载体的“传统人”、“文化人”或超避现实、富于幻想的“幻想人”和轻利重义、禁欲扬理的“道德人”。
这两种倾向的理论缺陷是显然而易见的。“生物人”、“机器人”和“经济人”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反映了西方现代化社会物财丰裕、物欲膨胀和高度工业化生产的历史现实,但它在把现代化人与自己的动物天性和创造异化物相提并论甚至工具化、附庸化的同时,就彻底地摈弃或否定了人之为人的主体价值和存在创造的能动意义,取消了现代化人“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①。放弃了现代化人享有现代生活的终极关怀和最高追求,从而使现代化人在不断被动创造和消极丢弃中贬损自我并最终走向自我否定,它没有也无法回答,人们为什么要参加和创造现代化生产,它更无法告诉人们,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该如何支配它和享用它。同时,这种观点也忽视了东方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对人类现代化的贡献,更何况,工业化既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更不是西方社会的专利品。
“传统人”、“文化人”、“道德人”和“幻想人”或许能够较好地继承人类创造的文化并由此充分地肯定人之为人所进行的数千年乃至数百万年的生存奋斗与积累的价值,享受自然经济条件下天人和谐(实际上是人屈从于自然)、自得其乐的安闲、恬适与内心宁静,但是,这种人骨子里蕴涵着萎缩、怯懦或内心冲动,是一种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或是遭到严重压抑的扭曲的人格。这种人既不能积极地创造自己真正丰富的生活内容,从而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也不能有效地适应、参与和创造现代化的大生产。只能在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面前自怨自艾、徘徊观望、在等待、退却和悲叹中自我萎缩以至衰灭。
这两种偏向在思想方法上的问题也是不言自明的,即以主观好恶的狭隘的民族情感倾向掩盖甚至取代了冷静全面的理性思考与科学探讨。虽然,科学研究中“价值无涉”(Value—Free)的原则已被证明为不可能②。因为,退一万步来讲,“价值无涉”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主张和选择。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和应该相信并坚持,在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研究领域,要摈除狭隘的民族偏见和思维方法,放弃个人的主观好恶和幻想,从真实地考察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现实原貌出发,逻辑地推断出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的总体常态共性,客观地判别其利弊得失,进而合理地构想出社会和人的现代化的完整形态。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应是研究和怎是研究相统一”的方法,这也是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③给我们提供的把握和界定现代化人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轮廓。
马克思从“能动的生活”④着的“现实的个人”⑤出发,运用“逻辑的研究方式”与“历史的研究方式”⑥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客观而全面地“考察了最初的历史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⑦,历史过程和东西方现存的、代表着人和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科学的抽象概括出了各种社会形态和生活其中的人的既定现实共性,从而超越了多种现存社会形态及相应理论的局限,揭示出了人的“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⑧决定并推动着人及其社会生产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而社会生产活动及其它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制约丰富着社会生活,进而制约着人的内涵的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据此,马克思冷静地指出不同社会生活中和社会生产条件下人的历史既定性、异化和片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最终将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找到了既能全面驾驭工业化大生产,又能享有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既能超越自己的对立面,又能超越自身的无产阶级,为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人勾勒出了一个基本轮廓。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和结论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必须从现实生活人及其能动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来把握人的现代化的终极目的、基本标准和现实取向,即人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内涵的的丰富化及其现实生活的极大改善和优化,是现实生活人的更好的更合目的的生存与发展,否则,人的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它自有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第二,必须从现代化社会生产活动及其决定的各种其它社会活动提供的条件可能性和实际要求来确定现实生活人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只有这样,现代化人才能积极适应并创造现代化社会生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实现自我,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同时也能真正有效地生活于现代化社会生活之中,改善和优化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第三,必须彻底摈弃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地域主义,从各种社会形态和发展历程中,寻找共同的代表着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能使现代化生活中的人更好地参与现代化生活和生产,更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从而成为真正的现代化人的客观规定性。
二
彻底摈弃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或地域主义,从现实生活人及其能动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按照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的客观赋予和要求来科学界定人的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就必然要求我们首先明确现实生活人及其能动的现实生活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生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又是怎样影响了生活其中的现实生活人,而人的现代化,也就是现实生活人的基本构成不断获得和具备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所赋予和要求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和结果。
现实生活人作为一种客体性和主体性内在统一的现实社会存在,是一定的需要和相应的能力有机结合的生命实体。事实上,“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⑨不断地运用一定的能力支配和驾驭一定的工具、工艺的过程,通过个人间的合作与对自然界的改造、养护和利用,创造出一定的社会财富以满足一定的需要,就构成了现实生活人及其能动生活的主体内容和基本过程。能力的不断运用和需要的不断满足又不断引起人们需要与能力的更新和发展,从而形成现实生活人生生不熄的生存发展史。现实生活又无需证明地告诉我们:“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自己也就怎样”,⑩也就是说,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需要与能力和怎样运用这种能力满足这种需要,他就是怎样的人,换句话说,具有不同社会时代和社会类型所赋予和要求的不同人格的现实生活人,归根结底取决于他所具有的特定社会时代和社会类型赋予并要求他的特定需要和能力。因此,具有现代化社会生活赋予的并要求的,从而也就是籍此来能动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现代化社会生产的特定需要与能力,就成为现代化人区别于以往社会时代和其它社会类型所赋予并要求的人格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由此决定并现实地生活其中的现代化人又是怎样呢?对前一个问题,中外学者的各种社会现代化理论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做了比较全面的回答。从社会的科技生产力、物质精神财富、人口、组织、制度、文化和运行方式等方面来看,现代化社会已经、正在或将要进入高科技时代、生物学时代、教育学时代、核能时代、微电子时代、计算机时代、航天时代、海洋时代和分析时代[21],成为高专业化相互依赖社会[14]、世界一体化社会、技术统治社会[13]、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11]、混合经济社会[14]、法理社会[16]、民主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丰裕社会[14]、高消费社会、福利社会、老龄化社会[18]、城市化社会[17]、高流动社会、高情感社会[20]、高学历社会、学习社会[15]、信息社会[12]、自动化社会和迟(后)发展社会[22]、这样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生活生产条件与水平,为现代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实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现实的内容、对象和形式、广阔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自主选择的可能和灵活高效的方式手段,由此而决定和要求的现代化人,既不能是单面的“机器人”、“生物人”或“经济人”,更不会是单纯的“传统人”、“文化人”、“道德人”或“幻想人”,他们必然应该是具有丰富合理的需要与全面有效的能力,会消费、懂发展、掌科技、善竟争、敢创新、守信用、讲效率、遵法度、求平等和尚自由的现实生活人。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人全面享有人类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能动有效地适应和参与现代化生活生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丰满健全的现代化人。而现代化人之所以必然、能够和应该具有丰富合理的需要与全面有效的能力,关键就在于现代化社会生活赋予并要求现代人以“科技人格”。
作为现代化的人,其科技人格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涉及到“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特有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23]各个方面,但从最核心部分和最概括层次与共性上来说,是指用现代科技全面武装起来的,具有科技理性和科技能力的人格。科技理性就是科技地看待、选择和确定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的内容和原则,积极合目的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现代社会生活的意识观念和态度精神,其核心内容是能够科技认识、把握、看待、发展和享有日益丰富合理的需要;科技能力则是指现代化人必须具有的与认识、参与、创造和享有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强度相应的科技知识、体能、技能与智能。只有科技理性化,现代人的需要以至全部生活才能丰富合理,其能力才能全面有效。
首先,具有科技人格的现代化人能够以科技理性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类需要的客观存在、地位、功能和价值。他必然且必须懂得,丰富合理的需要不仅是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与主导方面,是人类个体能动行为积极活动的内驱力,而且也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以至现代化的初始生长点和原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25]正是现实生活人“仅仅为了能够生活”,为了满足“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这些需要”[25] ,他才进行“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26]和“人类自身的生产”[27]活动;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8],进而促使人们去创造更新的工具更丰富的活动,如此循环递进,直到创造出现代化生活生产。没有现实生活人的需要及其日益丰富,他们就不会付出艰辛甚至危险努力去拼搏、去开拓、去创新、去竞争、牺牲掉一时的安闲和舒适,克服个人的局限和不足。挖掘自身的潜能和资源,去发现、制造和改进工具,联合起来组成群体合作行动,去同险恶的环境和凶猛的野兽或敌人展开搏斗,从而也就不会有采集业、畜牧业的出现和工业文明的诞生,更不会有社会和人的现代化。
同时,具有科技理性的现代化人能够清晰地把握丰富合理需要与本能冲动贪欲的界限,深知本能冲动的可致善亦可致恶的非理性特征,懂得丰富合理的需要是本能总冲动得以科技理性化的最高表现,是科技理性对欲望给予规范、引导和驾驭的结果,而贪欲恰恰是本能冲动的无节制爆发,是欲望对科技理性的背叛、强奸和扭曲,是科技理性因之被弱化和嬗变的结果。失去科技理性引导、规范和驾驭的本能冲动或欲望就象脱缰野马,横冲直闯,只能导致人欲横流,人类互相掠夺惨杀,给人类造成灾难甚至毁灭。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腐败、无赖称霸、文人堕落、女性受欺和战乱频繁,无不肇始于此;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遍及全球的暴力恐怖事件,则正是人类科技理性被贪欲扭曲的结果。
其次,现代化人能够以科技理性对待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和欲求。现代化人能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丰富需要和永恒欲求,光明磊落地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求而充分投入地工作和活动;同时,他也能真诚地尊重并平等地对待他人的需要和欲求,决不去无端地阻挠他人满足丰富合理需要和欲求的行动。现代化人既不会随意鄙视、限制或压抑个人或他人的需要和欲求,推行禁欲主义,象道学家那样高喊“存天理、灭人欲”,使其需要萎缩和变形,造就出人格双重化的“伪君子”;也不会随意滥用和放任个人或他人的需要和欲求,奉行纵欲主义,鼓吹“上帝死了”,使其欲求恶性膨胀或畸形发展,形成人格非人文化的“生物人”。现代化人平等地对待个人或他人各类需要,决不厚此薄彼。他既能重视衣食住行性等再现性“似本能需要”[29]的满足,也能努力丰富并实现工具、活动和社会等再造性需要;他不仅为匮乏性需要的满足而勤奋工作,而且也为丰富性需要的满足执着追求;现代化人更能够积极探索超前需要,严肃规范节制奢侈需要,热情地肯定支持那些代表着社会生活生产发展方向和高水平的新需要,不断把这些需要吸收同化到自己的需要结构之中,为自己的人格输入富有活力的营养,形成个人能自尊、重平等、懂消费、会谋财、敢创新的现代化人格。
再次,现代化人享有丰富合理的需要。他不仅有人类重复了数百万年的再生性的吃穿往行性等基本的似本能需要,并不断通过物质财富的创造、满足对象的扩展和满足方式的改善而使其得到更好的满足和实现。使“似本能性需要”非匮乏化、非动物化、享有化、新颖化和人文化。衣着方面,不仅要遮体御寒防晒,而且要得体款新式美类丰质优;饮食方面不仅要果腹止饥供能,而且要量适味美色佳品全境雅;居人方面,不仅要隔风避雨防敌,而且要宽敞光足自然境美;行动方面,不仅为觅食逃逸迁徙,而且要便捷合用安全舒心自由;性生活方面,不仅为生育接代释能,而且要天成自主自愿自新。
现代化人必然且必须享有人类为满足再生性基本需要而创造的各种再造性新需要。第一,他有不断更新,使用和创造现代化生产工具及相应的操作工艺的需要。他以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关注和迎接技术革命的来临和挑战,随时都准备尝试和接纳最新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以改进或替代原有的落后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人不会有任何象传统人那样“敝帚自珍”和“作茧自缚”的怀旧情趣,宁可遵从“自我否定”和“拿来主义”而去享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甚至现代化生活生产设备的精美外观和精确工艺,都将成为现代化人审美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对象。
第二,有不断变换和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的需要。现代化人把参与多种活动看作是自我存在和丰富性的具体表现和基本方式,他不鄙视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任何一种活动、职业或工作岗位。他带着强烈的参与精神。热情地欢迎个人职业的变动和转换,渴求并力争尝试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从不把某种活动或职业当作自己终身的固定永久选择,更不会躺在“一招先”的“优势”床上,以片面发展、单调生活和畸形生存为代价,去自我陶醉于“吃遍天”的靠不住的美梦之中。同时,广泛的参与精神和自我丰富性实现的需要,也必然使他全身心投入地去从事自己选择的每一项活动或工作。
第三,现代化的人有在丰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多种社会性需要:他不再把大自然、他人和社会单纯看作是自己改造、斗争和索取的对象或敌人,高度人化的自然和高度文明的他人与社会,更是自我真实存在、合理扩展、有效延伸和全面实现的化身、结晶、目标和竞争伙伴与手段。现代化人既迷恋于大自然的和谐、丰富、优美、适用、雄浑和博大,有拥抱、养护和溶于自然的情感需要,形成健康宽阔的自居、移情的现代心理;也欣赏他人和社会和个性美、多样化和整体和谐,有既不屈从他人,也不要他屈从自己的平等需要;有与他人相互帮衬映现的合作需要;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自主自由需要;有通过成功的努力获得他人认可的尊重需要;有推己及人的爱的需要。现代化人既不象传统人格那样或超然世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或自我消融、随波逐流、没有感觉;也不象现代机器人那样机械僵化、冷漠无情,把自我完全转卖给机器设备或他人。现代化的科技理性化的需要具有充分的合理性。第一,需要类型、强度结构上的均衡性,即各种需要的欲望基础指向对象和实现途径的类型、强度在结构是合理的,而不是需要的某种基础欲望、对象或途径的畸强畸弱、畸多畸寡或畸轻畸重。既不是弗洛伊德的性欲决定一切,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为财死”或“舍义取利”。第二,现代化人个体的需要与其主客观条件是对应的:他不会无端地产生并追求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无缘,即完全可望不可及的需要;也不会自己主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却没有形成相应的需要。当然,这都是建立在充分正确地认识、估价和挖掘了自身潜能和可利用的环境条件,充分地发挥了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之上的。第三,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具有较明确的对象指向、内容标准和满足方式,而不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以名状的“虚无”、“存在”“生命流”、“原我”或“利比多”等内心躁动或本能。
再次,现代化人的科技理性还表现在对人类潜能和科技能力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上。现代化人必然懂得,现代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主体与既定实体,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历史成果已经并将继续通过遗传进化沉淀为现代化人的丰富潜能,从而形成现代化从的巨大可塑性和发展性,为其充分接受、把握和创造现代化生活生产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工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只要也只有充分开掘这一人类能量宝库,把它显化为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所必须的知识、体能、技能和智能,据此全面了解和熟练地把握现代化生产的基本工具、工艺原理和流程,现代化人才能真正适应并驾驭高度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核能化与空间化的社会生活生产,创造并聚敛丰富的社会财富,使自己的丰富合理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形成健全的现代化人格,没有在广度、强度和结构上相对应的现代科技能力作后盾的丰富需要,只能是人生悲剧的根源:要么画饼充饥、自欺欺人,使人不安、焦虑乃至痛苦;要么驱使人去强行追求、不择手段、导致堕落和犯罪。传统文人的人格双重化和现代社会犯罪行为的简单残暴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和能力在强度广度和结构上的严重失衡。
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赋予并要求现代化人具有全面有效的科技能力。首先,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系统的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科学知识,即从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利用等不同层次和角度了解把握主客观世界到底是什么、能是什么、就是什么和怎是什么,全面占有实是知识、能是知识、、应是知识和怎是知识。现代化人必须在系统认识主客观世界的外观特征、基本结构、内在特性、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能够和将可能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懂得如何利用和养护这些条件和资源,从而与自然界和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完善状态和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为此,现代化人必须系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生活生产的基本原理、过程、手段和工艺,如能源的开采、利用、转化、运输、贮存和代偿,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添加、制作、流程、环节和控制,现代化生产规模化、社会化、系统化、联网化、自动化、电子化、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运行操作和程序编制,以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现代化人还必须在认识现代化社会生产的特性、目标和行为要求的基础上,认识现代化社会生活与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关系,懂得社会的结构、组织、运行和功能,知道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交换、合作和顺应、同化和竞争,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心态和伙伴关系。
其次,现代化人必然具有充分发展可能性的潜在科技能力和现实的科技体能、技能和智能。第一,现代化人必须具有健全的科技体能,即健全的身体器官、结构功能和有效支配器官发挥功能的科技能力。如健壮的躯体四肢及做出各种动作、姿势和体态的耐力、爆发力和缓释力;健康的组织系统及能量的摄取、加工、转化、输送和保存等功能;健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及其接收加工信息、作出判断、发出传递和执行命令的能力;良好的言语器官和准确清晰发出各种声音的能力等。
第二,现代化人必须具备全面有效的科技技能,即综合连贯灵活地组织、发动和支配多种动作、姿势和体态、准确有效地操作和使用多种现代化生活生产工具和手段,掌握相应的社会生活规则,社会交往合作要求,顺利完成社会生活生产行为活动的能力。现代化人必须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科技技能包括:观察感知、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写作表达、计算统计、设计规划、操作实施、组织调控等。
第三,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现代化科技智能,即系统综合巧妙地运用环境条件和自身体能与技能,最有效地实现现代化生活生产活动目的能力。现代化人能够敏锐地感知和揭示环境条件的微妙变化及其机遇价值,积极地寻找、捕捉、利用和创造各种高效益的信息和机会,冷静地意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不足和缺点并扬长避短,清醒迅速地权衡利弊得失,不断更新观念、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合理统筹组织各种生活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活动结构最优化、活动成本最小化和活动效益最大化。
再次,现代化人必须能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胜任某种特定职业和岗位,成功扮演某种特定社会角色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着的现代化人,无论他本人具有多么系统全面的一般科技能力和多么自由的职业选择和变换。他总是具体地现实地以某种特定身份和职责存在生活于某种特定岗位上的。这就要求现代化人有把上述各种一般能力随时根据特定岗位和环境的要求加以特化的能力。为此,现代化人必须具有良好逻辑修养和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具体化的能力,只要需要,他随时都可以把基本生活生产原理、工艺具体化为特殊行为能力和手段,或由一种特定能力迅速抽象、迁移为另一种特定的能力和手段。
最后,现代化人一种最必须具备、最有价值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他必须懂得,“追求目的的行为(竞争行为)是必须依靠学习才能达到的。”[30]只有有效的学习,他才能把自己的潜能转化成现实的科技能力;才能把别人创造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科技能力;才能使自己目前有限的能力不断得以丰富、更新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享有现代化生活生产。因此,现代化人必须是一个开放型和富有进取精神的人,具有随时都能看到环境的新要求、他人的长处和个人的不足并随时把前者吸取转化成自有自享成分的科技能力。而通过学校正规教育,集中学习书本知识、训练一般能力则是获得科技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
既然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赋予并要求现代化人必然且必须具备科技人格,那么,培养具有科技人格的现代化人就必然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内容。这种把培养具有科技人格的现代化人作为根本目标和内容的教育,就是“科技本位教育”。
实施科技本位教育,首先要根本地转变传统的教育目标观念,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培养的“传统人”、“文化人”、“道德人”、和“幻想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生产,只有从现代人的现实生活生产的赋予和要求出发,培养现代人的丰富合理需要和全面有效的科技能力,才能造就出真正的现代化新人。为此,我们的教育理论就必须彻底摈弃那种故意回避和排斥对人的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仅从抽象的教条或不切现实的幻想出发确定人才标准的传统做法,把对人的需要的研究作为教育理论的起点和主体内容,对需要的实质、内容、种类、功能、实现、规范和创新等科技理性化内容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实践同样要给予教育活动者的需要以相应的关注和重视,把需要的丰富合理化和科技理性化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内容,按着教育活动者需要的生成、实现和更新规律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要全面了解现代化社会生活生产对人提出的科技能力的要求,系统确定现代化人所必须具备的现代化科技知识和能力,并据此确定培养目标的能力构成要求。
其次,要大幅度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要培养具有科技理性化了的丰富合理需要和全面有效能力的科技人格,就必须把科技知识的传授和科技能力的培养作为科技本位教育的主体内容,以科技文化本位标准和要求选编教材,加大科技文化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改变传统教育内容过分偏重培养传统文人情趣、作风、修养和价值观的倾向。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在科学地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人的天性、现实社会生活基本内容的构成和现代化社会生产的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科技理性及其指导规范制约下的丰富合理需要和全面有效的科技能力。为此,我们要大胆地实行”拿来主义”战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迟发展社会来说,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引进的人格科技化的内容。我们要大幅度删减那些传统人本化教学内容,增加现代科学技术内容的份量,力求把现代科学技术化人本价值和高情感内容溶于、渗透和穿插到现代科技内容中去,特别是现代社会科技知识的份量要充分扩展,以此来取代传统人文教育内容。至于那些作为学生必须了解的传统人本文化,则可以采取课外读物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具体地说,缩减文言文的份量,增加现代科技说明文;精简传统人文科目专业,增设社会科学学科等。比如,用一篇科学说明解释藕的生态习性、经济价值和观赏特点的说明文来代替《爱莲说》之类的纯抒情感怀式的古文,其科技本位教育的含量和功能就会大幅度提高,而这又不妨碍,甚至更有利于科技人本情感的培养。莲的可贵不仅来自于出污泥而不染的生态习性,更源于她对人类的营养经济价值。至于哙炙人口的《爱莲说》,则可以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自学。
再次,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科技本位化,要根据现实生活人需要和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规律来选择和确定教育教学方法,传统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规定并培养出传统人、文化人、道德人和幻想人,根本原因是从教条、想象和要求出发,用思辩、类比、灌输和规范等传统人本价值和教育方法来确定和培养人,科技本位教育必须同这种方法决裂,尽量减少和慎用思辩、类比、灌输和规范的教育方法,更多地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实习法和发现法等科技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并加强引导,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真正实现教育同现代化生产活动(不是劳动!)的有机有效结合。科技本位教育在方法上要特别重视学生科技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技思维习惯和能力,形成冷静而执着的意志力,真正以科技理性来对待个人需要和能力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冷静地区分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明确需要的实是欲望基础、能够指向的对象,应该发展的前景和如何有效实现的方式;懂得自己能力的潜在性、现实化的艰巨性和充分全面有效发展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促使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和谐均衡地发展,形成健全的现代科技人格,实现人的现代化。
标签:科技论文;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