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应用与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还让给我们认识到许多科学现象。幼儿正是好奇、好问、好动的活跃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将科学知识引入到幼儿的课堂教育中,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求知心理,还能增长幼儿对现象本质的了解,提升科学素养。但在实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对科学教育的主体和活动形式存在误区,普遍存在“帮”“带”“口语讲述”等现象,造成幼儿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因此,本文从幼儿认知、趣味创新、实践活动以及科教渗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策略探究。
一、以幼儿认知为主体,合理设计科学教育内容
目前,在科学教育的开展中,幼儿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在课堂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大多采用口头讲述、教师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幼儿在课堂活动中,保持“听”的姿态。这样的教育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幼儿的身体安全,但在知识的传授和素质培养上违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幼儿主体性,同时,也对幼儿的知识获取产生影响。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把握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以幼儿的认知基础为目标,合理设计科学教育内容,保证幼儿的知识获取和课堂学习效果。同时,科学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认知变化,使不同阶段的幼儿得到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基础。此外,课堂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避免“新瓶旧知”的现象,尽量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从而使幼儿的知识更具有发展性。
二、以趣味创新为主题,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从幼儿的心理活动来讲,对新鲜的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这一关键的心理特性,以趣味创新、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的知识获取更加的高效,对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的“小实验”,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体验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运用“碘酒能使淀粉变色”的原理,组织幼儿进行“神奇的画画”,以魔术般的神奇效果,向幼儿展示“白纸显字”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画画的主观兴趣,这时,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亲手操作,使幼儿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从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创建幼儿科学知识区域
理论结合实践往往能有效的使幼儿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因此,在日常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合理创建科学知识区域,设置探索环境,从而满足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求性和求知欲。如在班级的活动区域内,设置科技共享区、自然观察区、求实验证区等,并未幼儿提供各种活动道具、实验材料和操作设备等,如放大镜、U型磁铁、电池、小灯泡等材料。此外,在环境构设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问题或者实验小活动,明确幼儿探究实验的目标,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如如何使纸船漂浮、磁铁的悬浮实验等内容,保证幼儿的探究独立性,并适时给予幼儿相应的帮助和提醒,从而有效激活幼儿的科学思维意识,促进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成长。
四、以科教渗透为思想,保持幼儿科学常态发展
科学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保持长期坚持、不断渗透的教学心态,理性客观、及时授教的教学观念,使幼儿的发展具有科学性。在日常科学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使幼儿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思考能力。如在“建高楼”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对积木的垒搭进行思考,怎样才能使“高楼”建的又高又稳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应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方式,适时进行科学渗透,充分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教育素材,使幼儿建立科学的认知态度和理性的探究思维,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出,科学教育的有效渗透与实施,不仅使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得到科学、理性的认知基础,还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自主的探究心理,促进未来学习和成长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幼儿素养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幼儿的认知活动,增强幼儿的内在素养,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周曼曼,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安定幼儿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5):84-84.
[2]朱崇昌.略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7(7).
论文作者:朱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现象论文; 认知论文; 科学知识论文; 幼儿园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