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学历女青年婚恋观研究——2007-2008年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婚恋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国论文,高学历论文,女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曾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调查[1],那次调查改变了人们以往对高学历女青年的一些看法,填补了学界研究的空白,得到媒体广泛的关注。而与2002年进行的调查相比,这次对高学历女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又有新发现。高学历女青年的婚姻观较6年前[2](以调查时间为准)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些自嘲为“剩女”的高学历女青年的婚姻生存状态,也第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2002年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只将高学历女青年的婚恋观作为当年研究的一部分,此次则专门的进行了调查、访谈,比上次的研究更加细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这项调查报告也可以为预测以后几年高学历女青年婚恋发展态势提供资料,可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提供建议参考。
一、调查问题的缘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产生了冲击,在社会文化体系中,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新的《婚姻法》的颁布、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既顺应了这种趋势,又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对于那些正在攻读高学位的女性青年来说,这种影响又有多显著呢?政策的变化、婚姻价值观念的变化,也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将如何得到解决?通过对中国高学历女青年婚恋生育观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高学历女性青年如何摆正择偶心态
长期以来,我国青年择偶都延续着“斜坡理论”——强调男方一切条件都应比女方强,尤其是学历这个非常重要的“硬件”。以前的中国女性总喜欢找学历比自己高的男性,这造成女人不肯屈嫁,男人不敢妄娶的现象。受“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观念影响,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被大大地束缚于家庭范围之内,一个女人即使再优秀,如果没有组成家庭,社会的偏见就会给她们施加很大的压力。这造成了高学历女性青年对婚姻的恐慌,高校中不乏以嫁人为头等大事的女硕士生、女博士生。
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高学历女性青年在择偶上面临着如下劣势:一是从性格上看,高学历女性往往表现得比较稳重、理性,显得不够可爱,不易受男性青睐,在面对爱情时容易显得内向、被动,不容易把握机会。二是高学历女青年在学业上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花在交朋友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交际圈比较狭窄。三是现代社会高学历优势正在慢慢变小,高学历女性再也不是香饽饽,但她们自己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我评价比较高,同时对于另一半过高的期望也直接影响着她们的择偶。而许多男性认为与其选择一个如此独立、理性、“不好相处”的高学历女性,还不如找一个好相处的低学历女性。主客观的各种因素,都造成高学历女性青年在择偶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高学历常常会给女性青年的择偶心态带来两方面截然对立的影响:一是因自己有高学历而过分自信,二是因自己的高学历而自卑,恨不能隐藏自己的高学历,尤其是在择偶时。前者容易在择偶时东挑西挑,却很难挑到自己满意、对方也满意的人;后者导致在择偶时过分放低要求,婚后可能因双方没有共同语言最终分道扬镳。
2.高校如何应对政策的变化与管理的落后之间的矛盾
如1990年1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第30条明确规定:“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并在第33条进一步强调“取消学籍或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因此,对于那个时期的在校女大学生来说,即使有结婚的要求,也难以实现。直到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原规定中不允许大学生结婚的条款。2007年8月,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公安部在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已婚学生合法的生育,学校不得以其生育为由予以退学。”至此,大学生取得了在校结婚、生育的权利。
然而,即使学生真正踏入婚姻的殿堂或者为人父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设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因此,结婚与生育带来的是高成本的代价,比如外地生源的学生妈妈如果要照看孩子就无法居住学校提供的廉价的宿舍房,这对于还处于求学阶段、没有固定收入的她们来说是很大的经济压力。随着普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变管理为服务的“以人为本”意识正不断增强,既然从法理上认可了符合结婚条件的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可以结婚、生育,为何就不能为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大学生夫妇提供必要的居住条件呢?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课题组根据随机抽样与等距抽样等抽样方式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是高学历女青年,即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18-35岁的女性知识青年。本次调查于2007年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范围是高学历女青年较为集中的各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9份,其中被调查者以20-23岁为主,占39.6%,24-27岁占27.7%,28-31岁占17.7%,32-35岁占15.0%;文化程度以本科生为主,占59.5%,硕士研究生为辅占36.7%,博士研究生较少占3.8%;被调查者目前学习、生活的状况:全日制在读学生占50.4%,工作的占37.1%,在职生有12.5%;目前的婚姻状况:62.9%未婚,31.7%初婚,3.9%再婚,1.5%离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学历女性青年婚嫁的动机又与2002年相比有了诸多的变化,反映出大部分女青年愿意过“快乐的家庭”生活,比较愿意结婚的占了42.3%,非常愿意结婚的占30.8%,即明确回答愿意结婚的占73.1%,明确回答不愿结婚的只占7.1%。此外,认为“与单身或独身相比还是结婚好”的占78.6%,真正对婚姻无兴趣的占13.7%,惧怕婚姻的占13.3%。在问到“‘学历越高越想有个家’和‘学历越高越不想建立家庭’,您支持哪种观点”时,赞同前者的占了69.7%而后者仅占20.3%。由此可见,在高学历女青年中,认同婚姻、渴望结婚的人数日益增多。高学历女青年对婚姻、家庭有着很大的憧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被调查者的现实心理状况与社会上对她们形成的“高学历的女性不重视家庭”的偏见完全不符。
目前结婚的目的明显显示出这个群体对感情的看重,认为结婚的目的是感情联系的占88.6%,经济稳定其次占49.4%,这组数据说明,传统的以家庭为本的婚姻观让位于以个人感情为本的独立自主婚姻观,情感的满足成为婚姻的第一要素(见图1)。
图1:结婚的目的
对于晚婚,高学历女青年也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被调查者认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应该在24-27岁的占63.2%,28-31岁的占32.6%,20-23岁的占2.1%,32-35岁的占2.1%。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能被迫晚婚。在若干原因中,因为本人在学习期间而无法踏入婚姻殿堂的占39.5%。究其原因在于学分制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他们中的大多数即使有在校结婚、生育的愿望,但是鉴于学业为主的观念,很少有人选择成为“学生妈妈”。在校生中不打算在学习期间生育的占92.2%,打算的占7.8%,不生育的原因是由于怕影响工作或学习的占39.9%。虽然2005年、2007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保障了她们的在校结婚和生育的权利,但是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可操作的条例、规章来保障她们权利的行使,由于学校并没有相关制度、单独宿舍等来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致使在校结婚,尤其是在校生育成为一种不可选的选项。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大学生在校结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大学生如果选择在校生育,学校还会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比如为“学生妈妈”提供单身宿舍,大学内设立托儿所为需要上课的“学生妈妈”照看孩子。在这方面,中国的高校可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
在择偶标准方面,高学历女性青年显得特别“理性”。首先,她们注重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同时,她们也注重男子的学历、职业、收入等功利性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在择偶中她们首先考虑的是人品占89.5%,感情其次占79.8%,职业占51.8%,学历占43.2%,外貌占38.5%,幽默占31.9%,金钱占30.7%,其他占5.8%。通过调查可知,高学历女性青年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独立自主难以靠近”、“情感冷漠”,在择偶问题上,在内心深处,拥有高学历的她们同样是对感情十分向往和憧憬的“小女孩儿”,渴望拥有一份真实可及的爱情。但是,这个群体对对方学历是很在乎的,有73.7%的人明确表示考虑对方是否拥有高学历。而且,这个群体中的部分人有着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对感情也是如此。在回答“如果您无法选择到十全十美的恋人,您愿意选择下列哪类情况”时,选择“感情一般,但可托付终身”的占67.9%;“感情深,但不一定能白头偕老”的占23.6%;“宁可不婚”的占8.5%。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发现认为独身纯粹是个人行为的占80.2%,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占19.8%。而且被调查者中有2.0%的人明确表示不结婚,宁愿终生做单身贵族。有52.1%的人明确赞同婚前财产公证,这也表明当代高学历女性独立、自主、追求个人价值的生活态度。
在婚姻观方面,高学历女性青年对试婚这种现象的态度说不清的占39.1%,比较反对的占26.9%,比较赞成的占21.0%,非常反对的占10.9%,非常赞成的占2.1%。反对的多于赞成的,对于试婚,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接受。不过这一数据与五年前对“同居现象”的态度调查相对比,可以发现,高学历女性青年的婚姻观正逐步走向自由开放。被调查者认为同居者的动机是情投意合的占66.9%,为抵御孤独的占31.8%,生理需要的占31.8%,试婚的占26.7%,追求新潮的占18.6%,住房条件所限的占14.4%,其他的占3.0%,可见,高学历女性青年即使同居或者试婚,感情因素也是主要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到“假如在婚姻内遇到很倾心的人,您的态度是?”时,选择维护现有的婚姻的占89.3%,态度暧昧的占8.1%,自己充当第三者的占2.6%。而对第三者持何种态度,认为说不清的占32.1%,比较反对的占30.2%,非常反对的占23.0%,比较同情的占13.1%,非常同情的占1.6%。在高学历女性青年中,有部分人对待第三者却持有同情的态度或判断模糊,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自己愿意充当第三者,这说明她们对稳固的婚姻观念已经开始淡薄,而追求感情的诉求却日渐强烈。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就可以”的占35.7%,“只要双方以后结婚就可以”的占28.5%,“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20.9%,“婚前性行为不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的占14.9%。对独身而不禁欲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占45.4%,不可以的占28.3%,可以的占26.3%。由此可见,在对待性这个问题上,她们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和宽容的。
图2:择偶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三、调查结论
1.高学历女青年的婚恋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受男权观念的影响,中国高学历女青年的身份相对尴尬,外界对她们有着不公的认识,如社会上流传的“女博士就是灭绝师太”的说法。为了取得学历,高学历女青年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造成她们在毕业时年龄偏大、对自己和伴侣的期望过高,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然而她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温柔、善良的知识女性,应该从她们拥有的优势来看待她们、对待她们,如她们比一般女性更讲道理、更独立、更知性,好的教养也有利于家庭和睦与下一代的成长。高学历女性也应该放下不切实际的想象和要求,积极发现对方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以谦让、包容的态度经营好自己的感情生活。
2.高校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面对政策的变化与高学历女性青年的现实需要,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开设必要的婚前婚恋生育观教育,为女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针对高学历女青年的特点,高校应该完善以下几方面:
(1)高校要为女大学生提供有关避孕、怀孕、孕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让她们了解婚姻,了解生育,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选择才是理性的。
(2)即使女大学生意外怀孕,高校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开除她们的学籍或记过。
(3)如果女大学生怀孕后而又不想终止妊娠,在学分制成熟的情况下,高校应该让他们休产假,在生育之后女大学生可以重返学校修满学分,正常毕业。
(4)学校应允许女大学生带婴儿上学,有能力的可以设立幼儿园或专门人员照看婴儿,并安排哺乳时间。
3.高学历女性青年要正确处理好学业与婚恋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业固然重要,但家庭、事业、婚姻中,它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并不耽误结婚生子,相反,和美的家庭生活会对女性起促进作用,更能让她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有利于学业的顺利完成。只是在结婚和生育时,要遵守《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有了高学历,并不代表她们就处处比别人强,只是在某些领域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生活是以另一种与学历并不太相关的方式展开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心态,高学历女性青年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享受自己的生活。
(本研究为共青团中央2007年课题,李小燕、刘赟强也参与了本次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