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建设两个天然前后相继的部分。我们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首先,是对“过渡时期”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作了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经受实践的考验,取得巨大成功。
当年,马克思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出发,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但马克思因缺乏实践的客观条件而未曾作更具体、详尽深入的论述。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以及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现实根据,创造性地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并通过实践形成和实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完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和实践。
早在1949年2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中国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对当时的各种经济和阶级关系作了全面分析后,他进而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外国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全党的历史任务〔2〕。1952年9月以后,毛泽东就领导全党着手解决“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当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时,1953年6月,毛泽东在批发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关于利用、 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若干问题》(未定稿)的批语中便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任务是在十年至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所谓社会主义改造的部分:(一)农业;(二)手工业;(三)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6月15日, 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论述,并告诫全党说:“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以后,又通过讲话、批发文件等形式,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一些表述性修订,使之更为科学与准确。1953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经毛泽东两度修改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如下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3〕即人们概括的“一化二改造”路线; 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核心或主体,带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纽带,把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针。它体现了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和经济建设是中心的思想。这条总路线的正确性、创造性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
由于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避免了苏联所犯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成功地予以实现,取得了巨大成绩。
《共产党宣言》明确地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4〕但是,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又强调:“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5〕
根据这些原则,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是从组织临时与长年互助组入手,而不急于去改变劳动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只是互助组内实行集体劳动生产和共同使用私有的生产资料,然后对使用生产资料和劳力付给一定报酬。较为固定的长年互助组内则积累一些公积金以购置公有财产。这是使个体农民向集体生产过渡的最初形式,它很适合中国国情,因而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952年秋,参加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40%。既而,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大型生产工具由合作社统一使用并付给一定报酬,以及对社员按劳付酬。这样就成功地实行了生产资料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适当分离,为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初级社比互助组前进了一大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组织形式。1955年6月, 这种合作社发展到60多万个,入社农户达1600多万户,占总农户的14.2%。接着,又在全国开展合作化运动,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废除土地、其他大型生产资料私有权与分红制,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按劳分配。这才是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达到总农户的88%。对于富农阶级不采取“扫地出门”的政策,而是由限制到逐步改造。在合作化进程中农村乃至全国社会安定。对此,毛泽东曾评价说:“使农民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提高社会主义的觉悟程度,逐步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因而可以使他们较少地感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好像是突然地到来的。”〔6〕
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采用同改造农业相似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稳步过渡的措施。由手工供销小组到手工供销合作社发展为手工生产合作社。 1956 年底参加集体生产的手工业者占总人数的92%,占手工业生产总值的9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对革命对象的改造,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中国也没有采取直接剥夺的办法,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从而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成功经验。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就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一部分用国营工业进攻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私有者、工厂主以及铁路和海船所有者的财产。”〔7〕在《法德农民》一书中又说:“我决不认为, 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经向我说过(并且讲过好多次!)我的意见: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 列宁也曾设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他在《论粮食税》一文中就说:“如果环境会迫使资本家和平屈服,并在赎买的条件下和平地、有组织地转到社会主义,那就要给资本家付出较高的价钱,向他们赎买,这种思想是完全可以容许的。”〔9〕由于俄国的“资产阶级是反革命阶段,那个时候, 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套他不干,他怠工,破坏,拿起枪杆子来打。俄国无产阶级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干掉它。”〔10〕
恩格斯、列宁无法实现的愿望,中国共产党人把它变成了现实。其步骤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两个基本阶段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先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国家资本主义,再把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
首先,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工业中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通过经销、代销等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轨道。1954年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占非国有工业生产的53%。这种经济形式主要还是资本主义,只是开始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接着,就开展公私合营的发展阶段。公私合营又分个别行业公私合营与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步骤。
1955年下半年开始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这种赎买不是国家支付现金进行收购,而是把私有资产折价入股,在一定期限内从企业的收益中按股付息,预定付息期满后停止付息和销股,企业就成为国有资产,从而,实现由私有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当时规定,从1956年开始以5%年利付息七年,后又决定延长3年,为此国家共支付人民币32.5亿元。对资本家本人和有工作能力的亲属则由国家安排适当工作,并给以公民权利,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我们很顺利地完全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的双重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而开历史之先河。毛泽东欣喜地说:“出这么一点钱,我们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11〕
这样,1956年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庄严宣告:“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转而开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继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到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有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已渐为我们所了解。因此,以苏联为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便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解决这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实课题,开始了独创性探索并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本人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1956年春及时地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内部讲话,毛泽东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8年3月10日,他在成都会议上又说:“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960年6月18日, 在《十年总结》中更明白地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12〕。
关于《论十大关系》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1975年7月13 日邓小平在为公开发表这个讲话给毛泽东的信中就说:“《论十大关系》稿,已整理好,我看整理得比较成功”,“我们在读改时,一致觉得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很大,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习理论的重要文献。”〔13〕
在此同时,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也说:“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利用科学知识。”他还提出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结论,认为我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刘少奇不仅提出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还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问题作了探索。1956年11月周恩来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言时,他曾插话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个观点恐怕还值得研究。1962年4月17日在听取汇报时又说:物资部也是商业部。1965年9月,他更明确地提出:物资工作就是个市场,是生产资料的市场,要用商业部的办法管理。
朱德针对农业生产的片面性,提出农业要多种经营,注意发展手工业、特别是传统手工工艺品生产。并认为不要把它们过早地向国有经济过渡。
陈云则有针对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以及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力戒盲目冒进和浮夸等。
邓小平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原有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适时地提出通过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张。1957年他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就说:社会主义的工业企业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是扩大企业民主、吸收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充分运用和全面推广。
邓子恢由于分管农业和熟悉下情以及崇尚实际,故而能最早提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主张。1954年9 月他在全国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出:农业合作社必须“把劳动分工和劳动组织搞好,建立生产责任制”。“高级社没有包工包产不行”。“这个东西不搞好,集体经济没有好的结果,没有希望搞好”。“责任制联系产量,只要不涉及所有制,是可行的”。“如果我们能保持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社会制度的主体,加上政权在我们手里……在这种条件下允许社员在一定范围内经营一些小自由小私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14〕。
众所周知,由于自1957年整风反右斗争之后,毛泽东在特殊而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开始了左的错误,开始逐渐自己否定自己和其他一些领导人的正确主张,中断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造成全国长达十年的大动乱。然而,包括毛泽东在内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功不可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使当年一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恢复、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发展成为今天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伟大贡献和丰功伟绩。邓小平1980年10月25日在同胡耀邦、赵紫阳等人的谈话时说:“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发展。这是客观的存在,历史的事实。”“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程,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5〕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不仅实现了拨乱反正,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作方针,而且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转移决策,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恢复和遵循了实事求是、一切由实际出发的思想政治路线;确立了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系统化、理论化的贡献与创造性发展。对此,1995年5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有精辟概括与准确的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全面实践与继续丰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并以这一理论作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中心内容。
在庆祝党的七十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论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论内容与科学形态。
根据十四大的精神,重新整理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到第三卷,以便全面地、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的理论思想。
当前正在学习贯彻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通过五年计划与长远规划使之行动化,而且还作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如提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粗放制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两个根本转变;以及全面正确处理十二大关系的根本原则。这些问题的理论化和提出,完全可以说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99页。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4和1938页。
〔3〕〔12〕〔13〕〔1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第17、244、245—246、26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5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10页、314页。
〔6〕〔10〕〔1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85、294、29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20页。
〔9〕《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31页。
〔15〕《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汇编》(上),第420页。
〔16〕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第2页。
标签:社会主义改造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毛泽东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