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大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30
摘要:近年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正在日益完善,但由于各类因素造成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在逐步突出,并影响了整体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因此,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安全管理应进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是对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难点;对策
引言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效的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工作水平,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并不只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是要为整体的电网运行提供前提保障。随着国家用电量的增多,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也有了一定影响力,若是没有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正确的管理应用,则会终止电网运行工作,最终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进行。因此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应及时总结电力系统的工作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推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电力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综合体,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电网调度、供电系统、发电厂、信息传输自动化;同时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采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或者是网络技术都可以最大化的满足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它所设计的工业标准一定要符合相关的国际要求。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的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安全管理或是多媒体语言报警等一些调度性的培训模拟都是电力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功能。重要节点采用双热机备用,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想切实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实现跨服务器的自动转化,其中平滑的转到另一台服务器就是电力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举措。系统具有健全的权限管理功能,能较为快速、平稳的自动或人工切除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故障,切除故障时并不会影响到系统以及其他正常节点的运行。整个监控和管理系统就可以称之为电力自动化的核心。在整个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来实现自动化整体的监视和控制。这不仅对于网络有着整体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较为有效的协调变电站之间的关系。使其不仅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还可以使系统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
2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系统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来说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运用时间尚短,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沿用的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管理条例,但是还没有到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来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制度的中国化发展,这就需要一些规章制度,虽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来说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作用,但是不适合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转流程。所以就导致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明显缺少制度化的管理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够合理
对比我国现阶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来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虽然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相关学者、实践人员投身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并基本上实现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2.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国家电网部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通电量的增加会加大不合理的电力系统负荷,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干扰。此外,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工作区域,电力系统自动化会受到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电网建设水平也较为落后,最终无法有效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之间的衔接,进而影响正常的电能输送。目前国家的电网发展建设工作中,还应持续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而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2.4方式复杂,效率低下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力工程而言,快捷高效的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首先要将其质量保证,从而再将其效率提升,并且需要和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步伐相适应。所以在建设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将简单的操作方法设定,从而依照实际其设计应该依照不一样的对象进行。在对于企业的建设和运营中,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建设自然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其实际的需求建设,从而将资金以及资源节省,否则就会造成浪费的现象存在。建设高效的电力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时候,网络结构在其中应该是必须具备的,所以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应该将多样化的网络结构得以考虑。
3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的自动化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必须要对现有的自动化管理制度进行严谨的选择和剔除,要真正的将管理制度与实际的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拒绝夸大其词,也同样拒绝“管理绑架”。只有真正的建立拥有良好责任制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体系,我国的电力系统才能够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3.2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虽然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还不足使电力化系统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标准,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首要的一步就是在设计电网系统自动化的阶段就要将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合理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源头上有效遏止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增强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将其在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能够使电网工作运行更加安全、有效。同时,要想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就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数据优化和采集,促使其能够对通信信息和综合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4加大技术投入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技术投入,实现区域划分,突出管理的重点,特别是在应用服务方面要实施多层保护。譬如在安全区Ⅰ、Ⅱ连接到网络为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针对该网络可以实施实时和非实时VPN来对安全区Ⅰ、Ⅱ进行逻辑隔离。然后对作为国家电力数据通信网的安全区Ⅲ、Ⅳ利用生产和信息VPN对其进行逻辑隔离。而且在安全区Ⅰ、Ⅱ的数据网络环境中还一块将Web服务划分为横向浏览和纵向浏览等形式。虽然看上去这样的分层管理相对复杂,但是却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上了多道防护锁,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力自动化系统被攻击。
结语
总之,若是在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中,没有对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技术管理进行规范,或是没有对电力工程的设备缺陷充分考虑,就会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效果得到减弱。针对这种情况,更应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管理水平,更加合理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作用。通过技术人员水平的培训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价值,使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系统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霍达,黄鹏程.试析电力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要点[J].科技经济市场,2016(2):137.
[2]曾剑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6(8):236.
[3]张敏.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11):00110-00111.
[4]涂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01):00173.
论文作者:沈宁,金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电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