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的冷思考_经济论文

假日经济的冷思考_经济论文

对假日经济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日论文,冷思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假日经济的魅力继去年因庆长假、今年春节长假初显之后,今年“五一”长假又再现其火爆。作为假日经济的两大主角——旅游和商业在今年的“五一”表演得淋漓尽致,心花怒放。九寨沟告急,小三峡喊挤,张家界限量,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每天游客超过10万人,到处是人,到处是车,各大旅行社超负荷运转,好像东西不要钱似地,到处挤成一团,火爆程度超过去年国庆和今年春节。仅以重庆市为例,今年各大旅行社国际、国内线路全部爆满,增加的游客超过50%。比如重庆“中游”很早就盯上“五一”长假商机,节前大胆地把接待规模定位在400 至500人,结果仅到4月20日蜂拥而至的游客就达到1500多人,实在始料不及,最后只好推掉游客1000多人,失去更好的商机。南京五一期间有20万市民乘船乘飞机乘火车到国内外观光旅游,初步估计7 天时间南京人就消费了20个亿。北京市各宾馆平时客房人住率仅40%,“五一”期间达到120%,还是不够。铁路运输部门“五一”期间比去年同期多挣1.1亿元,还是有很多人赶不上火车……

难怪外国人评价节假日中的中国人都是疯子,疯狂玩乐,疯狂消费,疯狂吃喝。过去中国人平时总是省吃俭用,把好吃的、好喝的留在春节“过年”时。现在突然多出两次长假机会,中国人又多了两次突击花钱的机会。四川人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忘了敲米桶(意即一顿吃饱了就忘记了挨饿的时候)。面对外国人的评价,面对节假日中的中国人狂欢的消费醉态,我们是该冷静想一些关于这个假日和假日后该怎么消费的问题了。

假日经济,呼唤成熟的消费观念

节假日能带来市场阶段性的繁荣已被连续出现的几次长假所证实、这表明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促进消费不仅需要丰富的商品,还必须解决忙碌的现代人“消费时间短缺”的矛盾。全年的双休日加上10天法定假日就有114天,相当于全年总天数的1/3。 公共假期的延长意味着休闭时间的增加,人们将会更多地参加旅游、健身以及其它文化体育消费活动。国内外的相关统计及许多商家的切身体会表明,节假日、双休日期间商业和餐饮业的销售额较平时有明显增长。显然,延长公共假期同拉动需求、繁荣市场存在密切的关系。

但是“假日经济”拉动内需的能力有多大?有一句差不多已说滥的话,中国还是中国的国情,内需是有一定限度的。许多下岗职工收入只够养家糊口,子女越来越高的上学费用,住房问题,人才在流动中寻求发展,还有农民……个人消费的市场化在变革中已被确立,巨大的压力让人们疲于奔命,绝大多数人并不像央视《生活》节目中常出镜的“白领”们那样,一放假就惦着往“新、马、泰”跑,还乐呵呵地申请个什么“旅游贷款”。

所谓的“元旦消费让我一次花个够”后,元月3日、4日,北京的一些商家销售额只相当于去年12月31日的1/4。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商业人士认为,节日消费总量可能是总体持平的。“千禧魅力”之后的许多城市,节后日常商业销售不仅“气喘吁吁”,甚至还出现了“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比如南京,假日各大商场无一例外地实现了新千年的“开门红”。不过节后几天,几乎每家大商场里,顾客都很稀少,上午开门后一段时间里,营业员甚至多于顾客。假日开展的打折促销活动:限时特价、送礼品、奖上奖……五花八门,但节日一过,各商场无心也无力再做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消费者节日里过足了“折扣多多,实惠多多”的瘾后,收好钱包,等候春节前又一轮折扣的到来。去年国庆节广受欢迎的“假日消费”现象,让商家遭遇新尴尬,商家感慨道“过完节,我们还卖什么?”

为何“假日消费”令商家大喜大悲?笔者以为是“消费透支”决定的,今年元旦,由于“千禧之夜”的特殊号召力,老百姓钱花得有些“疯”,其中很多消费品购买具有超前性,相当多的低收入者也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在服务领域的“疯狂一夜”,往往意味着,以后几个月要捏紧过日子的钱包。

假日经济,呼唤可持续发展方案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因此要想让其真正发挥大作用,政府在决策方面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是否可以有计划、有意识地把增加节假日数量、延长节假日时间和烘托节假日气氛作为刺激消费的新武器呢?相比之下,我国工薪阶层的假期少,假日枯燥,除国庆春节等少数假日可形成各种高潮外,大部分节假日过于注重组织性和教育性,忽略了节日的灵魂——娱乐性,因此以前我国尽管也有不少节日,但对市场消费的刺激并不明显。

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应该是所有关注“假日经济”的人们深思的问题。尽管我国目前设立的共同假日不是很多,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地方经济的兴起,一些洋节日和地方节日将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些不放假的节日气氛大都注重娱乐、参与,关注“假日经济”的人们应加强引导。而青年节、植树节等一些传统的节日在寓教于乐方面还有持提高,节日气氛应该再轻松活泼些,力争能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其中。对于各地此起彼伏的如风筝节、锣鼓节、武术节等无一例外都是“节日搭台、经贸唱戏”,政府色彩和宏观经济的比重太大,吸引大众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则明显不足。

强化节日意识,创造节日商机,加强节日合作,更新节日营销应该是“假日经济”所涉及的商家注重的问题。“假日经济”的出现,行业之间要科学规划,尤其是要拿出切实可行、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假日经济,呼唤假日市场产业链

节日市场火热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消费项目太少,假日市场产业链还没形成。假日市场产业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旅游行业。据调查,旅游景区、旅游主管部门、交通部门可以互利合作,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假日经济”商机。

文化行业。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个人、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都是巨大的,而适当增加文娱演出,开展广场娱乐项目的各种书画、棋类、球类比赛,延长书店和图书馆以及博物馆、体育馆、展览会、各种健身场所的开放时间等等,既能带动其它相关行业,又能够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餐饮服务业。宾馆、酒店应设有“特色客房”,主要定位“假日休闲”的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消闲农业。节假日带领家人和朋友利用闲暇时光从事农、林、渔和牧的消闲,对城市人的吸引力将会不断加大。在同大自然的接触中加深交流是其核心。

与健康有关的行业。现在,已相当热门的有舞蹈、健美、健康食品和保健用品。随着“假日消费”的崛起,人们期盼各种养生用品的专卖店、医疗咨询,以及各种健身中心、减肥餐馆、茶疗馆及养生馆。

与儿童相关的行业。将来儿童市场会成为商家的“聚宝盆”和“摇钱树”,有头脑的商家应有这种前瞻性。

零售业。不少拖家挈口的顾客将逛商场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为了更适应“假日消费”,要求商场电梯有人扶上扶下,电话随处可打,累了有地方歇脚,饿了有地方就餐,“玩”能让人超出想象。

这些行业的有机组合构成假日市场的产业链,可以推出各种专场服务、套餐服务、假日连环服务、知识导购服务、行业标兵领衔服务,以及特色比赛服务,主要是紧紧围绕假日休闲这个核心,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假日市场产业链,创造顾客,启动消费,推动市场繁荣。

假日经济,呼唤更加成熟的商家

“五一”、国庆长假期间,能够预测到“假日经济”将带来无穷商机并且采取了相应举措的商家还是少数,特别是事先策划出促销引起轰动,销售额翻了几番的商家,更是凤毛麟角,;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在节日期间调整商品品种花样的商家,比例也较低。绝大多数商家还是从事“清仓”活动,那些老面孔商品是无法令如今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驻足,并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的。各大旅行社没有对节假日旅游潮作充分估计,也没有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大做文章,如中国人春节讲究团圆,如能适时推出“家庭游”、“团圆游”等特色项目和线路,商机一定会更好。另外,节后许多外出旅游归来的人反映,大多数旅游景点的旅店存在着中档床位偏少的现象,一些散客不堪高昂住宿费,缩短了旅游时间提早回家,而那些旅游景点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客源流失。此外,许多旅游景点此前因从未接待过如此众多的旅客,一下子乱了阵脚,服务忙中出错的事层出不穷,如此不尽如人意之处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在假日经济“热”中要好好“冷”思考一番,从而让热闹转变为有序,让压力变为商机。

标签:;  ;  ;  

假日经济的冷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