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胡龙福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胡龙福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就是人们当前社会需求下,所必然形成的产物。建筑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美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本文就对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展开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前言

建筑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最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建筑对能源的使用方式。在建筑设计中,我们要从节能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既能体现环保节能,又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1、生态建筑概述

1.1 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生态学概念的首位使用者恩斯特.海克尔曾经说过"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的称谓。"生态学自身具有井然有序原则、循环再利用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和自我调适原则,而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生态建筑学的内容。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生态建筑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帮助人类有效解除当前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环境危害。

1.2 生态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生态建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建筑活动与环境的联系,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兼顾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能够得到循环,重复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影响,生态建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建筑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亲睐。生态建筑学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学而言,具有整体性强、系统系强、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少、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利用价值。

2、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源于"以人为本"。因此,从偏颇角度而言,人类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自然生态功能逐渐失衡,此时将这种结果仍然归结为 "以人为本",难免有些自私。同样,有人将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单纯的归结到以"自然为本",实则不然,真正的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应能顾及到人、建筑、自然三要素的和谐相处。其中,"以人为本"固然是需要放在首位。生态设计理念会改善生态效益,就必须考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过去人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学会改造自然。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上,要尽可能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打造出经济适用的生态建筑。

3、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3.1 设计与自然相融原理

由于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远远大于其组成部分功能之和,所以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必须 首先明确或预测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筑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活动 应优先考虑建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护地球生物圈的植被,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消除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建筑活动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另外,要使建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合理优化,要求在建筑活动时,不仅要关注"生物人" 和"社会人"的生态需要,同时还要顾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强调生物物种和 生态系统的价值和权利,认为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道德优先性。长期以来,建筑活动忽略了建筑服务于其上层系统的功能,只考虑到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由此造成了盲目建设,滥用资源,使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整体优先"的原则,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

3.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原理

在目前资源匮乏的现状下,应特别强调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充分体现"4R"原则:

1)Reduce,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减少 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尽量采用本地材料,减少或避免使用制造、加工、运输和安装过程耗能较大、对环境不利影响较大的建筑材料或构件;

2)Recycle:对建筑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紧缺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 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循环使用,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同时,在选择 建筑材料的时候,预先考虑其最终失效后的处置方式,优先选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

3)Reuse:在建筑活动中,重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旧材料、旧设备、旧家具、构配件等,以做到 物尽其用,减少消耗。在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空间和结构的灵活性,以利于建筑在未来使用过程中的更新、改造和重新利用;

4)Renewable:指尽可能地利用 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它们对环境无害,且是可持续利用的。

3.3 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设计原理

首先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适应。提倡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提高建筑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研究及实践表明,与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生物、材料和水资源相适应的建筑,与忽视其周围环境、完全依靠机械设备的建筑相比,具有 更舒适健康且更高效的性能。很好地利用场地现有的各种免费自然资源,同时 减少使用稀缺而昂贵的设备,是让使用者与其自然环境有所联系的同时减少建筑造价的最佳途径。其次是与周围人文环境相适应。体现和延续地方文化和民俗,注重历史文物和建筑的保护,发扬传统并适应人文环境的新需求。

3.4 注意过程环节的设计原理

建筑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动性,并找到 适应这种变化的策略方法,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其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为此,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必须注重每一个环节,预测其环境和建筑本身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另外,树立防患于未然的设计意识,具有实践和经济上的 双重意义。例如:采用低毒或无毒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比通过大量通风稀释室内有毒空气成分 的方法更加有效。通过设计减少供热、制冷和采光需求,比安装更多或更大型的机械/电力设 备要更加经济。

4、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

4.1 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

建筑在进行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其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绿色环保的。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不受污染。建筑内部装修最大的污染就是油漆,油漆所散发出的各种分子气味,不仅对空气的污染较大,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环保型的油漆。在建筑装修完毕之后,剩下的建筑废料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千万不要随地丢弃,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在建筑能源的使用方面,一定要选择既环保又节能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要从这样的角度来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其次,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得建筑内部环境温度适宜,除此之外,对人们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和污水,一定要进行处理,才能够排放,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2 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

良好建筑外部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愉悦的心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 适当的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在现有的绿地基础上,增加一些绿色植物的种植和建设,进而使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树木的遮荫避凉的效果。此外,要尽量减少水泥路面的铺设,尽量采用带孔的砖块来铺设地面,可以在砖块的孔中,种植一些草,如此设计,不仅能够保护建筑周边的环境,还能够净化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废气,让建筑周围的环境显得勃勃生机,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周边设计一些人工湖,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水文色素。例如:深圳深圳?羊台山东门入口景观工程二期,以生态利用为设计出发点,整体打造与羊台山公园相辅相成的生态自然景观,公园里有良好的山与水作为自然背景,公园为市民绿地开放足够的空间,建立了优良的湿地生态予以平衡,同时能够与周围社区相互渗透,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

4.3 建筑自然采光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是利用自然光为建筑进行照明,这样就能够节约电能的使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窗户、玻璃幕墙来补充建筑光线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建筑的采光质量,将自然光引进建筑内部。建筑采用自然光照明,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还绿色环保。

5、结束语

生态建设没有规定的标准,不能够通过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对其进行规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就会出现不同的条件,因此要根据每个时期的本质来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掌握生态设计的方法和原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鹏,谭刚.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世界建筑.2014(04).

[2]江春法.论新形势下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5(24).

[3]朱磊.探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

论文作者:胡龙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8

标签:;  ;  ;  ;  ;  ;  ;  ;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探究论文_胡龙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